说起会不会煮鸡蛋,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认为煮鸡蛋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可能不会呢?先别急,其实煮鸡蛋有很多学问,不同的人煮鸡蛋的方法不同,煮出来的效果就不同。fficeffice" />
有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甲乙两个人如何用不同的方法煮鸡蛋的故事,挺有意思。甲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就去做别的事情了,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但乙会首先把鸡蛋放在一个专门的容器里,下面焊一托盘,然后加满水,1分钟水就开了,3分钟就关火;关火之后用余热再煮3分钟,把鸡蛋煮到刚刚达到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接下来用凉水泡3分钟,使这个蛋很好打开。乙认为这样做很标准,跟甲相比,他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同时还让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煮鸡蛋还是有一定学问的。比较甲乙两人煮鸡蛋的不同方法获得不同的效果,就如同做管理需要讲究技巧和学问一样。
甲类管理者做管理工作就像是甲煮鸡蛋,所作的工作就是要管理,至于如何管理才能达到管理的最终目标却缺乏思考,因而有可能最后会浪费很多的资源却达不到管理的效用。
而乙类管理者做管理工作就像是乙煮鸡蛋,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第一,乙类管理者会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摸索出一套高效做事的方法,并据此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故事里的乙在煮鸡蛋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非常适用的煮蛋程序和控制方法,因此每次耗水电最少,鸡蛋营养价值还最大。而甲只求鸡蛋煮熟,没有注意观察并认真总结煮的学问,因此会浪费大量的水电资源,而且破坏了鸡蛋的营养价值。因此,管理者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总结,持续完善,才会避免执行不力、管理当等问题。第二,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去执行,不但能达到管理的目的(就像鸡蛋能煮熟),而且资源占用最少(就像是节约水电等),管理的效果也最佳(就像鸡蛋的营养价值)。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煮鸡蛋”的小窍门,因此,管理者在关注鸡蛋能否煮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那些讲究方式方法,以最少资源的占用来获取最大工作效果的员工。
褚云美
不错
可能就是讲粗犷管理和精细管理
因为目标的差异性,导致所需的手法有差异
粗犷式管理对人力成本要求相对宽松,对人力使用效率较高,分工不明晰
精细式管理对人力资源要求比较丰富,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整体生产效率高,适合规模性成熟企业
这种概念应该是随企业的发展而变迁的,针对一个合格的企业而言应该如此
对对,要常煮“蛋”
要摸索出一条煮的方法。
并慢慢改进。
经典
这个比喻很恰当,我们要常对工作进行改进,优化,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让人受用终身
摸索适合企业的发展的管理之道
甲节约了时间可以做更高的管理内容。
我会找丁(像乙一样细致)帮我煮鸡蛋,我去养鸡。
小事情蕴藏大道理
要有很深的造旨!
无论做什么,都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要经常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实现.
经典,中国企业的通病。值得拜读。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很重要
[em54] 呵呵,我怎么觉得这个案例是十足的反例?
甲的做法简单,容易学习,流程易控制,质量合格。
乙的做法复杂,需要特殊的设备、器材,流程长,环节多,需要辅助材料。最终无非是得到一个熟鸡蛋。
用了100倍的精力,把结果提高了10%。
乙的思路手段,像极了MBA就读期间、管理实践不多的学生,越复杂、越理论、越让人眼花缭乱,似乎就越显专业水平。
而某些管理培训、书籍,又是在此基础上推波助澜,把“管理”神化、神秘化、复杂化。让更多的年轻人迷信、沉湎其中。
殊不知,最容易在实践中碰壁的,就是单纯依赖理论,却不其知适用范围、限制条件、风险控制的情况下,盲目推进。
管理如同看病开药,每种药都有其适应症状和局限、风险。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
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实就是有对“药”和“病”的关系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
药非越名贵越好,药方非越多越好,能治病就是好药。有时多喝水、多走路,可能就是胜过任何药物的治疗方法。
而且,流程就是成本,就是风险。流程越长,成本越高,风险越大。
你可以算算,99%的几次方是95%,几次方是90%。这就是6西格玛管理的出发点之一。
如同煮药,一两味药材不易出错,几十种药材不出错才怪,甚至为了几十种药材,还需要增加额外的管理手段和人员投入,成本远非表面看上去那么低。
所以,管理有境界,也有局限。不要凡事必谈管理,更不要迷信复杂就是好的。尽管简单未必是好,但简单有效一定不差。
对于管理理论,也要擦亮眼睛。
关于这个案例,可以做些修改,乙的做法会显出一些优越性。
比如:
1)煮鸡蛋是在故事中一个大量频繁发生的行为,结果的改进对企业绩效影响比较大。比如地铁入口一家专卖煮鸡蛋的早餐店。乙的做法有变成标准化行为的可操作性,而且值得这样做。
2)同上,乙可能借此发明一种全自动的设备,类似煮米饭的电饭煲,并向重视营养、喜欢偷懒省时、不太计较成本的城市白领推销。
3)作为老板,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下,对人才进行考量。
乙更适合大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管理等工作。
案例中甲无特殊之处,需另加表现才能考出特点。
感谢楼主的原创与分享!笨人仅仅对事讨论,唐突之处见谅!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学问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专家,煮鸡蛋如此,管理亦是如此。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都是专家,因此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向身边的那些平凡的专家、老师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这个故事很深刻,的确管理的工作,是需要事无具细,用心才能做好.
谢谢大家的支持,这么多人的回复是我不断更新文章的动力呀,谢谢大家,以后有好的话题记得一起讨论哦
管理真的是一门学问,怎样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实在是难呀!
[em54] 呵呵,我怎么觉得这个案例是十足的反例?
甲的做法简单,容易学习,流程易控制,质量合格。
乙的做法复杂,需要特殊的设备、器材,流程长,环节多,需要辅助材料。最终无非是得到一个熟鸡蛋。
用了100倍的精力,把结果提高了10%。
乙的思路手段,像极了MBA就读期间、管理实践不多的学生,越复杂、越理论、越让人眼花缭乱,似乎就越显专业水平。
而某些管理培训、书籍,又是在此基础上推波助澜,把“管理”神化、神秘化、复杂化。让更多的年轻人迷信、沉湎其中。
殊不知,最容易在实践中碰壁的,就是单纯依赖理论,却不其知适用范围、限制条件、风险控制的情况下,盲目推进。
管理如同看病开药,每种药都有其适应症状和局限、风险。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
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实就是有对“药”和“病”的关系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
药非越名贵越好,药方非越多越好,能治病就是好药。有时多喝水、多走路,可能就是胜过任何药物的治疗方法。
而且,流程就是成本,就是风险。流程越长,成本越高,风险越大。
你可以算算,99%的几次方是95%,几次方是90%。这就是6西格玛管理的出发点之一。
如同煮药,一两味药材不易出错,几十种药材不出错才怪,甚至为了几十种药材,还需要增加额外的管理手段和人员投入,成本远非表面看上去那么低。
所以,管理有境界,也有局限。不要凡事必谈管理,更不要迷信复杂就是好的。尽管简单未必是好,但简单有效一定不差。
对于管理理论,也要擦亮眼睛。
关于这个案例,可以做些修改,乙的做法会显出一些优越性。
比如:
1)煮鸡蛋是在故事中一个大量频繁发生的行为,结果的改进对企业绩效影响比较大。比如地铁入口一家专卖煮鸡蛋的早餐店。乙的做法有变成标准化行为的可操作性,而且值得这样做。
2)同上,乙可能借此发明一种全自动的设备,类似煮米饭的电饭煲,并向重视营养、喜欢偷懒省时、不太计较成本的城市白领推销。
3)作为老板,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下,对人才进行考量。
乙更适合大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管理等工作。
案例中甲无特殊之处,需另加表现才能考出特点。
感谢楼主的原创与分享!笨人仅仅对事讨论,唐突之处见谅!
对OWIN兄的理性思考和思考的结果表示敬佩。
楼主给出的这个案例很好,但是分析却不怎么样。楼主在文章提到目标管理这个词,可以没有引申下去,非常可惜。其实,目的比目标更重要,因为目标是由目的分解出来的,没有目的就不会有目的。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手段,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果离开了目的谈手段,就不会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明确目的而去管理,那只能是为管理而管理。在仅有煮鸡蛋这么一个简单的前提下,根本无法评判甲乙方法的优劣。如果早晨起来,忙活的不行了,就想要一个鸡蛋填肚子,乙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反之,又想要营养又想少花钱却又时间,甲的方法可定就不行了。所以煮鸡蛋前,一定要明确要什么样的鸡蛋,如果在没有明确要什么样的熟鸡蛋的前提下,乙的做法就是在为管理而管理。
管理不是煮鸡蛋,而是要怎样去煮鸡蛋,而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熟鸡蛋。
值得学习
其实用微波炉 50秒就熟了。
有的时候管理该粗放就粗放
该细化就细化
不同的管理方式带出来是不同的兵
非常不错的一个经典案例呀,举一反三,
很有收获。。。
感觉其中学习到了不少。。。
可能就是讲粗犷管理和精细管理
相对于人才培养来说,这种教育方法是对的.
但是,在很多民企里边,更多的时候要求的是快速反应、立即得到结果,我相信甲这类人得到晋升的机会更大.
对OWIN兄的理性思考和思考的结果表示敬佩。
楼主给出的这个案例很好,但是分析却不怎么样。楼主在文章提到目标管理这个词,可以没有引申下去,非常可惜。其实,目的比目标更重要,因为目标是由目的分解出来的,没有目的就不会有目的。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手段,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果离开了目的谈手段,就不会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明确目的而去管理,那只能是为管理而管理。在仅有煮鸡蛋这么一个简单的前提下,根本无法评判甲乙方法的优劣。如果早晨起来,忙活的不行了,就想要一个鸡蛋填肚子,乙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反之,又想要营养又想少花钱却又时间,甲的方法可定就不行了。所以煮鸡蛋前,一定要明确要什么样的鸡蛋,如果在没有明确要什么样的熟鸡蛋的前提下,乙的做法就是在为管理而管理。
管理不是煮鸡蛋,而是要怎样去煮鸡蛋,而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熟鸡蛋。
谢谢!
楼主的原创和对管理的深入思考值得赞扬。不过我也同意,楼主需要对案例背景进行界定。
不分环境和目标,每件事情都要追求“精益”,未必是好事,详见我24楼的分析。我希望各位不要简单地赞同楼主的观点,我也希望楼主深入改进案例和分析。
我在管理岗位上,曾多次干过案例中乙那类的事情,结果普遍不理想。分析下来,如上面“含英”朋友所言,目的最重要,为了目的,要选择合适的手段---合适不是完美,更不是仅仅把“效果”、“质量”等一两个维度放在第一位。比如,“速度第一,成本第二,完美第三”,这句话有多少人赞同?赞同的人里面多少人深入思考过其合适范围?多少人把速度、可靠性、实施难度、综合投入成本这些维度考虑进去?
企业管理不是比赛技艺,创新的更不一定就是好的。乙或许可以拿煮蛋大赛的食神奖,但未必是个能帮饭店赚大钱的好厨师。
不过,甲不是我推崇的,单就案例而言,甲没有创新和思考;只是相对乙而言,我倒觉得甲还要可靠一点。如果要说成为好厨师,甲和乙都要改进。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