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ISO9000在中国的悲哀! [打印本页]

作者: qdlqdl    时间: 2009-6-28 22:57
标题: [原创]ISO9000在中国的悲哀!
我来到现在的公司担任品质主管,60人左右,港资组装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在同时引入ISO9000与ISO14000的时候,没有任何前期一定时间的试行、宣导、基础教育培训,老板在市场客户提出需要的,并带着感觉有用的前提下,请了培训老师草草用大约半个多月对几个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便在培训机构带领下通过英标BSI的认证
   在此情况下:
   接受培训的人没有往下再宣导教育培训,便是接受培训的人也没有理解体系的精髓,还一半人私下表示:“培训了ISO管理体系学会了怎样去作假,并且学会系统性关联性的去作假,收获不小”
   我相信国内应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接触ISO后都学会作假账了,我问了很多从事质量管理的朋友,还有培训认证的。包括大大小小的公司,感说完全一点都没有虚假成分的,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ISO在中国很多企业作烂了(很少除外),ISO的悲哀。
   所有体系文件都是外面搬来,由培训老师对应修改完成,实际管理运作根本不是这样子的,审核时也能通过?或许商业过度化认证的结果吧!!!
作者: arthaswind    时间: 2009-7-2 11:29
深有同感,体系认证在中国就是垃圾,花钱买证的有99%
作者: zhb19870127    时间: 2009-7-2 22:51
是呀
作者: hoohaa    时间: 2009-7-2 23:23

      体系内审中,要求内审员与受审部门不能是同一部门的,要避嫌,外审员与受审企业也要避嫌,因为保证审核的公证。

      但认证市场却有一个公开的利益链条:受审企业出钱(咨询费+认证费),咨询费(或者咨询、认证打包在一起的费用)给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再介绍认证机构给企业,认证费用归认证机构。或者换个顺序,企业找到认证机构,认证机构去找咨询机构。不管怎样,按照9000的定义,企业都是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的顾客(而目前的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在几年前都是一家人,现在不是一家人也胜似一家人),9000体系的核心价值是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如果企业拿不到证,就不出钱,那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都要喝西北风。在这样的利益机制下,避不了嫌,也谈不了公正!所以把体系搞得一团糟。

      目前的利益机制下,如果体系想搞好,最大的保证,就是企业是想来真的,这时候才考验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如何解目前的局甚至打破这个利益链条,一是如刚所述,企业的意识,拿9000来干什么,如果永远是停留在买一个证上,那就永远也搞不好;二是认证机构真正的能做到公正,这个话题牵扯太多,说不好;三是企业所要服务的市场,对体系证书淡化或取消(比如建筑市场招标不需要投标企业要持体系证书)。至于咨询机构嘛,如果是专做9000的,估计活不好也活不长,9000的咨询业,很富有中国特色,据说在国外没这个市场,企业都自己搞,而我们搞9000还有政府奖励,企业为了拿这点奖励,自己不会搞就请人搞,目的是拿奖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 23:29:34编辑过]

作者: hemingliang    时间: 2009-7-27 18:16

我之前在北京??世纪认证公司做过,上面的反映都是真的.

你给我钱,我给你证书.没有建立体系我请人给你快速建立,我来审核,快速发证.

最快一个月可以把一个连管理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公司通过9000,14000,18000,甚至QS,3C等等

不要叹气了,棉队现实.


作者: 王振宇    时间: 2009-7-30 19:11

能不能谈点有新意的?

体系认证在中国就是垃圾,难道在美国就是黄金。动不动就说中国怎么怎么滴,别忘了你也是中国人。

大环境你改变不了,但最起码自己可以管好自己吧。

为什么不能在咨询师进厂的时候和他们做好沟通,尽量按实际流程来做体系?

为什么不能去把握ISO9001的精髓?(恕我直言,你要把握9004的精髓,我看是很难了!)

“国内应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接触ISO后都学会作假账了”这好像没有因果关系吧?在中国引入ISO的标准之前就有很多人会做假账了。

还有,BSI是外资认证机构,这点请你注意。


作者: net-chen    时间: 2009-7-31 16:18
这不是ISO9000的悲哀!
是某些中国企业的悲哀而已。
作者: 王振宇    时间: 2009-8-4 11:15

大家都在讲企业花钱买证。其实什么证不可以买?国内国外都如此。

 

认证证书的所有权是归认证机构。这点,很多人没认识到。

GB/T19001标准1.1中的a,b两条是并列的。a只是最低要求罢了。


作者: gdljc    时间: 2009-9-13 16:38
学什么也是从模仿做起,之后是修改适合自己,再是创新。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9-22 17:13
记得2003年时我们做TS16949还是很有含金量的,后来这标准在中国也泛滥了。这也是中国特色的一种体现!
作者: antian82    时间: 2011-9-23 08:25
记得有句这样的话,世人皆醉我都醒。在现有ISO证书市场化的前提下,请保持您对ISO 清醒的认识。
由于现今社会的高节奏,高效率和市场化的充分竞争必然导致全世界的ISO 证书相应的贬值(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德国还是在美国),这是很正常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客户需要的只是ISO证书,企业需要的也仅仅是一张证书,认证公司仅仅是发一张证书,亦然咨询公司的目标也仅仅是让你取得这张证书。
从ISO 系统的本身来看,它是一个基础性的系统,跟5S 差不多,很普通。我们每个公司在建厂规划时都会不知不觉带有点他的影子,只是没有书面化,没有去梳理。
作为企业老板或品质体系管理者,永远记住拿证只是个市场行为,基本的客户需求,所以咨询公司/认证公司只是为你们提供这个最基本的市场需求。这个资本投入的结果仅仅是给您开出一个门票。千万不要寄厚望于证书可以给您们企业带来任何效益。要想发挥ISO的作用,必须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系统的梳理现有的流程,再进行合理的整合,逻辑化。
ISO 的宗旨不是拿证书,它是品质管理的一个系统工具
ISO 不是企业的万精油,不是利润制造中心,它只是一个基础的品质管理工具。它的就像房子的地基,老板永远看不到它所带来的利润。它也不会产出直接的利润。
作者: lilitongxing    时间: 2011-9-23 11:08
这种认证是形式了一些
作者: foglee    时间: 2011-9-23 11:34
其实大家回过头来想想,质量的基本定义就应该明白,现在的企业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的目的是宣传,不是为了规范和提升企业运行质量,从这种出发点企业搞认证不就为了给钱买证书吗?
作者: y148    时间: 2011-9-28 11:16
典型 企业郁闷者们 的发泄!
似乎还有一点:除了ISO,其他的你懂的太少了!!!
这是不是也是ISO的悲哀呢?
作者: lzy    时间: 2011-10-3 21:22
ISO是在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为减少沟通障碍而建立的一套行为规范。大家讲同样的系统语言和流程,这样会提高生意洽谈的效率。否则,你用你的一套规则,我有我的,沟通岂不麻烦。
要注意的是,我们中国目前才算刚接触市场经济不久(30年),离成熟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走。这段路主要不是指“硬件设施”,而是指“软件”(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思想基础)。目前,我们刚刚从封建社会走来,不过百年。我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需要勇气和智慧,随着时间慢慢进化。
当我们有了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思想意识,ISO才能是我们的“好帮手”。此时,国人运用ISO的乱象是不足为怪的。
作者: robin_gavin    时间: 2011-10-14 15:01
目前为止,如果严格按照自体系要求去执行,相信90%的企业都不合格。
其实大家只是花钱买个证书而矣,便好后续好与客户合作(相信做过品质管理的都很清梦有客户来审厂时是如何过关的);
就像我们从学校出来以后,要花钱去考证书一样的道理,有时候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证书,可真正了解和懂的基本上没有(都是了解表面而矣);
如果我们能从众多证书中认真的懂一项其实足够的,专业才是生存之道。但现实有时候却又不是这样子。中国教育的悲哀。
作者: henri01    时间: 2012-3-22 21:00
ISO运行不光是管理者的事,要是最高管理者(老板)没有这个意识,管理者再努力也没有用,要想改变ISO的现状,必须要先改变最高管理者的思想和观念。
作者: yoyomaover    时间: 2012-3-23 07:33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品质不如日本制造的根,科学.技术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做事做人的态度。鲁迅好像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中国人太不认真,日本人太认真,中国人牌子一挂,事情就成了。

作者: 想YY的熊    时间: 2012-6-25 16:41
感受过,企业的悲哀,其实ISO很有用,只是我们不用,而是做表面功夫而已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5 21:41
我们的差距就一句话,如何真正做到“说我们做的,做我们说的,再记录下我们做的”。
作者: tianwaizhixing    时间: 2012-6-26 13:06
與其抱怨,不如從我做起。以一顆樂觀的心,來改變身邊的人和事,修身的同時影響他人。希望各位若能弄懂ISO的精神(說/寫/做一致、PDCA之精微提升),帶著自己與同事來實現與創造價值,相信會有所改變。
作者: ralfclerk    时间: 2012-8-5 16:31
感觉应该让iso委员会知道这一切;完全撤销在中国的总代理;

这也算是通过外力将国内的不规整进行整顿

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作者: DaiDavid    时间: 2012-8-5 20:33
作为汽车行业的采购,我们就深有体会,很多供应商通过了iso,ts,你要他们提供商什么规定都有。可是实际上呢?什么都没做!这证考来何用?
作者: 路上寂寞    时间: 2012-8-9 20:30
同感,同感
作者: yjsdj18    时间: 2012-8-22 11:57
有钱好说话  什么都好说话  现在中国就是一个妓女时代
作者: blovesea    时间: 2012-9-4 21:44
中国自己的体系能真正用好就不错了,学什么国外的先进理念,任何管理体系都有它的局限性,只有我们能够认真的去执行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