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栖息谷看了几篇关于思维方式的文章/留言/讨论,很有见地,我也想简单地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fficeffice" />
我认为从某种特性上讲,思维可以分为软性思维和硬性思维两种。软性思维包括联想、想象、直觉隐喻等等,社会科学、文学写作、艺术创作人员一般比较擅长这种思维方式(右脑),其特点是“区域性”思考,在思考的区域中可能有多个答案,但没有所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要根据环境和现实的需要选择“最合适、最匹配的答案”,软性思维侧重于发现事物的相似的,或者是有联系的地方,它可以给我们以更大的思考自由度和更大的选择范围。
硬性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和定量分析等,技术人员、自然科学研究(包括管理活动中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一般都是以硬性思维为主(左脑)。与软性思维不同,它更加侧重于发现事务的差异性,其答案追求的是精确度和准确度,答案则具有排他性,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一般情况下在分析问题阶段常用软性思维,而在解决问题阶段则更多地实用硬性思维。
软性思维可以给人以更多的思维自由度和更广的策略悬在空间,能激发人们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意识,但在现实中的操作性比较差(也就是所谓的“大道无术”),就像中国的古代哲学,从道理上讲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指导原则,但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似乎又少了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也很难通过量化的指标考察这么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相对而言,硬性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的确有很强的可操作性,***ART原则更是成为很多企业和个人“推进现代化管理”的法宝。不可否认,硬性思维在可操作性建立指标体系方面相对与软性思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硬性思维在思维空间上的局限性可能会使我们的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具体的事务上而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在另一个方面,软性思维的产物(如文学、艺术)不具备继承性----没有曹雪芹就没有红楼梦,没有罗贯中,“三个国家的故事”将是另外一个版本,毛泽东和曹操的诗词就是气势磅礴……;而硬性思维的产物往往有很强的继承性,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果。可以肯定地说,即使没有牛顿,也会有马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个人的确是个天才,但是如果没有前人的积累,他也不可能提出相对论(实际上,当时除了爱因斯坦,还有几位科学家也走到了相对论的边缘)。
综上所述,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也有各自的不足,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相得益彰。
一般来说,理工科毕业的人讲究逻辑和严密(偏向于硬性思维,答案具有排他性),而学文史类的人偏重于联想、想象,属于软性思维,管理类从某种方面讲既有软性思维的成分、也有硬性思维的成分----尽管经济和管理追求严谨,但是在管理问题上有这样的特点“所有的问题一定有答案,但所有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研究、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答案......”。炒股票的朋友可能对此深有体会。例如,波浪理论有其完整的体系和规则(各浪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量化”),但是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波浪理论”去分析同样的行情,一定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硬性思维有些象超声波,可以精确定位;而软性思维有些象次声波,可以绕开障碍,传得很远(但无法精确定位)。
推荐一篇文章,《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比较》:http://redsun.folo.cn/user1/9349/archives/2009/66033.html, 此文可能会让我们对这两种思维方式有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
这段问答可能对我们有些启示:
老师问孩子们“冰雪融化了后变成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变成了水”;也有的孩子说:“变成了春天”......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