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效率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12    时间: 2009-5-15 11:29
标题: [原创]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效率
    从20世纪初管理理论形成开始,管理学派、工具、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接。由此造成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无所适从,那么管理当局是不断地追赶最新的管理思想、理念,还是找到一个以静制动的变通之道?其实管理根本在于提高效率,只有这样,即便是老掉牙的办法对某一特定企业来讲也是最好的管理策略。
  
  企业管理目标——效率 。管理理论先后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当代管理理论等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管理大师们为应对当时的管理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各种理论都是以提高效率为终极目标。
  
  一、企业管理就是提升普通员工的生产效率
  
  最早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以制造别针为例分析了劳动分工。生产别针的作坊把生产工艺分解为18种由不同的个人分别进行的专门操作,实行个人之间的劳动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可以达到人均日产4800个。如果一个人从事所有的工序,那么他一天也生产不出一个。
  
  经过产业革命后,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新发明开始出现,出现人与机器的矛盾,人们对众多机器的协同生产的问题还很陌生,但是管理仍处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经验和主观臆断盛行,传统的经验管理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美国的管理专家进行了各种试验,让机器与操作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生产效率。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W·泰罗于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搬运生铁块试验”。他分析整个搬运过程,改进操作方法,结果使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近3倍。泰罗的试验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并使其所用的时间最少,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以,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都是把提高车间工人的生产效率作为企业管理的着手点。  二、企业管理就是提升管理当局的生产效率
  
  法国古典管理理论杰出代表“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享利·法约尔在法国最大的矿冶公司任总经理30年。他从企业管理的全局和整体出发提出一般管理理论,着重分析研究高层管理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他提出:企业内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工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从事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等这六项活动,只不过是随着职务的高低和企业的大小不同而各有侧重。高层人员工作中管理活动所占比重较大,而在直接的生产工作和事务性活动中管理活动较少。
  
  德国的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之一“行政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也提出:管理职业化;管理人员要公私分明;管理人员要遵守规则和纪律等。他认为这样可以提高组织和管理者的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重物轻人,强调严格管理的思想,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上世纪20年代以后,工会组织得到加强,工人们已经厌倦了像机器人一样工作,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的工人就是典型的代表(工人每天在转动皮带前为半成品拧螺丝,由于长期的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使得工人一拿起扳手就自然地做出拧螺丝的动作来,结果,他看到女人胸前的纽扣也以为是螺丝,伸手就要去拧)。于是管理学者从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成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等。
  
  在管理丛林时代,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对提高管理层效率提出各自的看法。社会系统学派提出,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执行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若干职能。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计划到控制,再从控制到计划,表明了过程的连续性。控制职能确保组织达到其计划的目标。社会系统学派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决策理论学派提出,管理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即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强调,管理人员应树立全局观念、协作观念和动态适应观念,即不能局限于特定领域的专门职能,也不能忽视各自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经验主义学派通过案例研究,向一些大企业的经理提供在相同情况下管理的经验和方法。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型及其符号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以达到企业目标。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给管理当局对如何管理员工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使管理层的工作更加有效。
  
  三、企业管理就是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
  
  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出,20世纪,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生产设备。21世纪,组织(包括企业和非赢利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率。(下转第181页)(上接第22页)专家认为,在21世纪知识型员工将占劳动力总体的1/3。所以,通过加强知识型员工管理并以此来提高其生产效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是依靠脑力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员工,如从事软件开发、数控机床操作、市场研究、战略分析、项目运作、产品设计、法律及会计事务等人员。
  
  在当代的管理理论中,美国着名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合着并于1993年出版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宣言》揭开了企业再造理论的面纱;美国彼得·圣吉于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目前创新管理、知识管理正蓬勃发展。当代的管理理论的提出或者说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其必然离不开知识型员工的支持与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将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企业中的员工分为三类:普通员工、知识型员工和管理者。通过对管理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所做任何管理上的努力都是着眼于如何提高普通员工、知识型员工或管理者效率。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没有“闲人”,企业不允许也不容忍无绩效或绩效低下的员工存在。管理当局在进行管理时,就是应不遗余力地提高这三种人的工作效率。所以,追求效率的提高是管理的根本,管理层不能因为追求时髦管理概念和管理理论而舍本逐末。同时,员工应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并以此来提高个人生产效率,不能抱残守缺、满足于现状。



作者: woloenix    时间: 2009-5-19 22:06
效率只是过程的一个体现,效果才是终极目标。
作者: Lu_JR    时间: 2009-5-19 22:17
企业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效益、利润!
作者: jerryzhao    时间: 2009-5-20 17:20
 首先要达到好的效果,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再要效率。
作者: xiaowen    时间: 2009-5-20 18:03
效率是管理的过程,效果是管理的结果!
作者: svs    时间: 2009-5-21 07:02

同意楼主的定义的说法,企业的生产率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

按照德鲁克的说法,生产率的要求涵盖了人、财、物三个方面,同时还包括生产率自身的提高。

不过管理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需要结合企业战略,企业能力和企业文化。这四个方面加上企业愿景就组成了企业的全景式管理。过于关注单一方面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理论。不过作为不同企业的不同阶段,某一个方面是企业的主要增长动力。

有机会,可以大家多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1 7:08:33编辑过]

作者: twkcy    时间: 2009-5-21 15:23

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一味的提高效率而相关配套跟不上的话,反而增加存库,不一定能赚钱。当然提升效率是提升生产力和一种方法,但最终还是要看能不能赚钱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