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的,活动还在进行
一眼看上去,跟其他的活动没什么大的区别,活动形式也是广告语征集
其实很多活动现在都是做成事件营销来推广
但细细看来,从标题的招商电话到文案奖品等无数细节,无不是营销相关,品牌相关。
该活动确不简单,对于新的产品上市借鉴作用非常大,而且我一个人琢磨了半天,看出点门道,但其全面的策略还是不清楚,希望高人指点。
个人感觉该活动从前期的策划都是非常精心,而且确实雷人,所以应该会火。
和所有家人分享,也希望能够从实战中多多学习。
我看到的文案如,我在新浪杂谈看到的,其他的发布渠道还没研究:
转帖/新浪惊现雷人活动--坐劳斯莱斯游迪拜,骗局炒作?
我以前做过活动
活动的公告就是公司与消费者和参赛者交流的平台
所以一切重要的信息都在其中
当我看到如此公告的时候
我觉得
这个真的不简单
我先来分析下
抛砖引玉
1为什么搞活动,事件营销,
2为什么搞广告语征集,让公众接受产品品牌信息加工信息
3为什么奖不奖钱,与品牌建立联系 达到品牌联想的效果
其他的我再想想
自己在顶下
没人回就封贴好了
遇不到知音来探讨啊
没有人有这方面的经验?
牛年真是牛事不断啊!
这样的炒作产品还是真够雷人惊人吓人的-----“成人母乳”??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活动是无用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以上的案例确实很有经典之处,虽然手段上大同小异,但内容上的革新更让人联想起品牌的力量。
炒作中还有很多“自找麻烦型”,“不可重复性事件营销”,“危机营销”等,其他的看有这方面知识的家人补充了。
记得以前科龙空调也在媒体上做过类似的广告,也是要征集广告语,奖品是空调,据说效果很不错,科龙空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树立了品牌.
炒作在很多时候都是新品上市的利器,优点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扩大影响,树立品牌,这在很多产品中多有验证.
个人对这个活动也是很感兴趣,也想享受一下帝王的感受,呵呵,可惜文采有限哦.
哇
上面的都说得好好啊
我学习到不少东西
真是感谢
这个不但另类抢眼
我觉得最主要是
很多活动或者说话题 比如恒源祥那个玩意广告
就是虽然增加知名度 但却给人骂死
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
这个我觉得从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的联系度方面都结合得非常好
所以觉得很难得
而且品牌信息的植入很成功
中国品牌的发展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中国制造”与“中国炒作”,纺织、钢铁、汽车是典型的中国制造,而脑白金、科利华、德隆等又是典型的中国炒作。多数传统产业依赖于低成本的中国制造从廉价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管理到廉价的价值,最终产出的是廉价的品牌。与传统产业相反,房地产、肝、医药等新型行业显然不具有传统行业的制造优势,因此也就没有更多的中国制造的资本,但这些行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市场的炒作上,只要你说就会有人信,而且不管是被骗过多少次。
打造品牌离不开炒作。在当代这个物种多,品类多,同品类产品更多的社会,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产品从众多相似产品中独树一帜,引人耳目,提高名气,这就需要费一番脑力。而炒作正是一种能够吸引公众聚焦,最终把公众注意力转化为销售额,提升品牌资产的最佳方式。
炒作方法众多,没有固定模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炒作比的是新颖性、趣味性和新闻性,新闻炒作显然是最有效的炒作方式。
新闻炒作以新闻为基础,用官方或大众媒体作为平台,可信度高、传播速度快、宣传广泛、轰动性强,能满足人们追求真实性、新奇性、便捷性的心理需求,通过新闻或系列报道宣传产品信息、品牌形象,从而使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但是不是所有新闻报道都能够抓住公众眼球、产生轰动效应的,所以需要策划出具有震憾力的创意,挖掘出以前没有被发现的价值。而这需要企业和策划者的共同努力,需要紧追热点,结合品牌特点,灵活变通。新闻炒作最好的形式是思维创新、品牌传播和事件营销三个层面的有效结合。这就需要遵守以下三个特性,以此更好地发挥炒作的魅力。
一、 独创性
独创性关键在一个“创”字,若想使新闻一出来就获得轰动效应就要有大创意。只有前所未有的,让大众耳目一新,看了就非常感兴趣,乐意向别人作大量宣传的新闻炒作才是成功的炒作。这种炒作主要以事件的独创性为主,在体裁上往往运用新闻体,具备新闻六要素,使事件更加真实可信。碧桂园为何能从“死火”状态下死而复活,能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楼盘,这就是在炒作时运用了独创性。王志纲通过《碧桂园——“可怕的顺德人”》、《碧桂园——“让父母高枕无忧,让后代再创成功”》、《碧桂园——“中国最大的家居系统工程”》、《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碧桂园——“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系列炒作,跳出房地产进行炒作,把房地产开发与办名校、五星级酒店服务、新生活方式进行联系,一系列具有新奇性的炒作一下子把人们的目光会集在碧桂园上,碧桂园从此火爆起来。
对于新闻炒作来说,它缺少的不是新闻,而是一种创新思维。房地产销售不利——办名校、星级服务——新闻炒作,这之间的联系具有跳跃性,是一种创新思维。在一般行销方式不法奏效的情况下就要走了一条非寻常的路,使炒作事件找到公众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产品“卖”出去。
二、 多样性
不管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新闻炒作也一样,新闻炒作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但只要能对品牌提升有用就具有可行性。新闻炒作时并不一定要把自己作为事件的主角,有时事件中的配角反而会受到人们的关注。2007年八月下旬,媒体大量报道郑州“李俊杰超常教育机构”收取十万零一元的天价学费事情,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天价学费”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同时,天价幼儿园的出现把沉寂已久的“超常教育”话题重新“惹火”。天价学费事件出来后,上海爱心城堡家具有限公司对此进行了大量炒作,同时对此提出的“超常教育”作了否定,提出了对儿童教育的正确认识,用自己一贯坚持的“本真教育”与“超常教育”抗衡,掀起了“本超之争”。“本超之争”立即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一场排山倒海般的唇枪舌战,收到了始料不及的效果。从对他人进行炒作,再慢慢转变为对自己的炒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招。
所以说,新闻炒作不一定要炒自己,商家通过对别人的妙炒同样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如我们可以炒作整个行业来实现个体利益。“不做总统,便做广告人”就是一个很精典的炒作案。它通过提高广告人的整体身价来达到个体形象的提升,不仅整体受益,也使个体受益。新闻炒作不拘泥于对自身的炒作,有时自己上镜率太高,反而会给别人留下不良印象,这就需要通过巧妙的多样性炒作,来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 稳定性
新闻炒作为什么要稳定,这主要是说这一炒作案能对品牌提升发挥持续作用,对下一次炒作有铺垫作用。它不是杀鸡取卵,也不是恶意炒作。杀鸡取卵性炒作只能一时吸引别人注意,但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发展。两代“标王”的败落给了我们很大的反思。秦池酒厂和爱多VCD曾是多么的风光,但它们一味加强炒作,保持高上镜率,眼里只盯着“标王”和大众眼球,在获得了巨大注意力和绚丽的表象之后,最终昙花一现。仅仅为了知名度的炒作有用吗?在获得知名度后,它们却忽视了修炼内功,把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放在了一边。策划人要避免这种盲目炒作,在进行炒作时也要注意内功修炼。只为一时的风光,而不注重长期效果,或太过于急功近利,炒作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品牌的发展也就不稳定。
同样,恶意炒作也是我们不提倡的。恶炒有三大弊端,第一是违背了基本的社会道义;第二是侵犯了受众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第三是损害了品牌的长期发展。恶炒的结果是: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如我们常见的荧屏上对新片的炒作,由大腕明星主演的《纽约风暴》、《明镜高悬》、《鸦片战争演义》等,炒得热,冷得快。刘晓庆主演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风华绝代》、《火烧阿房宫》也令人大失所望。王朔称《爱你没商量》是“一不小心写出了部《红楼梦》”,骂鲁迅、老舍,爆料“谢东是侯宝林私生子”,这一系列事件的制造,不能不说他是在恶炒,对他个人形象的提升并无多大帮助。要使品牌稳健发展,新闻炒作时就要注意稳定性。
所有,我们要使新闻炒作有效,既能为品牌扩张服务,又能对社会大众负责,就不能忽视以上三大特性。创造才有发现,总结才有积累,新闻炒作也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积累,把事件营销做到最好。
楼上的是高手啊
这是您的原创文章吗
有没有您的博客啊
我想跟您学习啊
炒作是需要智慧的,但是,没有社会责任的炒作是必定短命的。
期待更精彩的讨论,关注中。。。。。。
楼上的说得极是啊
单从营销的角度分析
这个炒作是比较成功的
但您的眼光就高很多了 是从企业的高度来分析的
至于有没有社会责任感 在本次活动中 我没有看到缺乏责任的表现啊
难道您的意思是光炒作 最后不发奖 欺骗公众?
个人觉得应该不会
他们的奖项设置也是非常用心的
比我们以前做活动的复杂多了
我想请教下
我只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分析
求高手给个分析的框架
没有人帮忙啊
期待高手出现啊
以后模范这个活动如何模仿啊
仅就事件营销而言,这个活动确实够抢眼球的了,而且在宣传中注重运用网络营销,以病毒式传播给这个活动的前期预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如果说模仿的话,我觉得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创新,考虑如何能离受众的心理更近一些,更贴切一些,更可信一些,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有的文案写的很好,但是奖励标准和奖品设置上有些远离受众,这样也是不利于活动最终效果的,暂时想到这么多,期待更好的思路
非常感谢楼上的回帖
您的意思就是说
炒作这样的事件 成功的地方在于奖项的雷人!
但问题在于 奖项雷到人了 但跟大家有距离
是吗?
个人觉得这个活动最大的问题
就是根本只考虑到品牌的提升
而没有考虑到受众?
大家觉得呢?
本人对此类高端产品的营销手法不熟悉
为什么这么贵的玩意
炒的是这么大众的路线呢
请各位指教!
楼上的何解?
求教
感谢大家的讨论
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自己小顶下
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自己的帖子自己顶
弄到这样一个案例不容易
希望大家帮忙分析
我好学习到更多
谢谢
希望看到更精彩的讨论啊
现在的问题是
这玩意卖比较贵
但搞这活动显然不是目标消费者啊 和那些快速消费品不一样啊
难道活动有问题?
求高人指教
[em06][em06]通过征集广告词这种手段,本身也在为自己提升知名度啊。。
其实这则广告最吸引我们的无非是第一个奢华的奖项(谁还记得第三、四名奖品有多少名额?如何评选?),而且参加方式又如此的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吹灰之力,似乎我们一泡尿的功夫想出来的一句词,就能让我们穿着拖鞋踏劳斯莱斯!
1、奢华的奖项设置:彰显公司实力,契合产品定位;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此次活动的“胆”,以吸引受众,进而引发蜂鸣效果(我们现在不是在进行嗡嗡嗡的讨论么,更何况网络之外的口口相传),当蜂鸣式的讨论大面积扩大的时候,公司进一步拿捏受众情绪,在适当的时候宣布活动结果截止和公布时间,拉升活动影响深度,最后公布的一刻,直接买一期李咏主持的《非常6+1》之类的节目,通过节目的方式把奖项办法给各个获奖者,电话打给你,李咏亲自给你发奖,多帅!!理想状况:知道这个活动的人叹为观止,不知道的人回头查阅!
2、客户锁定:“只服务一万人!”这样的口号直接说明了该产品的市场定位,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确的知道是些什么特征的人群!但是这些人怎么找?他们很分散,而且每天获取的资讯太多,如果想针性的对开发,那么可能是有钱都不知道如何针对,所以,公司用这样的方式,采取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战术:农村包围城市;你身边的人都知道了,不怕你不知道!
另外一点,任何一个品牌的建立都必须以广大老百姓为基石,哪怕这个产品就不是为了老百姓所开发的!所以,活动只需要面对老百姓,目标客户反而可以放一放,当品牌逐步建立,咱们老百姓都开始知道的时候,10000人的高端市场恐怕就不能满足这个品牌发展和推进的需求!进而推出“翅果王”的所谓周边产品,可以不用油嘛,用提炼剩余的渣渣做点含片什么的,反正价格骑这花旗参就可以了,口号就是“老百姓都能消费的奢侈品”,完全不用怀疑,公主嫁平民不是稀松平常的事么(《罗马假日》),连七仙女都可以嫁平民还有什么不可能?
我们的目标是:把“翅果王”做成保健品中的“劳斯莱斯”,让年轻一代以此为奋斗目标!!!
呵呵,个人观点,贻笑大方!!见笑见笑!
10楼的强悍
还有啊 奖设成这样 难免有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吧?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