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孙皓晖
——序 一、
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
不幸的是,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
秦帝国在“暴虐苛政”的恶名下几乎湮没在历史的沉沉烟雾之中。有限史料所显示的错讹断
裂且不必论,明清通俗小说《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演义》等通俗史话作品,对秦帝国的
描述更是鲁莽灭裂,放肆亵渎,竟然将这段历史涂抹得狰狞可怖面目全非。这种荒诞的史观,
非但是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而且流布民间,形成了中国民众源远流长的“暴秦”口
碑。事实上,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话本小说、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对民
众意识所起到的浸润奠基作用,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
判中,旧的正统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肆意涂抹,悠悠岁月中竟是
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得变形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一个富有正义感与历史感的民族,竟将
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硬生生划入异类而生猛挞伐!
悲剧的深远阴影正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儒家式的恶毒咒骂也已经大体终止了。
但是,国人乃至世界对秦帝国的了解,还依然朦胧混沌。尽管万里长城、兵马俑、郡县制、
度量衡以至我们每日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人们叫它“汉字”),都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
人们观念的分裂却依旧如斯。
秦为何物?老百姓还是不甚了了。即或在知识阶层,能够大体说叨秦帝国来龙去脉与基
本功绩的,也是凤毛麟角。
于是,就有了将秦帝国说叨清楚的冲动。
在漫长艰苦的写作中,这种冲动已经慢慢淡了下来,化成一个简单的愿望——将事实展
现出来,让人们自己去判断。
虽然如此,还是想将研究与写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思想大体说说,给读者与研究家
们提供些许谈资,以做深究品评。
二、
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
土(小国家没有帝国);其二,专制统治(民主制没有帝国);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
张不成帝国)。秦在这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国,而不是一个普通
的王朝。
所以,这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篇历史小说,就叫了《大秦帝国》。
秦之作为大帝国,略早于西方的罗马帝国,但大体上是同时代的。在古朴粗犷的铁器农
耕时代,大秦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一起,成为高悬于人类历史天空的两颗太阳,同时成为东
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有两个基本
方面特别值得注意:其一,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
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其二,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
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
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一个是滔滔大河千古不废。一个是源与流断裂,莽莽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
历史命运的不同,隐寓着两种文明方式内在的巨大差异。详细比较研究这种差异,不是
文学作品的任务。《大秦帝国》所展现的,只是这个东方大帝国的生灭兴亡史的形象故事。与
罗马帝国的比较只是说明,秦帝国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帝国,是创造了一整套不朽文
明体系的大帝国。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样的大帝国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我创作《大秦帝国》的信念根基。
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
三、
先得说说那个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时代精神。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
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个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
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
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
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
明的极致状态。
这个辉煌转型的历史过程,就是秦帝国生灭兴亡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孕育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凡有血气,
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
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纷争组合,就像春水化开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联邦王国时代的窒息封闭,
铁器出现、商业活跃、井田制动摇、天子权威削弱、新兴地主与士人阶层涌现,整个社会的
生命状态大大活跃起来。于是,旧制度崩溃了,旧文化破坏了,像瓦罐一样卑贱的平民奴隶
雷鸣般躁动起来,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峡谷竟然崛起为巍巍大山!进入战国,这种纷
争终于演变为大争,开始了强势生存的彻底竞争。弱小就要灭亡,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几乎
没有任何缓冲的铁血现实。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成为每个邦国迫在眉睫的生存之
道。由此引发的人才竞争赤裸裸白热化。无能的庸才被抛弃,昏聩的国君被杀戮,名士英才
成为天下争夺的瑰宝,明君英主成为最受拥戴的英雄。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
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
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争鸣最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最紧密,创造的
各种奇迹最多,涌现的伟人最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
法想象的。
在这样的历史土壤中成长的秦帝国,是那个伟大时代强力锻铸的结晶。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
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
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
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大秦帝国,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
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相续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
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强势生存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方面:其一,彻底的不断的变法革命,以激发
民众最旺盛的活力与国家最强大的实力为生存之本。“求变图存”此之谓也。其二,对外部野
蛮民族与愚昧文明的冲击,实行“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战略。其三,整合统一,霸气巍
巍。其四,统一架构文明载体,使不同习俗的民族分支在同一文明载体下凝聚起来。其五,
兼容并蓄,消解融会外部流入的不同文明。其六,崇尚法制,实行英才治国。
这种强势生存的基本精神,已经在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中一以贯之地表现了出来。否则,
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根本不可能在统一文明中顽强地生存数千年而成为世界唯
一。
大秦帝国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黑洞,一个巨大的兴亡之谜。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
星一闪,轰鸣而逝。
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
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
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
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这些就是《大秦帝国》要用故事去表现的最基本内涵。
四、
虽然我们没有忘记秦帝国,但却也淡漠了那个时代的勇气与创造力。
在这种民族精神衰退面前,欧洲人的复兴之路是我们的镜子。
当欧洲社会被中世纪的死海将要窒息时,欧洲人发动了文艺复兴,力图从古希腊与罗马
帝国勃勃生气的文明中召回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没有辜负欧洲民族。正是古希腊与罗马帝国
原生文明的光焰,摧毁了中世纪宗教领主文明的藩篱,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一个新
兴的资产阶级破土而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被尘封的历史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她由涓涓溪流汇成澎湃江河的历
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华、成熟的枢纽期。这个时代所形成的文化文明,如同一
个人的生命基因,将永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这便是原生文明。
各个民族对其原生文明的深刻反思,从来都是各个民族在各个时代发挥创造力的精神资源宝
库。
当许多人在西方文明面前底气不足时,当我们的民族文明被各种因素稀释搅和得乱七八
糟时,我们淡忘了大秦帝国,淡忘了那个伟大的时代,淡忘了向伟大的原生文明寻求“凤凰
涅槃”的再生动力。
与西方原生文明相比,秦帝国开创的中国原生文明更加灿烂,更加伟大。
与中国春秋时代大体同步的古希腊文明,温和脆弱娇嫩。虽然开放得多姿多彩,却缺乏
一种强悍的张力与坚韧的抵抗力。所以,在罗马军团的剑盾方阵面前倏忽崩溃灭亡。这是一
个文胜于质的民族的必然悲剧。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则是铁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他没
有汲取希腊文明融会改造自身,本民族又缺乏丰厚渊深的原生文明。所以,他在岁月侵蚀中
无声无息地解体了。这是一个质胜于文的民族的必然悲剧。
大秦帝国则不然。她既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体系,又具有强悍的生命张力与极其坚韧
的抵抗力。自然条件的严酷、内部整合的激烈、野蛮部族的蚕食、强大外敌的入侵、意识形
态的较量、各种文化的渗入,都远远未能撼动她的根基。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中,华
夏文明历经千锤百炼而炉火纯青,具有无可匹敌的独立性与稳定性。秦帝国时代创造的原生
文明,使中国人在两千多年中历经坎坷曲折而没有亡国灭种。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这个地球上,只有中国人创造的原生文明在自己的国土上绵延不
断地生存发展到今天!
这绝不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能解释的。
罗马帝国不大么?奥斯曼帝国不大么?拜占庭帝国不大么?成吉思汗帝国不大么?一个
一个,灰飞烟灭,俱成过眼烟云,这些帝国所赖以存在的民族群也都淹没消散到各个人类族
群中去了……唯有中华民族,一个黄皮肤、黑头发、写方块字、讲单音节的族类,所建立的
国家始终是以其原生文明为共同根基的国家。
还得感谢大秦帝国,我们那伟大的原生文明的创造者。
还得感谢这种原生文明所蕴涵的奋争精神与生命张力。
这是在写作《大秦帝国》中经常涌动的骄傲与激情。
否则。我是无法坚持这么多年的。
五、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说,大秦帝国无疑是一个世界性题材。
这不仅仅在于秦帝国对中国历史的奠基作用。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讲,更重要的在于这个
时代本身的故事性。产生中国原生文明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土。政治的、经济
的、军事的、科学技术的、文学艺术的、法学的、哲学的、神秘文化的……举凡基本领域,
那个时代都创造了我们民族在自然经济时代的最高经典,并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最
高殿堂。仅以战争规模论,秦赵长平大战,双方参战兵力总数超过一百万,秦歼灭赵主力大
军五十余万(坑杀二十万)!如此战争规模,即或在当代也仍然放射着炫目的光彩而难以逾越。
而创造这些奇迹的各种人物以及这些事件的曲折艰难,都构成了作家无法凭空想象的戏剧性
故事。展现这些人物,展现这些故事,展现那些令人感慨唏嘘的历史血肉,是文学艺术的骄
傲,是文学艺术的使命。
在中国元代以前,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西方世界是当时的“周边文明”。秦帝国及其之
后的一千余年,中国的强盛衰落总是居于世界的中心潮流,无不对世界其他文明发生着深远
的冲击与影响。中国文明具有悠长内力的根源,在于秦帝国,而不是别的任何时代。从这一
点说,帝国时代创造原生文明的过程与史诗般的兴亡幻灭,是当今世界具有最大开采价值的
文化矿床。文学艺术对这段历史的开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因为只有文学艺
术,才能形象地告诉人们,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是何等饱满、何等昂扬、何等自信、何等
具有进取精神!
六、
遗憾的是,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始终没有问世。
虽然学力浅薄笔力不济,还是勉力上阵了。
时常觉得,不做完这件事情,我的灵魂将永远不得安宁。1993 年冬天进入案头工作以来,
其中的艰难周折无须细说。完成一个大工程,种种艰难几乎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也只有硬着
头皮不去理它了。
作为作者,我想告诉读者的一点,仍然是有关作品的一点儿体会。
《大秦帝国》最艰难的是剪裁,也就是理出一个故事框架来。帝国时代是一个气象万千
而又云遮雾罩的时代。浩瀚而又芜杂的典籍资料,无数令人不能割舍而又无所适从的故事与
结局,常常使人产生遍地珍宝而又无可判断的茫然与眩晕。鲁迅先生曾感慨系之说三国宜于
做小说,而春秋战国不宜于做小说。其实质困难也许正在这里。以秦帝国为主体,以帝国兴
亡为主线(古话叫“国运”吧),以人物命运与事件冲突为经纬,虽然是能想到的一条较好路
子,但依然不能包容伟大帝国时代的全部冲突,甚至不得不割舍许多重要素材(譬如诸子伟
人的许多故事)。这种遗憾可能将是永远难以弥补的。为了使读者更为深入地透视帝国命运,
我欲另将早秦部族的故事专门写成一部《马背诸侯》,完成后另行出版,以完整展现那个曾为
中华民族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古老部族的历史命运。
——2008·春修订
大秦帝国.part1.rar :[upload=rar]down10_0226.asp?ID=123030[/upload]
大秦帝国.part2.rar :[upload=rar]down10_0226.asp?ID=123028[/upload]
大秦帝国.part3.rar :[upload=rar]down10_0226.asp?ID=123029[/upload]
我个人感觉还是看小说的好,小说的一些背景和细节交代的相对比较详实,而电视剧是无法表现这些细节的
尤其是各种文化的阐述。
绝对值得推荐,内含了中国人的精神在里头,让人振奋。
谢谢分享!会好好的读!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
看过根据第一部改编的电视剧,没有在内地播放。不知道后面几部有没有。
抽时间看看。
见了好帖,不忍心不转贴: 渠梁之后,再无商君——《大秦帝国》——
中午看完了最后一集,终于哭了,在看着商鞅在刑场微笑着面对所有人,最后拥抱着他负了一生的女子在雪中安然如睡去,是哪个小人在喊,“行刑——”,于是大雪倾城,往事在眼前一幕幕回放,最后只有青山依旧,泱泱秦帝国在黄土高原上俯瞰中原大地,而奠定这一切并为之辛劳一生的人却被车裂,皓皓英魂,永归长天,血洒江山。
商鞅,他的死亡是必然的,秦国,或者说嬴驷需要商鞅的血来完成变法的最后一步;老世族需要商鞅的血来平息怨愤;商鞅,这个“天下第一的大英雄”,需要用死亡来升华成不朽。英雄,是不许人间见白头啊!对英雄,死在巅峰是一种宿命式的悲壮。
嬴渠梁死后,嬴驷必然不可能仍那样信任商鞅,也不需要一个完成了变法的商鞅。于是种种猜疑,各个算计。没有嬴渠梁,就没有今日的商鞅。遍数历史,那个君王还这样全心信任一个变法的大臣?是李俚,还是王安石?是管仲,还是范仲淹?过河拆桥有之,河还未过就拆桥者亦有之。而独一无二的鞅与渠梁,无人可比。渠梁之后,何有商君?
卫鞅,一介布衣,西入秦国,自此为了一个帝国耗尽一生心血。“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伟哉!二十年,他与嬴渠梁真正是生死相扶,呕心沥血。初,嬴渠梁说“信君如信我,倾我一生,决不相负!”,卫鞅说“君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这个誓言真正履行了二十年!
收复故土是顶点,自此后嬴渠梁大病,以甘龙一班老而不死的老贼百般刁难,景监身体每况日下,商鞅萌生退隐之意。对商鞅而言,他的理想,他的抱负,已然实现,只有他的人生,还有一样缺憾,就是,那个他负了十五年的女子。然而天意弄人,终究是不能相守。
先前写过一首歌词,“痴情浓,奈何负,白首盟”,“诺来生,再莫负,共君同”。嬴渠梁负了玄奇,商鞅负了白雪,亦负了荧玉。嬴渠梁,亦是负了商鞅。
白雪,是剧中一个很出彩的女子,她爱商鞅,亦懂商鞅。倾心追随,从魏到齐,再从齐到秦,本以为在商鞅的理想抱负之后会有她与他的天长地久,然而情势所迫,商鞅的妻子只能是荧玉。在潺潺溪边,一番长谈,那一幕,我的心很疼。一个女子,要有多大的勇气与决心,才能说出“甚至包括不做你的妻子”,“我已经叫侯嬴回话,说你同意这门亲事”?把挚爱亲手推给另一个女人,为了成全他的事业他的理想他的人生。女人最美好的二十年,她守在崤山中,抚养儿子,与他不见。她用坚强的身躯为商鞅撑起一把伞。多少次泪盈于睫,多少次无语叹息,然而不能。她牺牲的太多太多。最终,她开启一坛酿了二十四年的酒,尽饮,尽饮二十四年的甜蜜与更多的辛酸,生不能相守,而死则同日,葬于同穴。白雪,让人心疼。
荧玉,巾帼不让须眉,敢爱敢恨,有担当,直率。她爱商鞅,敬商鞅。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只是送去一坛煨热的米酒。“我该怎么叫你呢?是叫名字好呢,还是叫夫君?”一句话,尽显小儿女心思。无怨无悔的追随他二十年,甚至愿意不是他的唯一,甚至说“我们把白姐姐接来一起住。”知商鞅将被极刑,她竟一夜白头,青丝成雪。荧玉,亦让人心疼。
嬴渠梁,君王如斯,无需我多言。胸襟如海,只有他,才用的起,配的上商鞅。可惜,嬴驷小儿真真令人齿冷。
商鞅,变法一生,最终用自己的鲜血为秦帝国最后一次护法。嬴渠梁用了太多的手段要保护他,可是被他亲手消去。商鞅的死,也因为他太君子,太公平,太坚定护法。为了秦国稳定,也为了守护嬴渠梁一生的心血,他从容的走向死亡。
风流云散 往事成空 莫回首 半世峥嵘
一身伤痛 几人能懂 却回首 今生如梦
渠梁之后,再无商君!
__________________
附原创词 秦·战
风起云涌 论天下英雄
绝艳惊才 蕴热血贯胸
豪情万丈 一剑指苍穹
沉浮谁主 自出我辈中
风动尘涌 金戈冷 念苍生 却虚名 但感君 恩义重
田开阡陌 授勋功 为国隆 痴情浓 奈何负 白首盟
衣含霜雪 落苍松 踏孤鸿 诺来生 再莫负 共君同
戎马倥偬 提长锋 战骁勇 死不恤 男儿泪 英雄冢
风流云散 往事成空 莫回首 半世峥嵘
一身伤痛 几人能懂 却回首 今生如梦
一部看得我热血沸腾的电视剧!我应该过了容易激动的年龄了,为何呢?是因为他表达出来的是一种中国的大智慧,大胸怀!
看看,谢谢看看,谢谢
楼主贴的下载资料打不开。
很喜欢那部电视剧,相当不错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