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从“空杯心态”走向“空杯管理” [打印本页]

作者: chi-bin001    时间: 2009-2-11 09:49
标题: 从“空杯心态”走向“空杯管理”

时下很多培训师在给学员上课时,喜欢给学员灌输一个理论“空杯心态”,其寓意是让大家常怀谦虚心态汲取最大养分。我也很喜欢它,不妨先讲给大家听: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来者急忙叩谢悔过。据说,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什么是空杯心态?每一个人要想应对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必须随需应变。而以变应变,就要求我们具有空杯心态。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想提升职业能力,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这是一个完美的理论,很多学员深有感触,但是有些学员也很较真,跑过来问我:

如果我本身就是空杯心态呢?

我刚工作,要如何把握空杯心态呢?

如何让空杯的心态成为一种习惯?

 

我说:空杯心态其实只是职场人生的一种心理暗示,真正想要叱咤职场,必须立足空杯心态,学会空杯管理。

 

☆关于空杯管理理论

所谓空杯管理,其实是学会运用空杯理论实现自我管理的一种方法。下面简单向大家介绍如下:

第一、学会审视杯子

拿到杯子,你会怎么办?先看看,对,就是审视杯子。为什么?每个人的杯子不同,杯子的大小、形状、材质、样式各不同。一个装10毫升水的杯子和装1000毫升的杯子容量不同,一个塑料杯子和一个不锈钢杯子承受高温的耐力不同。所以首先你要读懂自己这个杯子的特征是什么?比如,我每次只能记住5个单词的流量,好,6个就过量,切记杯满自溢;我只能承受80度高温的压力,那好,100度的沸水不要用自己的杯子接。

第二、发挥载体功能优势

杯子是什么?新华词典的解释是用来盛水、酒等液体的器皿。可以确定的是杯子作为器皿是承载物体的一个载体。既然是载体,我们的杯子有选择,或承接,或储存,或运输,或转移。大部分人只知道去承接或储存,而不知道去运输或转移。一个杯子的容积有限,即使你的杯子很大,也有装满的那一天。不要太多的贪念,以为在杯子里的才是你的。其实你可以给东西换个储存的地点。比如,用杯子把每次学到的知识转移到你的记录本上;再比如,你可以把杯中可口的饮料送给干涸的嗓子,如果肠胃足够好,消化吸收再利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科学认知杯子的载体功能,你会获得更大的空间。

第三、找到零刻度线

找到杯子的最低点,学会归零。经过一些生活的磨练,我们已经不是刚上路的新猎手,总是要习惯性的给自己的杯子填满水,即使路上用了一些,也总舍不得把它喝尽。为什么呢?惯性思维在作怪。我们生活中经常饮用纯净水,大家知道,如果一段时间一直没有饮用它,那门最好倒掉换新的,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利于身心健康。找到杯子的零刻度线,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清除滋生在心灵的细菌,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第四、合理确定计量标准

我们熟知,一瓶水不满,半瓶水晃荡。这句俗话不严谨,何为一瓶水?对于500毫升的杯子来说,半瓶水就是250毫升,而如果是250毫升的杯子呢?如果我们只有250毫升的水,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250毫升的杯子,而要选择500毫升的杯子。若果这样,我们不但有悖于节约社会的宗旨,还落下一个晃荡得瑟的话柄。当然,如果我们有两个250毫升的水,把它合并倒入一个500毫升的杯子,也是一个不错的答案。学会估算价值量,充分整合资源,合理确定计量标准是空杯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五、扔掉手里的杯子

杯子只是载体和工具,在知识——储存——饮用——吸收——能力这个循环中,它只是帮助你实现管理流通的一个通道,空杯管理最终目的是帮你消化吸收其中的养分。学会用空杯管理我们的资源只是自我管理一个阶段罢了,最终我们必须学会扔掉杯子,更大程度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学习吸收,因为我们的身体当中有一个无比强大的杯子:人的大脑和思维。


作者: 林帆    时间: 2009-2-11 14:56

    “空杯心态”曾经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不要为自己的点点成绩沾沾自喜。满受损,谦受益,我们所知道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事实上,不仅仅是空杯,你的杯子越大,被子所能容纳的体积越多。我们不仅要做空杯,而且要做大空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1 14:56:35编辑过]

作者: whitezeng    时间: 2009-2-11 15:37

空杯管理

不错的理念


作者: angrel    时间: 2009-2-11 16:42

一个完美的理论,真正能做到空杯心态的能有几人?


作者: net-chen    时间: 2009-2-11 16:47
说到底,也就是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持续改进!
作者: liuye2009    时间: 2009-2-11 20:39
完全做到难度很大  只能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清空而已
作者: mqh    时间: 2009-2-11 23:43
不断反思,才会有进步。有时感觉,做到空杯,不太容易。
作者: longge00    时间: 2009-2-12 08:40

有实力不妨用这个空杯心态,大家觉得你谦逊。

没实力还是不要搞,大家觉得你很挫。


作者: 幸福的距离xj    时间: 2009-2-12 11:39
理论很多,做到才是真的,能有多少人这样做到勒。
作者: 微生物一世    时间: 2009-2-12 12:10
需要学会的是一种心态  不必太在意!

作者: alonewolf    时间: 2009-2-13 08:29

空杯心态很是不错


作者: dragon    时间: 2009-2-13 12:55
成长的不同阶段。
作者: 夕风浪子    时间: 2009-2-13 15:25

同意二楼的说法,楼主写的相当的精辟,受教了!好好的考虑一下,自己积淀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知识是要自己去深加工的。那些是糟粕需要彻底的清楚的!


作者: meisandian1230    时间: 2009-2-14 00:44

感谢分享,虚怀若谷者本无杯.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2-14 19:01

学习了,很不错!!


作者: zhangribin    时间: 2009-2-15 13:45

学习

[em01]
作者: 高原猫    时间: 2009-2-15 20:15
满招损谦受益。
作者: llgljzxb    时间: 2009-2-16 15:59

有容乃大


作者: wudexin2    时间: 2009-2-16 20:55

说的蛮有道理啊,受教了


作者: xus    时间: 2009-2-17 04:42

我想到了庞龙的歌


作者: wujinyuan2    时间: 2009-2-17 11:25

不错!


作者: whyking    时间: 2009-2-17 15:02
提法很新 只是做起来不那么好操作
作者: 扬逸    时间: 2009-2-17 21:32
标题: 竹子精神
中国人很喜欢竹子,它高风亮节、节节攀高、雪压不倒、风吹不倒!竹子是空心的,这种虚怀若谷的风范,其实和“空杯心态”如出一辙!
作者: hanming2005    时间: 2009-2-17 21:41

不错的理念,谢谢分享;

“我们只是一个载体”;

 

[em01]
作者: qinchuren    时间: 2009-2-19 18:37
理论的外套很多。
作者: acezhang0535    时间: 2009-2-19 20:42
好 践行中
作者: 唐沙    时间: 2009-2-22 00:29
谢谢分享。。。
作者: victor.liu    时间: 2009-2-22 21:42

无论到哪个阶段不断学习都是很重要


作者: hj050105    时间: 2009-2-25 11:17
   我倒觉得这仅是做人的一种心态而已 ,无所谓空杯不空杯,凡事不骄傲,尤其是职场新人要多多向前辈们多学习,放下自己的身段,切忌自己是这方面的菜鸟!
作者: zhihuishu    时间: 2009-2-27 13:18
很有道理,但是对于空杯管理,我还没有太明白什么个意思!!!可能是我太笨了吧!
作者: 21hanghai    时间: 2009-3-1 22:04

谢谢


作者: xinwuhanqqm    时间: 2009-3-6 16:46

一种心态,一种境界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