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懒导读:
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要回归历史;对现实需要进行深入了解,要回归历史;对未来要进行预测和规划,要回归历史。因此,准备做一个比较的系统地阅读,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欲读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孰先孰后?原先我是想先了解中国历史,立足本地,然后再进而了解世界历史。但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我被《全球通史》深深吸引住了。它不是中国历史书式简单的往事堆叠、史实罗列、就事论事的议论。
《史记》是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确实,它一出来就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高峰,后人再也没有超越过它。但这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已经远远、远远不能满足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
全球通史中透露的观点,让《史记》等绝对望尘莫及,连梦里也想象不到。
抛开狭隘的中国史观(看完此书,你才会知道为什么我会把中国史观称为"狭隘"),让我们拥抱全球通史,把对历史的视野也放眼全球吧!
先看全球通史,再看中国通史,这是我的建议。
莫急,莫慌,莫现在就开始下载。
请先看完下面帖子中作者的前言和目录,再决定是否要看此书,决定是否值得阅读此书。
书籍下载地址: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上下册)》中文PDF扫描完整版
下载后按顺序命名为1、2、3后解压即可。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08088-1.html#208088
作者简介: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
(1913—2004),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
1913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克拉克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西北大学的荣誉教授和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博士曾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而荣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
他的著作甚多,主要有《1815-1914年的巴尔干各国》、《巴尔干联盟:现代巴尔干统一运动史》、《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现代人的史诗》、《人类的全球史》、《希腊:美国的困境和机会》、《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即将来到的黑暗时代的前途》、《全球历史: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全球分裂:第三世界充分发展》等。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的"救世箴言"
现代社会的《资治通鉴》
当代世界史编纂的一个新起点
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的"救世箴言"
现代社会的《资治通鉴》
当代世界史编纂的一个新起点
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的"救世箴言"
现代社会的《资治通鉴》
当代世界史编纂的一个新起点
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的"救世箴言"
现代社会的《资治通鉴》
当代世界史编纂的一个新起点
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美国许多大学已把《全球通史》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教材,甚至连美国的许多军校也把此书作为教材,规定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要修这门课。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目录:
致读者: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第7版推荐序 刘德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 高毅
(上册)
第一编史前人类
第1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第2章 人类——食物生产者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人性的本质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
第3章 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前1000年)
第4章 古典文明使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500年)
第5章 希腊一罗马文明
第6章 印度文明
第7章 中国文明
第8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
第三编 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一1500年
第9章 中世纪文明使欧亚大陆实现整体化
第10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11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第12章 传统的拜占廷文明
第13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第14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发展中的社会与“受到阻滞的领先”
第四编 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15章 非洲
第16章 美洲和澳洲
第17章 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历史上的种族
(下册)
第五编 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18章 西方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
第19章 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
第20章 扩张中的西方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21章 西方文明的扩张: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历史与关于历史的流行理论
第六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一1763年
第22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23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24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26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27章 欧洲的政治革命
第28章 俄国
第29章 中东
第30章 印度
第31章 中国和日本
第32章 非洲
第33章 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第34章 波利尼西亚
第35章 全球统一性的巩固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42章 诸帝国的终止
第43章 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第44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词汇表
索引
编后记
引申资料:
1.看完《世界通史》后,然后再用《世界通史》的分析历史的方法来读中国历史吧。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的12卷(22册)版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8840-0.html
2.之前热播的《大国崛起》系列和本书同看,会有更多感性的认识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1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7736-0.html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2集:小国大业(荷兰)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7815-0.html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3集:走向现代&第4集:工业先声(英国)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7937-0.html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5集:激情岁月(法国)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8111-0.html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6集:帝国春秋(德国)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8366-0.html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7集:百年维新(日本)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8392-0.html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8集:寻道图强&第9集:风云新途(沙俄)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8827-0.html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10集:新国新梦&第11集:危局新政(美国)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9671-0.html
【阿懒看电视】《大国崛起》第12集:大道行思(结篇)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99709-0.html
盛行于当今西方史学界的“全球史”之风,刮了已经有几十年了。自从1960年代麦克卢汉首次把世界唤作“地球村”起,一些富于文化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西方史学家就感到了一种必要,那就是必须突破19世纪以来国别史和西方中心论传统,从文明比较的角度重写世界史,以便提供某种参照,对地球村中某种健康的共同文化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淡化世界史中政治方面的内容(这常常与起分裂作用的民族国家紧密相关),而把全人类的文化、社会生活的演进作为史学考察的重点,同时试图赋予过去长期被忽视的、被认为是“没有历史的”非西方民族以平等的历史地位,突出文化多元共存的合理性以及人类各区域文明之间交往互动的历史推动意义——所谓的“全球史”,就这样渐渐发展了起来。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全球通史》,就是这个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杰作。它最初出版于1970年代初,而由于它的杰出,一经问世它就被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影响,所以如今它已经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全球史经典了。我国的读者对它当然也不陌生:它的早期版本的中文版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推出,并立即引起了我国世界史学界的普遍关注。自1990年代初起,它就一直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参考教材之一,而它对我国高校世界史教材编写工作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也是行内人所共知的事实。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书,较之我们熟悉的那个老版本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作者已根据21世纪世界的新需要,对本书从架构到内容都做了一次较大幅度的“优化升级”,于是才有了这次重新译介的必要。
那么,这个新版本究竟新在何处?
按照作者本人在本书开篇的“致读者——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中的解释,新版本之新,主要就新在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全是时代变化的结果:
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30个年头现在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答案与出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需要新的全球通史,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结果,而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说,是“科技的神奇影响力”的结果。
而“致读者”中接下来的文字,谈论的则全是核战争的可能性和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给“人类生命”和“地球母亲”带来的双重威胁,从中透露出的信息似乎是:如果说1960年代世界的核心问题是由殖民地革命凸显的第三世界平等发展权的话,那么21世纪世界的核心问题就已经转到了现代科技的负面影响方面了。
但那个“60年代问题”是否就此消失了呢?作者并没有这个意思。实际上对于上述那两大问题(它们正是20世纪末以来全球史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核心问题),作者在书中仍给予了同等的关注。也就是说,作者在敏感到现代科技负面影响问题凸显的同时,并没有因此而对包括第三世界平等发展权在内的社会公正问题有丝毫的忽略,因而他也就没有忘却上面谈到的全球史初兴时的那份现实关怀,而那也正是全球史必须坚守的一份优良传统。
在本书的旧版本中,作者对“60年代问题”的解决充满了乐观。这乐观来自汤因比。汤因比曾盛赞当今时代,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敢于认为可以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的时代。斯塔夫里阿诺斯深以为然,并由此浮想联翩:
这种由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组成的观念的确存在,应该同诸如种族冲突和引起分裂的民族主义之类的趋势一起得到承认。这种观念是从人们承认对本国较不幸的公民的福利负有责任开始的。……近几十年中,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已被扩大到不仅包括本国公民,而且包括全人类。这种全球责任已时常得到重申和履行,因此现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它的新奇和意义也被忽视了。……今天不仅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全球责任感,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履行这种责任的方法。如前所述,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过,这个问题也有一个希望:消除这一差距的方法的确存在,正有待于利用。由于科学的进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目标首次有可能在不损害先进国家的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得到实现。
然而,事过三十来年后,作者是不是还能这样乐观呢?看来有点困难了。实际上,类似的言论在新版本中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作者对所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种种消极影响的令人沮丧的描述。作者所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指的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的多项技术突破,包括核能、人工智能、航天科学、基因工程、信息革命、新农业革命等等,实际上也就是使本书的新版本成为必要的那种“科技的神奇影响”之源。作者指出:这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破坏性”的,导致了第三世界经济的恶化以及富国和穷国差距的惊人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50年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是欠发达国家的10倍,到1965年时这一比率变为15∶1;而到20世纪末,预计这一比率还有可能达到30∶1。同时社会不公正的问题也在日趋严重——据联合国1994年的《人权发展报告》披露,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收入增长了7倍,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但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社会,大量收入的分配都是不公正的:“在1960年至1991年间,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70%增加到85%,而20%最穷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则从2.3%下降到1.4%。”
当然,作者也没忘记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态、种族关系、性别关系乃至战争诸方面造成的各种有害的世界影响。至于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把它归结为“技术变化”和“社会变化”之间的时间滞差,也就是说是因为受制于传统的人类总不能及时地变革社会以适应技术变化带来的新环境的缘故。
但尽管如此,我们的作者仍然对未来满怀希望。他反对诸如人类将在“核冬天”中自我毁灭之类的悲观论点,理由是虽然今天的人类还在像其祖先那样不停地做着种种蠢事,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今天我们拥有我们的祖先所没有的优势,这些优势使我们的未来充满光明”。那么这些优势究竟是什么?在他看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飞速发展的高科技,它大大减少了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使我们无须再为生存而进行无情的政治争斗,二是一种人权意识的全球性觉醒,它们正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推动整个人类向自由王国飞奔——
“这种新萌发的全球觉醒与现代高科技所具有的巨大潜力表明,现在的忧郁症是不合时宜的”,这就是他的结论。
显而易见,作者在这里表达的,其实就是他对现代工业文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文明”)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应该说,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一开始就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礼赞,尽管其曲调往往显得低回而不高亢。它试图展示人类社会从远古经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进步历程,这无疑还是启蒙主义的路数,还是所谓“宏大叙事”——只不过这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它符合全球民众对自由平等、社会公正的渴望,而且契合“全球史”的精神。在本文开头处我们曾提到,“全球史”写的实际上就是“文明史”(这使它有别于传统的政治史、民族国家史),其目的是要推动地球村中某种健康的共同文化的建设。这种“共同文化”,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不是别的,就是现代文明——这一点他虽没有明说,但我们仍可以很容易地从他在本书的老版本里写的这句话中体会出那个意思:
今天,欧洲三大革命(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引者)向全球的传播虽然是在不同方面的支持下进行的,但似乎仍在以加速度创造一种尽管在细节上不同、但在基本特征方面将是一致的世界文化。
——这句话虽短,却说得很到位。它道出了“三大革命”与后来广泛流播于全世界的现代文明之间深刻的渊源关系,从而凸显了现代文明崇尚科学化、工业化和民主化的本质内涵;同时它又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由现代文明的传播所创造的“世界文化”将是同质性与多样性的一种辩证统一,也就是说世界各民族在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内涵(即实现了所谓“现代化”)的同时,还将继续保留自己的某些可以与现代文明兼容的文化个性,从而继续维持各现代化社会之间的种种“细节上的不同”。显然,这句话已经包含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有关现代文明的理论信息。
只是很可惜,在新版本里,这段话随着内容结构的调整而消失了。但作者在这方面的基本看法似乎并没有变化,因为新版本的第七编中所阐述的,仍然是有关“欧洲三大革命”造就了某种统一的世界文化的一些基本事实。不过由此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情况:作者对使用全球性的“世界文化”这样的词似乎有些顾虑——实际上这个词在新版本中已完全看不到了。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情况是:“现代文明”或“工业文明”这种本来应该成为本书主要关键词的词汇(因为本书的章节结构就是按从古典文明到中世纪文明再到现代文明这个逻辑理路排列的),作者好像也不大敢用。甚至作者一直都不曾给现代文明下一个像样的定义:只是含含糊糊地说它是一种“新型的、与欧亚乃至全球其他地区的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充满活力与扩张性的文明”。
作者在现代文明理论上的这种畏缩躲闪,与他在谈论“全球觉醒与现代高科技的巨大潜力”时的那种眉飞色舞,显然不大合拍;而那所谓的“全球觉醒和现代高科技”,其实与现代文明,或与由欧洲三大革命的传播造成的那种全球一统的“世界文化”,本质上却是毫无二致的。
至于何以会出这种差池——恕我直言,很可能是因为作者还未能完全摒除“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毫无疑问,斯塔夫里阿诺斯是赞成文化多元论而唾弃文化一元论的,绝无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高明那种粗俗观念。但是很遗憾,像很多西方学者那样,他也难免受到了萨义德所说的那种“东方学”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在本书中最突出的表征,就是他始终把三大革命仅仅看作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从而也就把现代文明看作了纯粹的西方文明,并进而把现代化看作一种单向的欧化或西化的过程(参见本书第七编)。这样做的问题,似乎是不恰当地忽略了广大东方民族对欧洲三大革命的诸多重大贡献,因而也就看不到现代文明中实际存在着的大量东方文明要素,结果也就无法深刻体认现代文明本身特有的那种世界性或普世性。如此说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在现代文明理论上的闪烁其词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在把一个在他看来纯属西方文化的现代文明说成一种全球一统的“世界文化”的本质的时候,他分明感到了一种道义上的不妥,以及一种理论上的踌躇。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已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拉荷拉去世,享年91岁。谨以拙文聊寄哀思。)
多谢阿懒的推荐。
温习历史,是因为历史我们本身就不能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同时也因为可以从历史中吸取很多的经验教训。曾记得有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总是一再重复。
多看看历史,必将让人终身受益。
一年前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一套《全球通史》,和中国历史数据不一样,从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全球历史,但是仅看了一半,坚持不是很容易。
又长见识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爱好文史的我一遇到外国史就很迷糊,像以前读基督教史,硬是仅翻了一两页便只得束之高阁,但是外国史还是要读的。
全球通史看着还不错,阿懒辛苦了。
全球通史上下册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才看完! 静下心来看完这两本大部头的书,这对读者还是比较高的要求. 但投入必有收获,收获还很大! 这书是能让人开拓思路,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
年中要组织读书会的朋友来讨论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这样的好书,一定要顶!
的确是好书,从中可以获取人类发展进步中的经验和教训。
但是,也应该看到,全球各国已经从区域孤立走向融合,原来的经验需要在发展的时空中再次得以考验,拭目以待。。。
正在看,确实是一本好书。可以对人类的历史有个大概粗线条的了解。
全球通史上下册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才看完! 静下心来看完这两本大部头的书,这对读者还是比较高的要求. 但投入必有收获,收获还很大! 这书是能让人开拓思路,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
年中要组织读书会的朋友来讨论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不会吧,这两本书的篇幅不是很长,我大概用了2个星期就读完了。作者的文笔很好,翻译得也不错,读起来
不累。
昨天正打算买这本书,但我估计我自己一个月看不完......毕竟每天能看书的时间不多了.....
在大学是读过,最近已经开始读第二遍了,作者以全球化的视野纵观各个地区的发展,值得一读!
多些推荐!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请问如何解压缩呢
[em04]通古而知今,人类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
好郁闷啊,俺下载了,可是无法解压缩,是什么原因呀?其它的解压缩都很正常啊?
好郁闷啊,俺下载了,可是无法解压缩,是什么原因呀?其它的解压缩都很正常啊?
下载后按顺序命名为1、2、3后解压即可。
兄弟,俺已经按照你所说的,重命名文件为“1”“2”“3”了,还是解压缩不了,提示如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历史\2.rar: 你需要从上一压缩卷启动解压命令以便解压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上下册)xiao.pdf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历史\4.rar: 必需的压缩卷不存在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历史\2.rar: 没有文件被解压
偶该怎么办啊?
每月一书一定要坚持
大家共同提高
good
兄弟,俺已经按照你所说的,重命名文件为“1”“2”“3”了,还是解压缩不了,提示如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历史\2.rar: 你需要从上一压缩卷启动解压命令以便解压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上下册)xiao.pdf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历史\4.rar: 必需的压缩卷不存在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历史\2.rar: 没有文件被解压
偶该怎么办啊?
我没有办法了。请找你身边电脑精通的朋友。或者在verycd上搜索,应该有下载的。
厉害
不错。特别是对古代和古典的历史有了一个世界性的认识。体会到沟通交流是很重要的发展方法。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古代的采集者每天劳作两个小时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生活物资了。剩下的就是非生产的活动了。而且那个时候人们的寿命也不短。
楼主考虑得很周到 把所有与其有关的书籍链接都给出来了
谢谢楼主
这么厚重的一本书 要悉心研读一下 呵呵
在书店看过这本书,很厚,一直想买,
看了楼主的推荐,一定要买来看看
非常不错,先睹为快!谢谢斑竹
回头买套好好看看!
值得一看的好书,大家可以看看。
福娃免费空间"并连接地址"http://h.8wa.com 快来吧
好东西,谢谢推荐!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