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大地震考验企业危机管理

[复制链接] 1
回复
80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19 02:1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先做成一家对员工负责的企业,之后才能成为一家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力所能及地快速救助其他在灾难中受到伤害的人们。

  “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我们公司人力资源部所做的事情,一定是清点人数,必须确认每一名员工都是安全的。”宝洁公司中国总部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需要公司倾尽全力保护,这也是阪神大地震给该公司留下的管理学启示。遍布全球的分支网络,让这家公司在应对灾难时有了一定的经验,

  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类似完善的员工保障体系,汶川地震也给一些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了新的“灾难管理”的话题。在很多从未经历过自然灾难的公司看来,是之前闻所未闻的,但是他们还是通过这次灾难对于企业应急机制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先做成一家对员工负责的企业,之后才能成为一家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力所能及地快速救助其他在灾难中受到伤害的人们。

  这并非易事。

  地震来袭管理层缺位

  时间回放到12日下午,受汶川地震的影响,上海诸多写字楼出现晃动,白领们集体上演惊魂一幕。

  下午3点,小陆家嘴金融区。金茂大厦安装在88层的倾角仪显示,该楼层有0.9米位移摆动,很多人感觉到地震波及来的眩晕以及天花板的摇晃。

  平日里空旷的道路两旁迅速挤满了从各大写字楼慌忙涌出的白领。他们大都穿着正装,胸口还挂着公司的门禁卡,很多女白领都穿着高跟鞋。人们多是自发行为,由公司组织的有序撤离办公楼的行动极少。

  随后,员工们发现,来自公司的信息在这一时刻普遍缺位。人们焦躁不安,通过手机向外界了解情况。一些人不时警惕地抬头看着各个高耸入云的写字楼,生怕这些高层再次发生晃动。

  “有的同事正在开会过程中,接到临时的疏散命令就跑下楼,手里还抱着笔记本电脑。”一位白领回忆说。在路两旁的空地上,不乏有人见缝插针地用笔记本电脑完成未了的工作。

  又过了十多分钟,开始有写字楼的保安拿着大喇叭对着路两旁喊,希望白领们还是回单位,他们也善意地提醒白领们当然不排除有余震的可能。

  晃动发生一个小时后,一些公司就已经四处给在外的员工打电话,希望他们回到工作岗位,继续正常工作。

  “我们还没想到后期的预警,毕竟在灾区以外的地方仅受到了一些波及影响,作为企业,更没有能力去预测是否还会有后续影响。至于灾区当地员工,我们确认他们没有出现伤亡,现在按照当地政府的安排进行疏散。”对于在灾难面前,企业如何保护员工这一问题,一家全国连锁的电器企业认为企业有些无能为力。

  而对员工的心理疏导也并没有提上公司的议事日程。

  事发后,不少公司采取了为员工发送信件进行防震抗灾知识的普及,这深受员工的欢迎。人们在网络上互相转发这些信件,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心理上的恐慌感。

  从灾难中学习

  “全球性的公司往往更加懂得如何处理危机,因为他们在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难以避免会经历火灾、地质灾害等等非人为灾难。他们会因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这其中包括全球性的监控与追踪系统。这有利于他们最快速地对危机作出反应。”麦肯锡资深顾问陈宇廷对本报表示。

  事实上,在企业“自救”方面,没有什么完美的管理模式,只有因为经历过灾难而总结出的经验。

  宝洁公司至今还将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列为该公司历史上经历过的一场“危机”,将其处理方式作为案例供管理层和员工参考。

  地震时,宝洁公司为了最快速地营救出被困的员工,利用自己的力量组织了一支专门的搜救队,用专门的船只来搜救员工。有1000个员工家庭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灾后,宝洁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很多抚恤措施,其中包括给员工提供预支薪水、无息贷款,确保员工有充足的资金流;为员工提供酒店等免费住宿和食品、饮水补贴,确保员工的饮食住宿安全;根据房屋损坏情况的不同为员工提供一次性补贴等等。

  这种灾难应急给这次地震救援一个很好的启发。灾难发生之后,宝洁公司按照其既成惯例,在第一时间内迅速联系到成都分公司,开始清点人数,以确认公司有无员工因为灾难而出现伤亡的情况。

  “我们每个组织都建立了个人联系信息库,有些工厂甚至建立了短信群发平台。如果灾难发生,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根据信息库联系到每一个员工并确认他们的情况。”

宝洁公司人力资源部给《第一财经日报》回馈说。

  “我们得到命令更改所有与灾区出差相关的工作计划,以保障员工自己的生命安全。甚至有些员工可以不用到危险的办公室上班。这种管理预案的快速更改在年初雪灾发生的时候也启动过。”宝洁中国一位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称。

  “我从去年8月份进入公司,就经历过2次火灾的模拟演习。”该公司一名新员工对本报记者说。   现在,宝洁公司有专门的小组负责每年评估各工厂、办公室可能遇到的灾难的可能性,并且根据各种情况(台风、地震、火灾、水灾等)定期更新应急方案并培训相关管理人员。

  第一次经历地震的公司也正在努力学习如何度过灾难。为了及时安抚员工,迪卡侬中国总裁在恢复航班后搭乘了最早的一个航班飞赴成都。

  此时成都的店铺早已关闭,不过员工仍然守在店铺周围的广场上照顾露宿的市民。总裁的到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鼓舞,而迪卡侬也及时地改变公司的休假政策,为当地员工提供5天的假期探望亲人。

  随后,由迪卡侬中国总部编辑的灾区情况速递每天都会发送到全国员工的信箱中,使得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灾难的最新情况。

  利用专业能力救灾

  保护好自己的员工的生命甚至财产安全,只是公司在灾难来临时应该做的第一步。而下一步则是如何利用公司的资源,特别是专业能力为社会提供帮助。

  而这一点,在无形中也会起到为员工做榜样,凝聚员工的作用。

  事实上,如何在成功赈灾的同时,凝聚员工的力量演变成对公司综合实力的一种另类考量。

  灾难发生之后,万科总部和灾难发生地分公司组成应急小组,24小时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而王石本人则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地震波及严重的成都万科小区的住宅耐震情况上。

  前天,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的工程专家会同清华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专家抵达成都,在万科开发的住宅小区开展勘查工作。对受地震波及的成都建筑进行安全鉴定是必须要做的。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该公司预计两个星期后会出勘察结果。

  “在完成万科小区的勘察之后,将协助有关部门对成都的建筑进行安全鉴定。”王石表态说。如果汶川、都江堰等震区的救人抢险告一段落,万科的专家组将进入这些地区对建筑物进行勘察,总结抗震结构的损坏程度,改进今后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小区业主的生命安全。

  “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王石说。

  复地集团重庆分公司的应急小组则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提供地震应对知识指引。凯德置地当地公司的10名志愿者更是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奔赴灾区。

  从未经历过灾难的迪卡侬则通过这次地震变得更加团结。该公司成都店的店员在地震当天下午撤出店铺之后,寻求当地警方的帮助,从仓库中取出400顶帐篷,并接受警方建议,以象征性的价格卖出帐篷,并在第二天将收到的3万元销售款直接捐给四川省红十字会。他们的员工还自发购买了诸多的水和食物,分发给现场的居民。

  “为了与天津当地的红十字会以及慈善协会取得联系,我们也颇费周折。因为这是之前从未涉及的领域。”该公司中国区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坦言。在沟通了2天之后,该公司在天津工厂库存的2200顶帐篷终于于昨天装箱运出。

  拥有强大供应链的企业也试图通过自己的供应链网络,在第一时间内援助灾区。联合利华为了提高其赈灾的效率,派出自己部分员工,跟随当地官员采购灾民最亟须的手电筒和食品等物资,然后借助眉山市商务局的车辆直接递送到灾区。

  “我们的员工也分散在各地,能够调用的资源有限,通过基金会走又怕时间拖得太久。所以最终是通过当地政府的力量在赈灾。”联合利华中国副总裁曾锡文对本报记者称。

  “公司的赈灾决策对于员工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慷慨的行动能够激起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而公司的冷漠则会影响到员工的士气。”一位管理专家对本报记者说。(《第一财经日报》郝倩)
From:http://www.goldelite.cn/article/list.asp?news_id=154

沙发
发表于 2008-5-19 14:17:07 | 只看该作者
危难时刻,方显身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