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讨论]世界第九大奇迹——复利法则,如何融进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去? [打印本页]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1 10:48
标题: [讨论]世界第九大奇迹——复利法则,如何融进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去?

  欧洲著名银行创立人梅尔说:“复利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投资追求的就是资金的长期的复利增长,而长期的复利增长最终带来的巨大收益更是让人震惊!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复利法则,如何使之真正的融进和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中去呢,例如财富、企业、知识等领域;这个话题本身,就是如何持续给自己施加压力和稳健发展。

  当前的世界首富巴菲特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也不过是24%。而人们平常做生意,商品利润率一般都在50%以上,至于超市之类的,则是10-30%之间(但他们是经营日常易耗品,商品周转率快)。

  用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话语来说:如果我们每月固定投资500元,并保证每月复利增长2%,20年之后,你就有2872218.38元(即287万)。这样,你购房购车或创业的愿望也就轻松实现了。对一般人来说,每月固定投资500元,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月增长2%的目标,看似不高,目标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500元的2%,也就小小的10元钱。但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持续下去?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

  晚上再来与大家共同讨论,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

先转飞猫以前的文章,便于大家理解与讨论。

小小金钱计算题所引发的大反思

  金钱计算题:20万元本金,每月2%的复式利息,四舍五入的方法计算,50年之后,会变成多少钱呢?哈哈,大家一定想不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你一跳!!!

  这个计算题,可以让我们了解一点银行业这个不从事商品生产、交换却能迅猛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做企业一定要稳住,稳住就是大,稳住就是发展;了解到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性!

  20万本金,50年之后,变为28915656224.1596元,即2891565.6224万元,即289亿元。

  …………

  1966年,斯兰黑不动产公司在美国田纳西镇的一个银行存入一笔6亿美元的存款,存款协议要求银行按每周1%的利率复利计息。1994年,纽约布鲁克林法院作出判决:从存款日到田纳西镇对该银行进行清算的7年中,这笔存款应按每周1%的利率复利计息,而在银行清算后的21年中,每年按8.54%的利率复利计息。

  在经过28年的时间后,田纳西镇的存款应支付额由28年前的6亿美元增加到了1260亿美元,增加幅度为210倍,增加速度之块,给所有投资者,管理者以及世人敲响了警钟!资金时间价值决不容忽视。

  这个计算题,并非针对银行存款利率,仅仅只是一个比喻而矣。2%的利率,是中国90年代银行的贷款月利息。从这个计算题中,突出了一个讲究稳健中求发展、规避风险的思想策略。稳住,就是不断发展,就是将企业做大。
  可以让我们了解一点银行业这个不从事商品生产、交换却能迅猛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做企业一定要稳住,稳住就是大,稳住就是发展;了解到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性!

  这也是美国的企业精神、资本主义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拼命的赚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拼命地挣钱,就是以赚取财富为天赋职责,这是创造财富、创建基业的根本动力,是创业精神的基石;拼命地省钱,是节制、禁欲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这是财富扩张、不断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条件,是创业精神的保证。而拼命地捐钱,却是企业能持续发展、永续创业动力的终极的、最根本的缘由。

  …………

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收入都会同步增长。就像我们常看到富有的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高增长的行业前途越来越光明,夕阳的行业越来越惨淡一样。比如中国的电信、信息技术行业,甚至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还有国债投资的基建等重点领域。然而,那些失去竞争力的个人、企业、和行业却在每况愈下,并且这些弱势群体往往在数量上又占据多数,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就是感觉不好的人越来越多了。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正在进行大幅度的经济结构调整,优胜劣汰正越来越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在于,这给每个人提出了一个更紧迫的课题,就是如何加速给自己充电,如何加速提高个人的竞争实力,多了解这个国家的经济,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前景、所处企业的前景,尽可能使自己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持怀疑乃至抱怨的态度,但是,如果对他们说:“你们感觉现在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人愿意回到从前吗?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吗?”飞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不愿意”。这就跟工资待遇一样同样也是刚性的需求,人们对它的普遍意见是——只能涨不可跌。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回到从前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折射出“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生活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人们确实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机会。

  中国政府每年都强调经济增长,而且强调确保7%—8%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政府就这么重视呢?因为8%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意味着1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这些可以解决大约几千万人口的就业问题(注: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据统计分析,在中国,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12万元,小型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只需投资8万元。中小企业,是世界经济之魂)。
  劳动力供给总量的过剩,大量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失业问题日益严峻,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都是直接危及社会安定的大事。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巨大人口的国家,而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在20世纪初,谁也想不到美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比今天的墨西哥、菲律宾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不了多少。美国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就已经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其原因在于它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使它的人均GDP已达4万美元之多。

  美国只有3%的农业人口,这3%的人口生产的粮食除能满足本国需要,还有很多富余,还在向世界各国去卖。这样的劳动生产率,这样的农业竞争力,作为有9亿农业人口的中国来说,又怎样去跟他人家竞争呢?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一直不让美国的农产品大量进入日本,它要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它害怕,如果美国产品进了日本,那日本的农民会有生存的危机!
  如果让一国农民生产的粮食卖不出去,让农民不能生存,让农民没有收入,他们哪里有钱买企业生产的工业品呢?他们又怎能买种子化肥来种地呢?如果农民不种地了,这些耕地都荒芜了的话,我们大家吃什么?也许有人说没关系,吃不到中国稻米,我们可以吃泰国香米;吃不到东北大豆,我们可以吃美国大豆。这样可以吗?绝对不可以!道理很简单,如果知道中国粮食歉收的话,国际市场的粮价就会立刻飙升,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必定去那里买粮食。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吃饭就成了大问题。我们能这么多的外汇去换粮食吃吗?

  …………

  为什么美国只有3%的农业人口就能养活全国而有余?是因为美国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农场主一个人种植几千公顷的土地,我国则是每人只有一亩三分地,这样的劳动生产率是没办法比的。由于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不需要这么多的农业人口,富余出来的农业人口逐渐向工业转移,逐渐向服务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美国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少,逐步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在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大量人口是农业人口,它的工业人口很少,服务业人口也不多。现在美国7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富余的农业人口逐渐被工业、服务业吸收了。再看香港,它还有农业人口吗?基本没有了;还有工业人口吗?也很少了。香港大量人口都干什么呢?都在做服务业、银行、金融、保险等等。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断增长和发展的结果。
  我们大家知道,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第三产业才是服务业。简单理一下思路就会发现,发展的顺序变成了农民先是在农业,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时候,需要增加投资,需要城镇有相应工作岗位吸纳他们,于是工业发展了;然后他们有了收入,有了消费,开始是生活必需品,慢慢需要有自己的房子;挣了钱,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也开始有了娱乐生活、享受教育;先是给别人提供服务,慢慢自己也需要一些,于是服务业开始变得越来越发达。
  如果你住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你会发现服务业相对发达。但如果你走到农村去,别说服务业,就连工业都不发达。所以,社会进步、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过程,一个有规律的慢慢演变的过程。从农业化走向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之路,每个国家都要完成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国经济一定是越来越增长,越来越发达。

相关内容: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97869,0,0,0,0,0,0

  …………

大家可以用下面网址中的复利计算器进行验证:

http://card.money.sohu.com/tools/html/CalcCompInterest.htm

…………

共同讨论,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1 12:57:14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1 13:08

飞猫近来常常想:复利法则,简单有效,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把这小小的2%作为自己的目标或者企业的目标呢?是什么使人们对其望而生畏或者不能持续执行下去呢?

与人辩论的目的,不在于驳倒别人,最大的收益是被别人驳倒,从而获得比自己的认知更正确完善的知识,使自己浅陋的观点得以不断的纠正更新。

独木不成林,单线不成丝。欢迎从大家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各抒己见,互相辩论,互相论证。

争取三个贴近:贴近读者群众、贴近生活实际,贴近企业经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2:47:29编辑过]

作者: thz706    时间: 2008-4-11 16:50
有道理  投资股票,不知道能否保证每月2%的回报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1 17:34

投资股票,都是用闲钱炒作。现在的股市行情不大好,看下半年吧。飞猫个人认为股市总体前景,后期还是好的。毕竟,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上升发展空间较大。另外,复利法则的重要标准就是规避风险第一,现在许多人投资股市,有的人甚至不惜借贷,但这些人中,能有几人有把握自己投资的股票一定会赚钱?大多数其实还是追风、盲目投资……。

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因为企业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而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让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化、透明化、效率化,使资本配置效率达到更好更高。证券市场,是中国经济出现质的飞跃的助推器,是承载中国经济持续良性发展的核心平台。

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进入高速而开放的发展平台,增长速度连年保持在10%左右。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GDP增长10.7%,达到20.9407万亿元,中国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07全年GDP达到246619亿元。按目前的速度测算,201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而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总市值刚刚突破10万亿,仅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50%。目前美国证券市场总市值是实体经济的200%,欧洲证券市场总市值是实体经济的100-150%,亚洲的泰国证券市场总市值是实体经济的80%。美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金融,资本市场的容量完全可以抵御和容纳各种金融风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1 17:39:42编辑过]

作者: ubun    时间: 2008-4-11 23:00
什么是复利啊?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1 23:32
QUOTE:
以下是引用ubun在2008-4-11 23:00:39的发言:
什么是复利啊?

呵呵,连看不认真看,何必问呢?
作者: hsin    时间: 2008-4-12 08:51

当复利的增长到一定程度,本基数太大,是不可操作的!应用于国家的经济指标当然可以!

对于个人和公司来说,是不可能的!


作者: 雪中草    时间: 2008-4-12 08:55

很有道理,人生也是一样呢


作者: 黄欣    时间: 2008-4-12 10:46

好文章.

因为之前A股的疯狂表现,现在国内居民讲投资讲极都是要高收益低风险快回报,真应该都来看看飞猫这个文章.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很重要的.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2 11:43
QUOTE:
以下是引用hsin在2008-4-12 8:51:32的发言:

当复利的增长到一定程度,本基数太大,是不可操作的!应用于国家的经济指标当然可以!

对于个人和公司来说,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复利指标,对于国家、企业、个人,都是可以通用的。

  将复利指标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去,恰如中国古代的易传·系辞上》云“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翻译:商朝的开国皇帝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每一天更新,就应保持天天都更新,新了还要更新。” 这里的“新”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是要天天学习,天天进步,更新自己的思想、知识、观念、财富、技能等等。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不能静止不变。要像每天洗澡一样,使自己变得更干净,更有活力。即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进步,财富上的增长。)

  hsin说的是有些情况也是事实,当复利到后期的时候,由于基数太大,随之而生的就是各方面要求更高、更稳;前期容易,后期难,形像的说法就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可能的。你也可以根据情况调低复利增长的幅度,并非一定要2%。但“只能升、不能降”这个根本要求,是必须要的(对于企业而言,绩效考核目标也同样是只能升不能降;个人责任目标也只能升不能降,不能接转,责任必须唯一化。最初执行复利式的绩效考核指标,你能挑一百斤的担子,就不要一开始把责任目标定为一百斤的担子,应该留有余地,定70%-80%左右为宜,一旦自己或企业适应了复利指标,再进行调整。另外,如果企业执行复利指标,企业员工的待遇、前途以及公司的制度变化,也要像复利一样随之增长、与时俱进,否则企业就会对员工失去凝聚力,产生离心力。企业失败原因有三:1、远离了市场;2、远离了员工;3、企业内部高层勾心斗角)。

  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但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如果说,复利增长到后期,再往上涨是不可能的,那是否可以标志着该人或企业不可能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或者大中型企业?我纳闷的是:“如此人们认为复利再往上涨是不可以的,那么他为什么还梦想自己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或者成为大中型企业、世界企业五百强呢?这不是在做黄梁美梦吗?这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大家都知道,太阳,每天都是崭新的。一个古代的皇帝可以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刻在澡盆上自警自励、修身养性,难道今人之智慧就落后古人达千年之久?

  “新”,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是要天天学习,天天向上,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想、知识、观念、技能、财富等等,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不能静止不变。要像每天洗澡一样,使自己变得更干净,更有活力,即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进步,财富上的增长。

  将复利指标融进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其本质上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演化过程,这一演化过程是其不断改变自身的过程,即是不断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的过程,周而复始的过程(就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一样)。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不断的吐故纳新,持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己。正如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易经”的本质一样——变化、日日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2:27:15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2 11:48
            与网友的探讨——企业要健康还是要发展?


  网友贴子中的一段话:“对于公司,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步伐太慢,很容易被人吃掉。眼光是最重要的。”


  飞猫回复:

  稳住就是发展,稳住就是壮大。对于这个理念,飞猫与XX兄的看法却是异多同少。

  1、据调查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不知这个步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太快还是太慢呢?
  我们国家在90年代兴起来的民营企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我用修坝的例子,是撒一层土夯实一层,速度不是非常的快,但是房子打起来后就坚不可摧。另外一类企业,用推土机一个晚上就把坝填平了,但是下面的土是虚的,要从坝顶往下夯,但怎么也夯不实,所以来个小洪水,坝就给冲垮了。这是农民都懂的道理,但是我们的企业家,新兴的企业却忘了,所以在急剧的高速发展以后,很快就垮下来了。说白点,就是企业抗御各种风险能力的“承重结构”是否科学夯实,就像修房子一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呀,基础的牢固程度决定了上层建筑能修多高呀!房子是不能建立在沙滩的基础之上的!
  企业不断加强自身抗御各种风险能力的过程,是一个“行有不得,反求于下于己”的过程,是一种“稳住就是发展,稳住就是壮大”的科学理念;是一个立足于现有制度、立足于企业的历史文化,对大量“同类型事件”进行公开化、规范化的重复管理,在不断重复管理中寻求渐进式的突破和变革,变革后又及时地形成新的重复规范管理制度的过程……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不断发展。
  凡属经常出现的问题,人们应该从规律中、文化中寻找原因;凡属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应该从制度、历史中寻找原因。

  2、企业在稳健求发展,就算步伐比竞争对手慢几拍,但被人吃掉又谈何容易呀?又有几个企业能在“资金、技术、人才、政府关系、市场占有率”五个方面占据垄断优势地位呢?前几年,长虹集团不是想一口吞下全国的显像管生产量,欲图让竞争对手没有显像管而做不成生意,结果呢?还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这方面,格兰仕集团的微波炉微利战略和沃尔玛的天天低价战略,在市场上像一把屠夫般锋利的战刀,所向无不披靡。但他们的发展战略,又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呢?是“行有不得,反求于下于内”还是“行有不得,反求于上于外”呢?众多的竞争对手们,在竞争能力方面又有几个做得到与他们相等的程度呢?相比之下,更折射出他们的急功近利、拨苗助长的心态和作风了。
  当然,企业在发展前景看好的时候,也可以向银行等机构贷款、融资。借钱生钱,像沃尔玛公司那样依靠银行贷款、依靠企业长期积累的信用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加大企业商品销售利润的周转率和企业财富复式增长的基数(须预期偿还贷款),在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领袖地位的发展格局。可问题是:企业发展前景好的时期有多长?对于未来的各种风险准备了几套解决方案和相匹配的执行基础呢?

  3、古人说得好:“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于外,民盗于内,是谓必溃。”企业、国家,莫不如此。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国家管理,都是一样的。财务控制不科学、不合理,造成企业、国家崩溃的机率达60%以上。纵观中外历史,许多朝代的更替都源于财务上引发出来的各种问题。反之亦反。
  财务,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血液,如果血液不畅通,它就会休克乃至死亡;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才是破产的真正标准;在发展速度与财务健康的选择上,宁要健康不要速度。宁要健康不要速度,才能产生像20万本金一样每月按2%的正向值复式增长,20年之后会变成2317.77万元的巨大财富。宁要速度不要健康,就会像20万一样负向值复式增长,多年以后会变成一笔坏帐呆帐,直至公司破产。
  对于大中型企业老板来说,其势力统辖下的各部门一把手必须懂财务,都应该将其列为任职的首要条件;二是把对财务的考核列为考核要素的第一位,占绩效考核的70%以上;三是牢牢地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

  有一些企业家担心:在追求健康而牺牲大量的时间里,市场空间很可能被对手抢占。其实,如果别人是健康的抢占,自己也是抢不回来的;但如果别人不是健康的抢占,自己照样能抢回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的牢固程度将决定上层建筑可以修多高!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2 11:49
网友回复:

对于上面的说法,我有一点个人看法:
稳健未必能发展企业。
创新才能发展企业。
看看以前很多国有企业就知道了,他们应该很稳的,也很强大。最终被收购、兼并、破产...的原因就是“创新”不够。进入市场经济,他们还在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行思考,以为还可以“供不应求”。不少的国企到了后面就是“供不求”,你提供的产品别人都不要了,你还怎么发展?


飞猫回复:

  看来XXX兄将稳健二字的含义理解偏了。稳健,不一定代表不创新,而不创新则一定代表不稳健。

  万科的王石经常说一句话,他们公司年增长超过20%是警戒线,当然也有人告诉说他们公司增长都在30%。这里面有什么错误吗?

  飞猫认为这里没有错,但有一个问题,跟我们高速公路开车似的,限速110你可以开到120,为什么?那是你的车,你的路况,但是你要记住快到120,130已经是一个警戒线,是一个风险线,这就是一个经营理念,一个战略理念。大家可能都看过叫《基业常青》,写的非常好,搞财务的人以数据说话,还有就是稳健,什么是稳健?打个比方说非典期间有两类病人,一个是疑似病例,一个是确诊病例,按照财务观点都叫什么?通通是确诊病例,因为我们的财务是稳健的,这是一种财务的思维。我相信这能够渗透到企业家们的战略思维里边去的。

  ……

  新三思1996年进入试验机行业,从最初注册资金100万元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历经七年的发展,有员工290多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研发人员超过60多名。公司经济实力雄厚,总资产逾2500万元,2003年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综合实力在中国试验机行业名列前茅,市场占有率、人均生产产值与人均销售收入等三项指标在国内同行业连续四年遥遥领先。

  由上可知,三思老大的公司从1996年的100万元,在七年之内,每月平均以3.91%的速度复式增长,每天平均以千分之零点一二的速度复式增长,超过了2500万元。

  飞猫所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其最后的发展结果是令人惊奇的,绝非人们所瞧不起的那么一点点。如果企业每月平均实现1~3%的速度复式增长,持续时间越长,其创造的财富也巨大。人们对于企业财富、员工财富的增长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化、数字化的概念。可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呀。这一点点,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呀。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管子·形势解》中说得好:“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如果我们大家的财富、智慧、品德每月都要求增长1%(给自己设立这样一个“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长期目标,既很现实又对人有强大的指导性、激励性。人比人,气死人。自己跟自己比,才是最明智、最合乎人性的最佳选择!),20万元的资本,50年之后,又会变成多少呢?7831.6679万元!如果是30年的话,则变成718.9928万元。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数字目标呀。我们的财富、智慧、品德将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大。

  如果我们朝着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目标而不断奋斗,朝着既定的目标不屈不挠的不断前进,能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进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的,乃至产生自己感觉达到了不可思议的远景高地!

  美国的企业精神、资本主义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拼命的赚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拼命地挣钱,就是以赚取财富为天赋职责,这是创造财富、创建基业的根本动力,是创业精神的基石;拼命地省钱,是节制、禁欲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这是财富扩张、不断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条件,是创业精神的保证。而拼命地捐钱,却是企业能持续发展、永续创业动力的终极的、最根本的缘由。

  为什么中国政府总是说要保持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呢?这就是最简单又最深动的阐述!

  一言之,我们宁要健康不要速度,不可陷入拨苗助长、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中。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2 13:10
QUOTE:
以下是引用雪中草在2008-4-12 8:55:59的发言:

很有道理,人生也是一样呢

同感。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之融进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您是怎样看和该如何做呢?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2 13:42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欣在2008-4-12 10:46:24的发言:

好文章.

因为之前A股的疯狂表现,现在国内居民讲投资讲极都是要高收益低风险快回报,真应该都来看看飞猫这个文章.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很重要的.

  中国毕竟改革开放才三十年,作为虚拟经济的证券市场出现不理性表现也是可以理解的。反观其他国家的发展,不也是如此。就像美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源于当初美国的骗子横行,政府不得不为之。

  目前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实际经济。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60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约为65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柜台交易额约为95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约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就是说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以钱生钱的活动。

  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购买某种货物,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额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

  我们知道银行、证券等虚拟经济行业,并不生产一分一毫的商品,也几乎并不提供任何有实际效用的劳务,但是却拥有庞大的就业队伍和高等级的就业场所,而全球银行、证券等虚拟经济行业的发展,搅动起了拜金主义狂潮。人们把原本对物质财富的渴望,舍本求末地移情到对货币虚拟财富的渴望上。

  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的根本还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业余的居民的虚拟资本,却妄想远高于实体经济的高收益低风险快回报,就像要自己中彩票一样不实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3:47:56编辑过]

作者: sylviawu01    时间: 2008-4-12 19:51
恩 有道理 好文章 谢谢楼主了
作者: qicer1997    时间: 2008-4-12 20:32

  楼主的帖子很好,不过再加深入讨论两个问题更好

  1、除了储蓄外,有没有什么投资可以保证每个月有2%的复利?

  2、在计算复利的同时,是否还应考虑减去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率?


作者: 自在的阳光    时间: 2008-4-13 09:28
好文章!现在正做基金定投,看中的就是复利计算.
作者: zhenbolee    时间: 2008-4-13 10:48
使自己的资金也按照复利增长的确是个考验智慧和眼光的事,只有银行可以轻松的做到,因为它制定的规则就是基于复利法则的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3 11:58
QUOTE:
以下是引用qicer1997在2008-4-12 20:32:14的发言:

  楼主的帖子很好,不过再加深入讨论两个问题更好

  1、除了储蓄外,有没有什么投资可以保证每个月有2%的复利?

  2、在计算复利的同时,是否还应考虑减去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率?

  1、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句股市名言,在商场上是可以通用的。因为每个行业的特点、创业者的素质、经营环境的诸多不同,所以利润率也是不尽相同的。个人认为,有钱投资地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风险低、收益高,不需要人工打理,不像股票是虚拟经济可以跌得很惨的。至于是否每个月有2%的复利,则视情况而定。另外,这几年,黄金的价格走势也不错,是上涨趋势。盛世古董乱世金嘛。至于企业经营,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没钱投资地产,做做小生意也行。像有些饮食类小生意,投资也就2万以内,生意好的一月就可以收回成本,每月营业额在6千至几万元之间,利润率是比较高的。

  假设在去年通货膨胀之前,你具有相当的智慧和眼光,屯积居奇涨价的商品,甚至可以不惜贷款,那么您今天的财富就翻了几倍了。

  每个人的投资渠道都是不尽相同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凡属必然的事情,我们须轻快的承受。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货币贬值每年大概在7-10%之间。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保险公司的投保金额变化,都是看清货币贬值、增值与否的风行标之一。至于是否还应考虑减去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率,按财务的观点来说,是必须减去货币贬值率的。不过,我们也要同时看到,因为中国经济每年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带来的整体财富流动效应,也是一种无形的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3 12:41:52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3 12:26
QUOTE:
以下是引用zhenbolee在2008-4-13 10:48:25的发言:
使自己的资金也按照复利增长的确是个考验智慧和眼光的事,只有银行可以轻松的做到,因为它制定的规则就是基于复利法则的

  确实,这是一个考验自己智慧与眼光的事儿。  

  为什么银行可以比企业更轻松的发展壮大,其原因之一就是它严格遵守复利法则的重要标准:“规避风险第一”。中国的银行,都是依靠存贷差生存的,中间业务所占成份少。现在银行放贷款,没有实质性的抵押,几乎不可能贷到款。一有房产等等之类的实质性抵押物来规避贷款风险,二有贷款利息可得,这种生意何乐不为?

  另外想说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公有制。公有,即是大家共同所有,但也同时好像大家都没有,呵呵。凡属国家经营的行业,几乎都是厚利暴利行业,这是以刺刀的力量作为后盾的经济垄断。所以,在现代社会,一旦发现什么人、什么公司涉及到大范围的集资行为,都是非法行为。蒙牛的牛根生……都是现实的见证。否则,就会像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都是私人的。私人经济力量一旦超越了国家,将会严重影响国家政权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的稳定,国家的法律对于这些私人的来说好比儿戏。这就是私有制的重大弊病之一。富人管理法律,法律管理穷人。

  另外,银行制定的东东,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带来的货币贬值与增值,也是他们的规则准绳。比如说,1997年左右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导致保险的投保金额大幅增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3 12:48:18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3 13:23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在的阳光在2008-4-13 9:28:38的发言:
好文章!现在正做基金定投,看中的就是复利计算.

基金定投,俗称懒人式的理财方式。不过,做基金,要看好行情喽。我有一个朋友,亏了20%。


作者: qicer1997    时间: 2008-4-14 21:57

    谢谢楼主及时的回复。我之所以问第一条,原因在于楼主计算复利的前提是每个月的复利为2%,但实际上每个月都能保持2%的复利,是比较有难度的。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前提难以成立的话,我觉得立论也是可以被别人反驳的。此外,问第二条的原因在于楼主并未考虑减去通货膨胀率,这样在论证自己论点的时候,论据就不准确。

    楼主的观点非常好,深入浅出的提出了积累的观点,并将其引申到励志的领域,提出个人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日积月累,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提出问题,并无他意,只是想出逻辑的角度,表达我的一些建议。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4 23:58
qicer1997兄所言有理。

真正而言,前期保持2%的复利,根本不困难。困难的在于后期,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给自己加压。一个人,如果在前期能保持2%以上的复利增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久而久之就会从慢慢的潜移默化,并转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和性格了,这是真正最宝贵的财产。

有人说,21天的时间,可以使一种行动变成一个习惯。如果我们2年的时间都要求自己在思想、财富……等领域2%的增长,将目标天天摆在眼前,这种变化将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甚至可以达到自己意想不到的高地。关于这一点,飞猫自身有亲身的经历,确实是可以用得上“不可估量”四字,而且时间也仅仅几个月就达到了。

任何一种逻辑(除了科学),都有正反两面性(这也是易经的精粹,一阴一阳谓之道),既可以说得通,也可以说不通,关键要适合自己,就像“管理是集权好还是授权好”一样,2%的复利增长同样如此。世界首富巴菲特就是一个典型的现实见证。


作者: 少天    时间: 2008-4-15 21:23
QUOTE:
以下是引用qicer1997在2008-4-14 21:57:43的发言:

    谢谢楼主及时的回复。我之所以问第一条,原因在于楼主计算复利的前提是每个月的复利为2%,但实际上每个月都能保持2%的复利,是比较有难度的。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前提难以成立的话,我觉得立论也是可以被别人反驳的。此外,问第二条的原因在于楼主并未考虑减去通货膨胀率,这样在论证自己论点的时候,论据就不准确。

    楼主的观点非常好,深入浅出的提出了积累的观点,并将其引申到励志的领域,提出个人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日积月累,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提出问题,并无他意,只是想出逻辑的角度,表达我的一些建议。

说的很好!

长期保持2%的复利与大环境关系太大,不管是美国或者是现在的中国,这个法则还是比较适用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社会,并且是经济环境稳定的社会。不过,中国政策对企业或者个人投资者的干扰太多,柳传志早期做联想,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时候,只要求了政策稳定。

我觉得,如果应用到中国当前的公司操作,实现一直稳定的2%的复利相当的困难,因为除了衣食住行等传统行业之外,其他行业的生命周期相当有问题。或许,在中国,最起码目前的商界,稳定带来的效益,远远不如突破。

在励志及学习的领域,这个法则应该是很有用的。在金融上,我是外行。在中国环境的公司运作上,有待商榷。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16 22:38

少天兄有个问题理解错误,复利法则并非一定要求自己每月增长2%,这个增长指标自己可以随情况调整,其根本原则就是只能增长不亦缩减。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愉悦一点点嘛。

另外,看来少天兄将稳健二字的含义理解偏了。稳健,不一定代表不创新,而不创新则一定代表不稳健。

  万科的王石经常说一句话,他们公司年增长超过20%是警戒线,当然也有人告诉说他们公司增长都在30%。这里面有什么错误吗?

  飞猫认为这里没有错,但有一个问题,跟我们高速公路开车似的,限速110你可以开到120,为什么?那是你的车,你的路况,但是你要记住快到120,130已经是一个警戒线,是一个风险线,这就是一个经营理念,一个战略理念。大家可能都看过叫《基业常青》,写的非常好,搞财务的人以数据说话,还有就是稳健,什么是稳健?打个比方说非典期间有两类病人,一个是疑似病例,一个是确诊病例,按照财务观点都叫什么?通通是确诊病例,因为我们的财务是稳健的,这是一种财务的思维。我相信这能够渗透到企业家们的战略思维里边去的。

少天兄所说的:“或许,在中国,最起码目前的商界,稳定带来的效益,远远不如突破。”飞猫个人认为,你的这段话也许更适用于互联网而不是传统行业。


作者: wujun0329    时间: 2008-4-17 14:40
通过这个也告诉我们要节约了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8-4-20 09:43

飞猫已经将复利法则作为自己的生活工作准则开始执行了,边执行边总结,不断的挑战自己。

士具百折不挠之真心,自生百穷千变之妙术。

尽人事以听天命。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