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乳品行业2002年回顾及2003年展望 [打印本页]

作者: finina    时间: 2003-8-15 09:33
标题: 乳品行业2002年回顾及2003年展望
2002年,中国乳业硝烟四起的一年。光明乳业(600597)成功上市,伊利股份(600887)增发新股。而最吸引眼球的是新希望(000876)在各地马不停蹄的收购各地乳业厂商。这些事件都印证了一个事实:乳业竞争,规模为先。
  一、产业特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
  乳品消费不平衡性来自与收入差距和城市化程度的差异。超过20万人口的城市数在城市总数中所占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乳品消费就增加0.69元;而最重要的是乳品消费与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高度相关。根据回归分析,目前乳品的收入弹性约为2.1。也即居民收入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乳品消费量增加两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平均水平。在不同收入水平上,其弹性还有所不同。
  而正是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存在着大的差异,导致了在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乳品消费差距极大。比如,城镇居民年人均乳品消费水平比农村居民高出近10倍。京沪两地乳品消费就占了全国乳品消费近一半份额。高收入人群乳品消费又超出平均水平20%。
  我国乳业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上的不平衡。中国的奶源多分布于黑龙江、内蒙、新疆、河北等北方传统牧区,而消费却多集中在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南方地区(除北京外)。这种现状造就了两大类乳品厂商,即奶源带乳品企业,代表为伊利;大都市乳品企业,代表为光明。
  由于生产和消费不平衡,两大类乳品厂商必须向外扩展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奶源带企业要扩张,就必须争夺沿海以及各地的发达城市;大都市企业要做大,也必须到奶源带去掌控奶源,降低原料供应风险和成本。最终结果就是各个企业殊途同归。
  二、产品特性:产品资源易复制性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奶制品的无差异性又导致了这种规模竞争是必须的。目前,奶粉市场相对比较稳定。目前乳业竞争的焦点是液态奶。液态奶中,超高温消毒奶(UHT奶)比传统巴氏消毒奶保存期更长、保存条件更低。它的出现和大规模推广,使鲜奶可以通过商场、超市、便利店渠道进入消费者。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液态奶依赖送货上门的销售渠道。进一步使厂商的异地扩张变的可能和有效。而在液态奶上,目前还没有哪个厂商的产品存在着不可复制的特性,相互之间差别很小。因此,必须靠规模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忠诚度。
  三、乳业规模经济显著
  除了做大规模的必要性外,乳业中确实存在着规模经济。根据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的资料计算显示,乳业中大企业的平均盈利能力约为中小企业的8倍。
  因此,走规模之路是各乳品厂商的唯一之路。而做大规模又必须要有资本实力。除了光明乳业、伊利股份和新希望外,三元食品等乳业厂商都有意上市融资。其中三元已经通过了证监会核准。2002年乳业只是热身,更加激烈的竞争还在后面。
  四、资源快速集中
  乳品企业的规模经济具有自我加强的趋势。其表现就是乳品资源集中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对1998年市场占有率和2000年市场占有率的分析看,业内前4名是扩张的最大动力。CRn4从1998年的27%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提高到44%。2002年根据估算应达到50%以上。与之对应的是,奶源的快速集中。2000年,行业前三名厂商的鲜奶收购量已经占到总收购量的10.85%,2002年根据估算应达到20%。由此不难想象新希望这样后来者的急迫心情。
  五、关注龙头
  目前上市公司中以乳产品为主的只有光明乳业(600597)和伊利股份(600887),两者也都是中国乳业中的领导者。新希望(000876)涉足乳业不久,还没有充足的资料和数据对其分析。所以,在此龙头还是指光明乳业(600597)和伊利股份(600887)。
  光明乳业和伊利股份目前都还处于高速扩张阶段。但在扩张之后,如何有效进行整合,将是两者未来面临的问题。从营业收入与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之比,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规模成本都有显著上升趋势。
  两者盈利能力都很强,而光明在市场份额、营业收入上高于伊利。分别上市融资和增发新股后,两者的资金紧张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资产负债率比同期都有所下降。在经营能力上,两家公司旗鼓相当。从P/E和P/B两个指标看,伊利股份相对价格更低。
作者: gaozp    时间: 2003-11-6 13:42
不完全对。没有数据支持,没有说服力。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