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凡事皆是缘起,是因缘和合所致。同船渡海,乃是五百年的缘份,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相聚,共同来探讨佛学,我非常地高兴,这也是累世的缘起。 一、什么是佛教? 中国人对“佛”或“佛教”的词并不陌生,很多人喜欢到处观光、朝拜佛像,但真正了解佛与佛教的人则很少。 (一)什么是佛 1、佛的含义 “佛”,梵文音译为“布达”,是醒悟、觉悟的意思。简单地来说,是从醉生梦死中觉悟,从无明长夜的昏沉睡梦中醒悟。 语言词汇,在本质上只是一种约定俗成,是一种符号而已。“布达”,是在汉朝时的汉文翻译,因为唐朝前汉语语音无唇齿音fu,所以“佛”应念bo、“法”应念ba。汉语中有“浮图”、“佛陀”的词,“图”或“陀”应念da。 佛是如何醒悟的呢?佛,又称作“如来”,即如实而来或“如如而来”,三世一切诸佛,都是顺着同一的道路,由实际情况产生。 2、佛的根、道、果 正确认识佛,应从根、道、果三个方面来认识。 根,就是成佛的因素、原因; 道,是成佛的的方法、道路; 果,是依道而修达成的佛果,有何特点。 (1)根 根,好比是粮食的种子,在适当的土壤中就能够生长出粮食。如果是石头,它没有生命力,纵使埋在土壤中,阳光、水分等外缘俱足,也生不出芽来,不具生长出植物的可行性。 成佛,也需要有种子,成佛的种子,佛经中称为“如来藏”或“佛性”等。 关于佛性,在佛经中有两种说法: 一是五种性说,也叫做定性说。 认为成佛有成佛的因素,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得了佛的。五种性包括:声闻种性、缘觉种性、大乘菩萨种性、不定种性和断种性。声闻种性决定趋向小乘声闻果;缘觉种性决定趋向小乘缘觉果;大乘菩萨种性决定修菩萨道,趋向佛果;不定种性则遇缘而变,三乘中都有互相变化的可能;断种性,就是“一阐提”,是说此众生没有成佛的种子,永远也觉悟不了,成不了佛。 另一种说法,是佛性平等说。 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的本性就是佛性。因此,人人皆有成佛的可能;就连蚂蚁、蚊子等,一切的有情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 佛性存在于一切生命的本性中,佛性生长、发展、完善,也就是有情众生的杂染心,不断被净化,去染还净、背尘合觉,这就是修行成佛的过程;心灵净化到极点,就成了佛。所以,人性净化到极致就是佛,这就是真正的佛的境界。 根,也即佛性,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它从慈悲心与智慧两个方面来体现。 众生皆有慈悲心。不用说人,就连毒蛇、猛兽也有此心,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就是它的慈悲心的表现。 又,每一个动物都有它的生存智慧,如怎样取利、如何避害等等,都体现着本有的智慧。特别是对人来说,因为人有思维,怎样来发挥人的责任能力,就更加发达得多了。 慈悲心和智慧就是佛性的表现。 佛性有些是隐的,有些是显的。 佛经中用九种比喻来说明受染未显的佛性: ①被莲花包着的人们看不见的佛像。 ②蜜蜂腹中藏的蜜汁。蜜蜂会蛰人,但身体内藏着蜜。 ③被糠皮包裹着的精米。 ④不净之地的黄金。 ⑤藏在地底下的宝藏。如人受穷,却不知道自已家地底下埋有宝藏,更谈不上如何利用它。 ⑥可成大树的小小树种。 ⑦破衣裹着的佛像。 ⑧贫穷女人的胎里怀着的转轮王。转轮王是主宰世界的国王,他的母亲,在转轮王生下之前,尽管一直是穷人,一旦转轮王生下来之后,她就随着他的儿子变成太后了。 ⑨掉在泥土里的佛像。金佛掉在泥土里头,谁也不知道它是金佛,只有洗掉了泥土,才知道它是金佛。在佛陀未开示前,你并不知道你也具佛性,其实,你本自拥有。 这些比喻,是说明我们众生显露佛性的程度不同。 修佛的过程,就是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把这个佛性显露出来。没有显出来,是无明黑暗覆盖,就像天上虽有日月,但因有浓厚的云层覆盖着而看不到,要拨云见日,用智慧并结合大悲心、菩提心,把思想上、精神境界上的迷云拨开,让佛性的日月彻底显露出来。真正的修行,就是这样的过程,是把人的本性中的慈悲与智慧彻底显露出来。 总之,根就是种子,是指任何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使可能的东西变成现实,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外缘)和主观的努力(内因)。 有一个故事:在西藏曾有一个成就师,表面上他显现的就像济公和尚一样的疯疯颠颠,不注意威仪。有一天,他到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献茶,一边念着自编的献茶辞:过去您我本来是一样,但我不够努力未成材,您却精勤修练成了佛……他说,本质上,您和我没有什么不相同。 这就是如来藏说或佛性说,佛性也即如来藏,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都有,只在迷悟不同。佛教的平等思想,就是基于佛性平等说,无论富贵贫贱,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有一个平等点,就是在佛性上都是一样的,平等一如。 网速太慢了 |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