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与VSM的本质区别
SCM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
VSM == Value Stream Managment 价值流管理
1)SCM是基于西方思维的一种管理理论,基础(起点)就是“人性本恶”、人都是自私而懒惰的。在企业管理中,侧重于要发挥技术及组织结构的力量,量化到每一个基础层面,主张象螺丝钉一样,某个螺丝钉坏了,就用新的来代替。从根本上把人看作螺丝钉或冰冷的机器,忽略人的个性与区别。在西方众多的管理理论中,你可以发现有太多的例子,如科学管理创立的劳动分工原则,到后来喜剧大师卓别林在荧屏上的形象讽刺,再到今天热门的6sigma,以及OEE概念中,还有前沿的IEE概念中都普遍人为地忽略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尽可能用技术性的方法和措施来取代。
西方思维过多强调局部,细节的定量分析方法。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过程中,确不知过多偏向于西方的“运营”思维,可谓学习了不少“运营”的思想与应用工具,如:PCDA、波特5力模型、SWOT、波士顿分析法、马尔科夫矩阵法、QC7手法、、、等应有尽有、没完没了。这些都是表面的,未能全面把握核心的关键部分,犹如瞎子摸象。企业犹如汽车,“运营”就是该汽车的一侧车轮子,忽略“管理”就象瘪了气的另一侧车轮子。
2)VSM就是基于东方思维的一种管理理论,是TPS丰田管理方式在供需链领域的新应用。基础(起点)就是“人性本善”、人都是无私而勤快的。在企业管理中,侧重于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聪明智慧、实践经验。丰田内部每天3000多条的改善提案,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激发和创造的,这就是日本企业的基本的价值观。
东方思维则强调整体与局部的有效结合,先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再进行局部的定量分析。主张应回归“管理的原点”(即尊重人性,持续改善),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来鼓励和激发全体员工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重知识的肤浅层面上。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培养了不少的“运营”人才,但确稀缺实战的“管理”人才,换句话说,中国的学院及企业引进的西方“运营”思想及人才培养,并不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急需的,不是瓶颈环节。要想让企业这部汽车跑得快,仅有“运营”车轮的饱满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努力使“管理”的车轮同样的饱满。
以上属于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砸砖!当然,也希望多抛些“玉”!
该贴来自群组:SCM整合联盟
LZ对SCM的阐述好像是在说general management, 而不是具体到SCM.
楼主说的不见得正确。
VSM,所谓的价值流管理,是强调价值的流动,要求以系统的观点看待整个生产运作过程。着眼点在于过程的增值,消除浪费。涉及的范围包含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广义上的)。采购、生产和物料配送只是价值流的一种。
SCM,只是供应链管理。只是涉及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也主张在这些流动中消除浪费。
不管什么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基础,也有其适用的范围。不是割裂的,独立的或者是对立的。基于适用的就是最好的的观点,东西方管理理念的提法不科学,只分为系统或局部可能好些。
理念也好、思想也好,都会在不断的交流、借鉴的过程中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一样。
在此提出的看法或视角,只为了摘取一个切片,用于静态的剖析,有如医学上的X光透视一样,但事物本来就是动态的。严格、或片面追求2者的割裂是没有意义的。
文化属性不同而导致的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亦可说价值观上的不同)。
中西结合的发展是趋势所向,企业运行过程中,缺乏理性不行,缺乏感性也不行,如何平衡和应用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
学习拉.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