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看了不少视频财经栏目,包括《决策》、《CEO访谈》及《财经郎闲评》,而其中《财经郎闲评》最有特色,也最吸引我的眼球,所以一连看了郎咸平教授所有的评论,也很受启发,所以从他的栏目我们扩展出去谈谈培训师的课程开发。
关于培训师的课程开发,我原来谈过很多了,也整理了若干WORD文档出来,比如课程开发要包括《学员手册》、《讲师手册》、《讲师演示PPT》、《时间规划表》、《案例习题集合》、《物资准备清单》等要素,我想这些是作为讲师必须要具备的,所以我不再多谈,今天我着重谈一谈培训师的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是培训师课程开发很重要的环节,有了课程提纲后就要进行资料收集了,然后分析抽离出支持你观点的依据,然后再返回去修改你的提纲,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资料的收集工作,我一直欣赏两个人,一是余世维老师,一是郎咸平教授,但余世维老师的资料收集多是纸质,而没有立体感,所以我们拿郎咸平教授来做例子。
从郎咸平教授的《财经郎闲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就是先抛出问题(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个观点?),然后是主题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加以资料的证明。最起码郎咸平教授成功地做到了三点:
1)资料主线明显,完全为主题服务。比如在列举日本企业的改革举措时,他指出:“日本企业的变革大部分是从文化开始的,而文化的变革无独有偶地都通过聘用职业CEO来完成,而接任的CEO大部分是外国人。”接下来用了日产、索尼和丰田来做例子。资料的选择应该是根据课程需要来完成的,而非孤立地进行,而很多老师在搜集资料时,不加区分地就堆到自己的课程中,就完全失去了资料的意义。
2)资料抽离出的对比发人深省。整个郎教授的节目中大量使用了数据对比的方法,非常形象而直观地映衬自己的主题,数据对比的重点在于对比点的选择上,郎教授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3)视频音频与纸质媒体的交互使用,大大活化了其资料的丰富性。在谈到《上市公司我知道你作弊了》中,他大量使用了各个股市上的股票表现,然后通过匿名人士对中国公司的揭露,深刻地揭露着他的主题。这样我们不难理解就连之前因为郎顾之战中的“挺顾派”也不由得赞叹郎教授的财务分析能力,这种分析能力同样也反衬到其资料整理和抽离上。 我们上课当然不同于做电视节目,但仍然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为学心理的都知道,一个人的学习必须是运用所有感官来学习的,这样的学习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老师只站在上面干干地讲,只能算是培训师的初级阶段,而避免枯燥,那么作为一个培训师的资料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之前讲过两点:“用心”与“随时”。
真正“随时”“用心”的培训师,一切都是其资料收集的来源,比如:电视连续剧中的场景,《情景领导》中就大量使用了《黑洞》中的片段,形象直接而且鲜明生动。那么这些来源有哪些呢?
1)电视连续剧、电影、广告等视频媒体,刚才我说到了《情景领导》,再比如团队中可以从《斯巴达克》中裁减出大量的片段来说明团队的建立,发展,及远景的达成和团队分工等理论。用视频的好处在于:学员看完后的分析是自己得出的结论,而非讲师枯燥地灌输,通过视频将学员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的行为过程。
2)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这点不用我多讲,我们通过余世维老师的课程就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这个工作是需要日常大量地搜集来完成的,如果你不使用投影,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来转化成电子格式用到PPT中。
3)互联网资料。这个虽然直接有效,但有一个坏处是你无法知道该信息的确切性和可信性,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多做一些了解。
4)生活细节。培训高手使用的讲解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随时随地发生的事情,信手拿来使用到课程中,并且融合的贴切。比如七个好习惯中的大量讲解,都是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说明的,即使是管理的理论也可以如同带孩子般道来,这就说明这个培训师在讲前的确是经过了大脑。有次我在常州火车站附近的锦江之星住宿,早上上课前经过前台,正好看到一客人投诉,我就停下来详细了解了整个过程,然后马上带到课堂上去讲,效果非常有效。
5)第五点,我拿总之来说吧,一切都可以成为你的资料,只要你“随时用心”。 以此文与各位共勉。
该贴来自群组:深圳家园:企业培训者发展同盟
很不错
郎和余也都是牛人
很实在,也很实用
分享了
[em05][em05][em05]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