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07年那些曾经流行的书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520 时间: 2007-12-22 20:21
标题: 07年那些曾经流行的书
07年那些曾经流行的书(看看还有哪些你没看过)
又到年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过似乎有那么一批人,借着那么一批书,赚得盆满钵盈,这是再好没有的事情。劳动之余,把今年流行的书拿到解剖台上,分门别类,细看一下,算是温故知新。我是一个图书圈里人,选取标准自然不能按照个人意见“舍大道而不由”。康庄大道上说话,总是要比高粱地里跑马稳重得多。
1、《论语心得》•于丹
2、《品三国》下•易中天
3、《我的名字叫红》•帕慕克
4•《明朝的那些事儿》当时明月
5•《鬼吹灯》天下霸唱
6•《藏獒》杨志军
7•《新结婚时代》王海鸰
8•《人生只若初见》安意如
9•《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
10•《刘太医说:是药三分毒》刘弘章
刘浡
11•《驻京办主任》王晓方
12•《墨迹》曾子墨
13•《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第7版陈火金
14•《幸福深处》宋丹丹
15•《我的千岁寒》王朔
16•《盗墓笔记》南派三叔
17•《光荣日》韩寒
18•《哈利波特与死圣》J.K.罗琳
19、《绝对小孩》朱德庸
20•《巴别塔之犬》卡罗琳•帕克丝特
21•《货币战争》宋鸿兵
22•《素年锦时》安妮宝贝
23•《玄奘西游记》钱文忠
24•《色,戒》张爱玲
1、《论语心得》•于丹
英国近代批评家贝利主张英国人应当四十岁才开始读圣经,认为小孩子天天念圣经,念得不耐烦了,对圣经自然起一种恶感,后来也不去看一看里面到底有什么真理隐藏着没有。需要等人们经过了世事变迁,对人生起了许多疑问,在这到处都是无情的世界里想找同情和热泪的时候,那时才第一次打开圣经来读,一定会觉得字字珠玑,舍不得放下。
我不是基督徒,所以不必从头读圣经。而儒教似乎于中国人更易接受,论语虽然不敢说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毅然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意思,比如于丹一旦将论语和励志题材结合起来,就要听取骂声一片,这样的事情,惹人想起欧洲新教徒路德反对人文主义的复古风潮,不论怎么说,于丹携嘻嘻TV之威,成功地让中国人读了一点书,哪怕是煽动野心的成功学手册,总还有教人识字的功效,这就是作家的功用所在。至于论语究竟是不是老虎屁股,还是要看于丹自己怎么说。
读了、没买。
2、《品三国》下•易中天
当单田芳和袁阔成逐渐老去的时候,当大家厌倦了田连元先生公鸭嗓的时候,有一个学者模样的人重说三国演义,不至于引出那么大反感吧?尉迟敬德的乌油柳叶锁子甲为什么让人念念不忘?为什么他能够自我发挥一下?到了易中天手里适当发挥一下曹操,就会被砸得鼻青脸肿呢?其实很简单,少年时代已经接受了袁阔成先生的人,是不会允许别人出来颠覆固定形象的。只有等听《品三国》孩子长大成人,成为社会中坚,他的学者式评书才会深入人心。
至于后来的《成都方式》,我的解释很简单,钱是赚不够的,而且有时候有些钱,想退也推不掉,买之前要翻一翻,吃了臭鸡蛋骂母鸡,这种事只能让人觉得蠢。
另外,唐朝的战将,穿的都是唐十三铠,锁子甲这种装备,过时了……
听了、买了、没兴趣看第二遍
3、《我的名字叫红》•帕慕克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还没有看到这本书。不是因为装牛B,也不是为了支持国货,实在是忙得没有时间,不过,得了诺贝尔奖的东西,起码在技巧上不会落下乘,因为他们评委喜欢的就是这方面的东西。
没读、没买。
4•《明朝的那些事儿》当时明月
流行的必然是公众容易接受的,包括流行性感冒。当现代流行语被逐渐搬上书籍的时候,我就知道文学革命大概要开始了,中国唐以后的文学可以简单归纳成这样的路线: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清小说——康梁的混合体——白话文。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条路线中,呈现出简单化和民俗化之特点,唐诗能变成宋词,就是因为格律的放宽,而下层市井小民吟唱的宋词,逐渐和士大夫的词剥离形成元曲,也是因为脱离词牌之缘故。
批评的原因无非是庸俗化,似乎口语叙述朱元璋很不礼貌。由此引发了草根学术与思考灭绝的讨论。那么,我要说的是,礼失而求之于野固然不好,那么礼又究竟在哪儿呢?按照五四时期的典雅中文来写历史,似乎于唐诗很不合拍吧。
看了,买了
5•《鬼吹灯》天下霸唱
人们追逐的目标只有两个,抢钱!抢女人!这样说似乎又不够雅训,不过,在拍我的同时,自己安静下来想一下,是不是有过不劳而获的梦想呢?盗墓小说正是这样的一种书,用夺宝奇兵的路子盖住懒惰心理,在放松的同时意淫财富梦。这也就是为什么天下霸唱能够崛起于网络之间的原因,并非是自由、平等、资源共享的三大网络精神造就了他,而是他在小说中再一次重申了这三大精神。
第一章在东北要塞的描写很棒,这和我幼年的经历有关系,我长在东北的林场,90年代初那里的生态还并非一塌糊涂,让人依稀有悚然之感。
看了、没买,因为它实在是太厚了。
6•《藏獒》杨志军
从书的名字上看,似乎是一本彪悍勇猛的书,不过,取一个狗名字的书,始终让我拿不出手,要知道,读一本《子不语》看上去要比读一本《猛鬼传说》看上去有面子的多,虽然后一本可能是前一本的翻译本。
我的问题的,拿一本《藏獒》在飞机上读起来,会不会让邻座的姑娘觉得我是个狗贩子的呢?
没读、没买
7•《新结婚时代》王海鸰
据说91年的时候,她曾经和王朔一起合写过《爱你没商量》,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她恐怕还在停留在那时候的影子里,并且总希望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大地上。不过这本书似乎很容易再次成为一部电视剧,人民群众总是要看电视的,这样一看,不管她的叙事风格多么陈旧,仍然可以称为一本好的剧本小说。至于看与不看,是要看读者自己阅读水准的。
翻了、没买
8•《人生只若初见》安意如
没看,不是因为这本书有抄袭嫌疑,而是太畅销的东西,容易让我功利心大起,权当业务学习,失去阅读的乐趣,看着它长居榜首,心里的妒火熊熊,十分不利健康。
没看、没买
9•《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
看了,但是我有我自己的生活节奏,任何企图在早上七点钟把我从床上拉起来的人都会受到无情诅咒。我看它的唯一目的,是如何将它重组架构,跟上养生书大热的尾巴,在火锅中捞一口汤喝。
看了、买了
10•《刘太医说:是药三分毒》刘弘章 刘浡
据说作者已经被抓了起来,罪名是非法行医,进去之后钱照赚、书照火、证明人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健康,并非是医生到底庸不庸。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们,更保佑长命百岁的寿星,尽管有八成读者认为养生书不可信,但是依然大卖,这让人疑惑不解。
很简单,拼的就是谁活的更长。
看了、买了
11•《驻京办主任》王晓方
从王跃文开始、这样描写官场的小说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显然,单靠排队找王跃文聊天的政府官员,是撑不起偌大一个图书市场的,买书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为的是学一点权谋,毕竟每个人都有一个帝王梦,获得权力就意味着一切。
当然,二王都不会高兴,我他妈难道是在教你们这个吗?
没看、没买
12•《墨迹》曾子墨
王朔评价此女有林徽因之风,我没有看出来,比起她,我更喜欢陈鲁豫那个大头天线宝宝,即便真的像她说的那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追求者多一点的女文青,但是单就漂亮一点来说,曾子墨要比林好看得多,在大多数男人的心目中,漂亮姑娘就意味着永远正确。书火的原因只有一个——窥淫癖。不过,好像翻遍全书,也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八卦。
额外建议一条,有这种心态的读者,大可以省下几十块,直接去下载帕里斯•希尔顿的《巴黎一夜》,同样是名人,那个直白,又让人直,长得又白。
看了、那还买个屁
13•《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第7版陈火金
革命红宝书的力量就在于,能够煽动民众的野心,令大家放手革命,从而引起破坏。这是革命原罪论的主干思想。这本书的意义大概和巴黎公社文告、熊成基的鼓动、以及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种一样,让所有股民取到所谓真经,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搏击庄家。
老陈当然没有这种意思,他要是这么想,就该改名叫带头大哥了。
没看、没买,因为我不炒股
14•《幸福深处》宋丹丹
名人出书,为的一定不是钱,但是他们已经足够有名了,似乎也不是为了名。
那么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既然愿意把自己的私生活抖落出来给大家看,就索性再直接一点好了,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的虱子哪去了?
没看、没买
15•《我的千岁寒》王朔
王大师放个P,都会变成十万雪花银,这证明了话语权是多么重要的东西,不过从57页37节开始,文字游戏忽然变成了分镜头脚本,不知道是朔爷脑力不济,还是故意用这种办法为之。我曾经用他的手法模仿过几千字,学起来虽然困难,但是着实蒙住了几个人,谁说汉阳兵工厂不能造毛瑟枪呢?
这本书唯一可看的地方,是《宫里的日子》,武则天华丽转身,王朔提供少女时代的图画,剧本功力已经到了极致了。
买了、看了
16•《盗墓笔记》南派三叔
我先看了鬼吹灯,似乎是一回事嘛,只不过加入了意念和多维空间的理论,盗墓小说有这么两本足够了,再多一本我都会觉得多余。
买了、看了
17•《光荣日》韩寒
虽然有江郎才尽的批评,但是他和郭四爷,都可以用语言天才来形容,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他们会成为文坛领军人物,因为那时候他们的粉丝已经成长起来了。
如果不信,倒退回80年代,王朔被下的评语是“痞子写、痞子看、教育一代新痞子”,怎么?还不信?再退回70年代时代,好像那个时候看金庸的人很丢面子。四十岁左右的人可以回想一下,当年是怎么被骂的。
看了、没买、一是因为我不喜欢,二是完全没法享用他的成功经验。
18•《哈利波特与死圣》J.K.罗琳
图书策划和资本运作的成功范例。不需要再做点评了。
买过其他的,不准备再买了,我喜欢看HARRI•
OTTER的女朋友已经不在了。
19、《绝对小孩》朱德庸
读图时代的来临,只说明一个现象,人活的越来越累,在日本经济腾飞的时期,东京的高铁上挤满了上班族,看几幅图,绝对是对大脑的放松。我喜欢去唱K喝酒、也喜欢打桌球,因此并不需要这样的放松形式。
没买、没看
20•《巴别塔之犬》卡罗琳•帕克丝特
说起来惭愧,连带上《我的名字叫红》,我今年一本外国小说都没有看,不是因为我懒或者买不起,实在是忙的没时间,一本《好兵帅克历险记》已经足够哄我开心了。如果过年不忙,准备买一本读一下。
没买、没看
21•《货币战争》宋鸿兵
什么叫做哗众取宠呢?什么叫做标新立异呢?当然,这是一个经济学者的评价。
什么叫做眼光独特呢?什么叫做新颖选题呢?当然,这是一个图书策划人的评价。
什么是以上两者的综合呢?这就是我的评价。当然,这两样职业我都只沾个边,一本书也只花了我三十八大元,因此无论是夸还是骂,都没那么高的动力。
这样类型的书其实算不得新鲜了,将技术阴谋论重做一下,可以成为一本新的《科技战争》,不过人们关心的是钱和女人,科学?这种假说一样的学问,还是留给轮椅上的霍金吧。
买了、看了
22•《素年锦时》安妮宝贝
从导演和编剧的角度评述,一定对安妮宝贝又爱又恨,拍成电影,一定是好小资好小资的东西哦,但是大段的心理和细节描写,即使是再高的腕,像功力深如刘恒的编剧,也很难把她的小说改编成剧本,要重写的东西太多了。
说实话,我很爱看她的东西,写的确实好。但是任何一个写手,模仿得再到位,也不可能获得同样的市场了。因为网络造星运动过去了。品牌形成了。安妮也就传统了。也就跟周杰伦的专辑一样标签工业化了。
买了、看了
23•《玄奘西游记》钱文忠
佛经大致可以分为梵本和胡本两种,相当于美国NIKE和福建NIKE的区别,在流传下来的翻译文本中,唐译最为珍贵,而在唐译文本中,又以玄奘的“奘译”拔了头筹,我不喜欢鸠摩罗什,那种把“人见天,天见人”译成“人天合一,两得相见”的花哨译法很让人摸不着头脑,相比之下,玄奘虽然留学那烂陀寺,出身学院派,但是他野和尚打方丈的翻译方法,很得我心。何况有罗家英的出现,让我很喜欢这个带宠物作印度游的和尚。
书暂时没有看,但是推荐一读。
没买、没看
24•《色,戒》张爱玲
如果安妮宝贝需要一个人来把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那么李安当然是不二人选,一篇短篇小说能发挥到这样的程度,可见他用心之深。不过,安妮宝贝显然还不够腕儿。
我曾经有位小女朋友对我说张爱玲遇人不淑,我苦笑连连,这里面的苦衷,恐怕需要男同学们采用换位思考、逆向思维、等量代换等方法仔细考虑。胡兰成的山河岁月就摆在我手边,所谓看竹何须问主人,女同学多翻翻胡兰成的书,全当是自己老公写的,看看还会不会再把自己当成秦香莲呢?
二、抄两句和菜头的话
我从来没有见过和菜头,但是今天的书单,却完全是照他开列的二十四本重新评价。所以忽然想起他博客里的一句话。
他说:“一个人到了十七岁,你接触到一个作家,喜欢上他的作品,这就谈不到影响力最深的问题。因为,你之所以会遇见,会喜欢,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在更早之前,你的精神气质里就已经种下了某个种子,因此在会在此刻发芽。”
幼年的我,似乎先天不足,又似乎后天失调,总之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很少户外运动,怕的是受别的孩子欺负,于是躲在室内读书。书读了一些,面也算是比一般人宽,但是却始终没有自己的体系,有的时候试图写点什么。总觉得头绪纷纷,后来明白一点,一本书总是凝练了作者这样那样的见解,我读书只是占了便宜,用最省力的法子把作者脑中的东西吸取过来,和荷里活大片里的那只专吸他人脑浆的大虫没有二样。
有时学一些作者的高见,向旁人转述一下,反倒能得到恭维,这样下去,满口只会说些似懂非懂的鹦鹉语,这样实在是很不好,不过倒也培养了随和的气质,为他人而失己,倒像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了。
我所列的书单和几句评语,并不是刻意厚此薄彼,大抵精神气质如此,一场春雨过后,生出一些芽来罢了。
作者: ecbar 时间: 2007-12-24 10:17
支持
作者: 青春正舞 时间: 2007-12-24 11:35
不错
作者: mm5201314 时间: 2007-12-24 12:06
一本也没看过
[em08]
作者: 吴懿俊 时间: 2007-12-24 12:59
有些买了,没看。有些只是翻翻。书读得多一些,我想毕竟没有不是什么坏事。
作者: xus 时间: 2007-12-24 13:16
看过两本,不能是流行过的都看吧,也没那个时间啊
作者: ttjuice 时间: 2007-12-24 14:31
受教了.
作者: 琴箫仙子 时间: 2007-12-24 16:16
嘻皮式的评述!哈哈.
作者: 暗夜星 时间: 2007-12-24 20:26
只看过一本,呵呵
作者: jackeroo 时间: 2007-12-25 09:49
一本都没有看过,呵呵。现在很少看书了。只看网络上的东西。
作者: jwzwlh 时间: 2007-12-25 10:19
我看过的有:
1、《品三国》下•易中天
2•《明朝的那些事儿》当时明月
3•《鬼吹灯》天下霸唱
4•《人生只若初见》安意如
5•《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
6•《驻京办主任》王晓方
7•《色,戒》张爱玲
呵呵,楼主罗列的还有很多没有看哦,希望努力看完!
作者: 深深蓝色 时间: 2007-12-25 17:56
楼主的评论挺有意思的
作者: liugmwx 时间: 2007-12-26 08:32
1、《论语心得》•于丹
网上下MP3、没买。
2、《品三国》下•易中天
网上下MP3、没买。
3、《我的名字叫红》•帕慕克
没读、没买。
4•《明朝的那些事儿》当时明月
网上看了,没买
5•《鬼吹灯》天下霸唱
网上看了,没买。
6•《藏獒》杨志军
没读、没买
7•《新结婚时代》王海鸰
看了电视、没买
8•《人生只若初见》安意如
没看、没买
9•《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
看了、买了
10•《刘太医说:是药三分毒》刘弘章 刘浡
没看、没买
11•《驻京办主任》王晓方
网上看了、没买
12•《墨迹》曾子墨
网上看了、没买
13•《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第7版陈火金
没看、没买,因为我不炒股
14•《幸福深处》宋丹丹
没看、没买
15•《我的千岁寒》王朔
没看、没买
16•《盗墓笔记》南派三叔
没看、没买
17•《光荣日》韩寒
没看、没买
18•《哈利波特与死圣》J.K.罗琳
没看、没买
19、《绝对小孩》朱德庸
没买、没看
20•《巴别塔之犬》卡罗琳•帕克丝特
没买、没看
21•《货币战争》宋鸿兵
没看、没买
22•《素年锦时》安妮宝贝
没看、没买
23•《玄奘西游记》钱文忠
没买、没看
24•《色,戒》张爱玲
看蝶,没买
作者: coolcatan 时间: 2007-12-26 14:09
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不错,正在期待五。
作者: sleep 时间: 2007-12-26 14:58
这些书大多快餐的东西啊
作者: 秀子 时间: 2007-12-26 16:34
哈 评论相当有趣
我看过的在看的加起来也就三五本~汗
作者: ddd_king 时间: 2007-12-26 21:59
我喜欢楼主的点评呵
作者: miniblack 时间: 2007-12-26 22:13
一本都没看过,本来是打算看一下《货币战争》
作者: demotool 时间: 2007-12-27 09:13
除了《货币战争》是我在书店里用了两个小时看完的,其他的只是听说过!
作者: caoyang166 时间: 2007-12-27 13:20
一些流行的还不错的,可是一些流行的就真的不知道流行的原因何在了!看过一些,买过两本!
作者: ydy135 时间: 2007-12-28 10:54
我读书从来不追随流行。大众追求的东西要关注,但不值得追捧
作者: zyl2008 时间: 2007-12-28 20:33
看过《人生若只如初见》、《论语心得》、《我的名字叫红》等,都是很好的书,值得一看!
作者: yzgc 时间: 2007-12-28 21:33
07年心浮气燥,没看几本书,这是即将过去的一年最的遗憾
作者: 段成军 时间: 2008-1-3 18:11
感觉可以挑选基本看看
作者: baixian 时间: 2008-1-3 20:23
好像一本都没看过,只是知道有这本书
作者: clarkerhuang 时间: 2008-1-4 14:22
好贴,可以看看
作者: susan_wrx 时间: 2008-1-4 14:28
书中自有黄金屋。。。。
作者: 皐月 时间: 2008-1-4 16:50
挺喜欢楼主的评论的~有的没读的还想继续读。
作者: gzccx 时间: 2008-1-5 05:15
《货币战争》最近挺红的。。
作者: 寒风踏雪 时间: 2008-1-6 08:28
看过1、2、4,什么角度筛选的?
作者: 张大教主 时间: 2008-1-6 21:35
上网多了,书也很少去看了,要就此停住了,是时候买点书看看, 谢谢LZ提供的建议
作者: ziyue 时间: 2008-1-7 09:50
基本没有看过
作者: G4G4G4 时间: 2008-1-7 15:21
其实有很多不流行也必须要看的,我在看资治通鉴
作者: fatboy21cn 时间: 2008-1-7 23:23
感觉到很多书籍都是老瓶新装,增加时代的烙印,就时髦啦,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现代社会流行的文化快餐,大多人的感觉就是饱啦,真正的东西还是五千年的底蕴,
作者: pingping98 时间: 2008-1-8 12:55
2、《品三国》下•易中天
5•《鬼吹灯》天下霸唱
12•《墨迹》曾子墨
18•《哈利波特与死圣》J.K.罗琳
只看了这几个
2、《品三国》下•易中天
5•《鬼吹灯》天下霸唱
12•《墨迹》曾子墨
18•《哈利波特与死圣》J.K.罗琳
只看了这几个
作者: geraldgang 时间: 2008-1-9 12:16
看过5本
作者: ytb007 时间: 2008-1-9 16:35
看过一些,有些感觉还好,有些不过如此
作者: demotool 时间: 2008-1-9 18:33
流行总归只能是流行!
作者: 河港 时间: 2008-1-11 16:53
看了几本,颇有同感
作者: zhushu0228 时间: 2008-1-11 20:09
基本上是没有看了,以前是没有时间,现在有了时间却没有了心情.
作者: taomugeda 时间: 2008-1-13 22:45
看了一些,有一些听说过,但是对于流行的东西总是感觉时间的成分比较少
作者: 独行者飞扬 时间: 2008-1-14 00:03
除了货币战争外,缺乏对管理、财经方面的畅销书的评价。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