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讨论]“好”读书,是个好习惯吗? [打印本页]

作者: beyonlee    时间: 2007-11-26 16:12
标题: [讨论]“好”读书,是个好习惯吗?

陶渊明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言论。于是,在人们的眼中,读书似乎成为了一项高雅的活动。于是,不少人有事没事就来看书,而且,颇为心安理得——我相信,常来读书版泡的家人们中此类人不少,我也是其中一个。

近来闲暇时间较多,就花费了大量时间看书,但越看,心里越是虚的慌。扪心自问,自己看书,是真的没有别的更重要的事情做了吗?还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读书”作为自己逃避实际工作的方式、手段?

这个问题,个人有个人的回答,但我希望看到这里的朋友都沉下心问问自己。

读书,也许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高尚、高雅,它也许就和吃饭睡觉、看电视、听音乐一样,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而已。

很多人看书,实际情况是:看了,但没有任何思考;思考了,但没有任何结论;有了结论,但没有任何行动。

写这个帖子,是有感而发,这个感,来自于自己这段时间看了n多的东西,但没有一点思绪和行动的反思。

最后,建议大家,读完书、读完帖子,问问自己:

我看到了什么?

从看到的内容中,能引申出什么?

看到的、引申出来的东西,对于我的实际行动有何帮助?


作者: 華    时间: 2007-11-26 18:19

有的人爱读书,其实真的是为了逃避。

楼主这个帖子确实很值得每个爱读书的人去反思。


作者: 夕风浪子    时间: 2007-11-27 09:21

我觉得我们在看书的时候 第一是要选择 ,选择看什么书 ?选择看书中的一些什么样的观点我们应该吸收。第二是要深思  思考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看完这本书我们应该长进了些什么 ?

我们看书的时候不是一点点地成本都没有 时间 精力 都是我们的成本

考虑成本和产出之间是不是成正比

如果没有营养 没有效果的书我们看来何用


作者: songyx0    时间: 2007-11-27 11:21

我爱读书,可是读书的时间很少。。。

楼主的帖子确实很好,能引起人的反思,我现在也正在反思,要经常的审视自己,呵呵


作者: doggylucky    时间: 2007-11-27 12:42
 读书有两种:一种是为了了解某一件事情,有目的地去读书——读书是为了指导实践;一种是消磨时间——不仅仅是指那些遁世之徒,也包括那些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读了很多书,但是不知道为了什么的人。
用读书来消磨时间,不能说不好:比起吃喝嫖赌游戏人间,不失为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况且,很多人也喜欢在空余时间品一杯清茶,翻几页心悦的书卷,怡然自得间,陶冶身心,消弭戾气。
“好”读者,怕的就是不喜欢,或者说于读书中品不到快乐,却也闭着眼睛跟着别人跑,无头苍蝇,撞到啥都行。读书读成书呆子,说的就是天天眯着眼睛捧着本书自顾在那里看,而不知周围世界变幻的“好读书”之人。
所以,“好”读书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得靠你自己才能品评得出来。


作者: 泪痕    时间: 2007-11-27 13:23

值得深思……

有时读书确实如楼主所说:“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读书”作为自己逃避实际工作的方式、手段?”;但也不排除有时读书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进而产生动力……但个人认为读书也要有计划,这样就不会如上面所说的了,呵呵!!!因人而异^@^;书还是我是最爱,反过来说每个人偶尔都会有逃避的时候,在这时书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 ziqian    时间: 2007-11-27 13:31

“好”读书——看如何定义这个概念。

如果说把读书当成众多兴趣爱好中的一种,并且在这个爱好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高于其他爱好, 是否可称其为好读书之人呢?如果此人无其他爱好,就只认读书,不闻窗外事,可算好读之人?

好习惯——看如何定义这个概念。象陶渊明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毫无理性的批判精神,甚至感觉有点儿神经质,他这样读书算是个好习惯么?跟风读书、为谈资读书、完全为现实利益读书呢?

看来好习惯还是需定义为高效率的读书吧?

好读书,顶多只能说是个兴趣大点的爱好。

好习惯,强调对于自身的贡献与进步。

读书算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一定要成为“习惯”。

有一个月才读一本书的朋友,其选书之刁钻,读书之高效让我敬佩不已,其自称即使偶读书也收获也颇多。我是很信服的。

众多把读书当成了习惯的人,即使读了很多,难道真的就收获很多?刻意去培养这种习惯真的能成功做到?即使做到,真的会进步很多?我颇不以为然,愚见认为,所谓习惯,与个人的性格志趣,乃至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培养习惯时要适应这些既定的限制条件才能达到最佳,有人说所谓习惯就是勉强自己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甚至“强制自己去坚持做到”,这样的想法很明显是自身的浮躁和跟风依赖的产物,其本质,无异于自欺欺人。

一个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小孩,长大了,是不用刻意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一个从小就收拾整洁的小孩,长大了,也是不用去催促收拾的。

愚见以为,人可以尝试改变自身,但是基因似乎决定着我们能够做到的极限,比如,人家一个月至少读20本书,而我自己顶多5本就是极限,我不会刻意去培养自己要读20本,即使人家读完20本也是高效地、并收获多。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每个人的效率是不一样,不同时期也不一样,自以为,从大学出来参加工作后,读书的效率已经进步了不少,已经窃喜不已了,天赋与能力不同,领悟力与记忆力各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别人的意见与建议,但切忌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在读书这个问题上,还是“自我中心”一点的好。


作者: 六月双子星    时间: 2007-11-27 16:01
很多人看了,但是连印象都没有留深刻,留全面,又何谈思考和领会呢,潜下心来,读透几本书,很受用的
作者: ziyue    时间: 2007-11-27 16:26

不一定是好习惯,有选择的读书,才是好习惯


作者: 纵横驰骋    时间: 2007-11-27 22:2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前人早就给出答案了
作者: yifeng    时间: 2007-11-28 09:12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我喜欢这个话。


作者: 他山之石    时间: 2007-11-28 16:24

看了,悟了, 但如何应用到实际?

很多时候,看的时候触动,过了就又忘了,或者没有转化.

饱览群书亦有"书呆子"

如何转化呢?


作者: 境心生    时间: 2007-11-28 21:48
我觉得有时候,尤其在有限的时候,必须让自己明确读书的方向和目标,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做每一分准备,这样就不是休闲了
作者: 境心生    时间: 2007-11-28 21:50
我觉得有时候,尤其在有限的时候,必须让自己明确读书的方向和目标,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做每一分准备,这样就不是休闲了
作者: fisherljy    时间: 2007-11-29 08:4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非常赞同10楼家人的看法。

读书之初求得是广度,博而不精,体现的是知识面的拓宽,这个过程也许没有太多的总结,为的喜欢或者消遣。

读书久了多了,由此产生若干困惑,于是反过来会心生疑窦,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故求助同僚朋友师长或谷友,是为审问,这是更高层次的一个跃迁,不仅知其然,而且开始知其所以然。

第三阶段就是思考,原本的文字间的阅读快感变成了一个逻辑梳理的过程,更多的通过思考,变成若干文字,从读厚书到读薄书然后再读厚,这个过程就开始知识的内化,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海纳百川,包容兼蓄。

读书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自己看世界的高度和宽度,然后明白了务求本然的道理,也就是德鲁克老先生的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达到一定程度人性的清明。所谓辩,窃以为是界定事实,清晰洞察事务的一种功力。

然后最终落实的是实践。所谓知识分子的机械顽固大多是折在这最后的一关。只是醉心于好书的字里行间,而不去落实践行,还属于形式主义,空谈高论而已。通过读书,能够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呼声,而且为兴趣为心声去读书,读懂一部分好书,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时候书笃定被读活,充分体现他的价值。

书是好书,被几个酸秀才给念歪了,如是调侃。读书无罪,但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记得原来自己的一点心得:好读书,书好读,好书读,读好书,书读好,读书好。

呵呵,读书总是件悦人的事情,绝非为了逃避。


作者: fisherljy    时间: 2007-11-29 08:4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非常赞同10楼家人的看法。

读书之初求得是广度,博而不精,体现的是知识面的拓宽,这个过程也许没有太多的总结,为的喜欢或者消遣。

读书久了多了,由此产生若干困惑,于是反过来会心生疑窦,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故求助同僚朋友师长或谷友,是为审问,这是更高层次的一个跃迁,不仅知其然,而且开始知其所以然。

第三阶段就是思考,原本的文字间的阅读快感变成了一个逻辑梳理的过程,更多的通过思考,变成若干文字,从读厚书到读薄书然后再读厚,这个过程就开始知识的内化,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海纳百川,包容兼蓄。

读书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自己看世界的高度和宽度,然后明白了务求本然的道理,也就是德鲁克老先生的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达到一定程度人性的清明。所谓辩,窃以为是界定事实,清晰洞察事务的一种功力。

然后最终落实的是实践。所谓知识分子的机械顽固大多是折在这最后的一关。只是醉心于好书的字里行间,而不去落实践行,还属于形式主义,空谈高论而已。通过读书,能够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呼声,而且为兴趣为心声去读书,读懂一部分好书,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时候书笃定被读活,充分体现他的价值。

书是好书,被几个酸秀才给念歪了,如是调侃。读书无罪,但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记得原来自己的一点心得:好读书,书好读,好书读,读好书,书读好,读书好。

呵呵,读书总是件悦人的事情,绝非为了逃避。


作者: fisherljy    时间: 2007-11-29 08:4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非常赞同10楼家人的看法。

读书之初求得是广度,博而不精,体现的是知识面的拓宽,这个过程也许没有太多的总结,为的喜欢或者消遣。

读书久了多了,由此产生若干困惑,于是反过来会心生疑窦,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故求助同僚朋友师长或谷友,是为审问,这是更高层次的一个跃迁,不仅知其然,而且开始知其所以然。

第三阶段就是思考,原本的文字间的阅读快感变成了一个逻辑梳理的过程,更多的通过思考,变成若干文字,从读厚书到读薄书然后再读厚,这个过程就开始知识的内化,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海纳百川,包容兼蓄。

读书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自己看世界的高度和宽度,然后明白了务求本然的道理,也就是德鲁克老先生的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达到一定程度人性的清明。所谓辩,窃以为是界定事实,清晰洞察事务的一种功力。

然后最终落实的是实践。所谓知识分子的机械顽固大多是折在这最后的一关。只是醉心于好书的字里行间,而不去落实践行,还属于形式主义,空谈高论而已。通过读书,能够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呼声,而且为兴趣为心声去读书,读懂一部分好书,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时候书笃定被读活,充分体现他的价值。

书是好书,被几个酸秀才给念歪了,如是调侃。读书无罪,但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记得原来自己的一点心得:好读书,书好读,好书读,读好书,书读好,读书好。

呵呵,读书总是件悦人的事情,绝非为了逃避。


作者: fisherljy    时间: 2007-11-29 08:5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非常赞同10楼家人的看法。

读书之初求得是广度,博而不精,体现的是知识面的拓宽,这个过程也许没有太多的总结,为的喜欢或者消遣。

读书久了多了,由此产生若干困惑,于是反过来会心生疑窦,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故求助同僚朋友师长或谷友,是为审问,这是更高层次的一个跃迁,不仅知其然,而且开始知其所以然。

第三阶段就是思考,原本的文字间的阅读快感变成了一个逻辑梳理的过程,更多的通过思考,变成若干文字,从读厚书到读薄书然后再读厚,这个过程就开始知识的内化,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海纳百川,包容兼蓄。

读书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自己看世界的高度和宽度,然后明白了务求本然的道理,也就是德鲁克老先生的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达到一定程度人性的清明。所谓辩,窃以为是界定事实,清晰洞察事务的一种功力。

然后最终落实的是实践。所谓知识分子的机械顽固大多是折在这最后的一关。只是醉心于好书的字里行间,而不去落实践行,还属于形式主义,空谈高论而已。通过读书,能够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呼声,而且为兴趣为心声去读书,读懂一部分好书,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时候书笃定被读活,充分体现他的价值。

书是好书,被几个酸秀才给念歪了,如是调侃。读书无罪,但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记得原来自己的一点心得:好读书,书好读,好书读,读好书,书读好,读书好。

呵呵,读书总是件悦人的事情,绝非为了逃避。


作者: fisherljy    时间: 2007-11-29 08:5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非常赞同10楼家人的看法。

读书之初求得是广度,博而不精,体现的是知识面的拓宽,这个过程也许没有太多的总结,为的喜欢或者消遣。

读书久了多了,由此产生若干困惑,于是反过来会心生疑窦,读书究竟是为什么,故求助同僚朋友师长或谷友,是为审问,这是更高层次的一个跃迁,不仅知其然,而且开始知其所以然。

第三阶段就是思考,原本的文字间的阅读快感变成了一个逻辑梳理的过程,更多的通过思考,变成若干文字,从读厚书到读薄书然后再读厚,这个过程就开始知识的内化,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海纳百川,包容兼蓄。

读书读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自己看世界的高度和宽度,然后明白了务求本然的道理,也就是德鲁克老先生的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达到一定程度人性的清明。所谓辩,窃以为是界定事实,清晰洞察事务的一种功力。

然后最终落实的是实践。所谓知识分子的机械顽固大多是折在这最后的一关。只是醉心于好书的字里行间,而不去落实践行,还属于形式主义,空谈高论而已。通过读书,能够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呼声,而且为兴趣为心声去读书,读懂一部分好书,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时候书笃定被读活,充分体现他的价值。

书是好书,被几个酸秀才给念歪了,如是调侃。读书无罪,但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记得原来自己的一点心得:好读书,书好读,好书读,读好书,书读好,读书好。

呵呵,读书总是件悦人的事情,绝非为了逃避。


作者: liangzhu99    时间: 2007-11-29 16:32
我们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
作者: gmming    时间: 2007-11-30 10:55
最近一段时间看的书多了,不过看完都没怎么思考,唉
作者: 水喝多的盆景    时间: 2007-11-30 13:14
读书,爱好或者说是需求吧,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不论如何去读,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读书,其实是一种交流,与人,与物,与景。
作者: 冰月幽子    时间: 2007-11-30 16:12

我喜欢带着问题去读书!


作者: rainzou    时间: 2007-12-1 09:55

这个话题确实值得认真对待.

凡是看过一些书,却还不够深入的,相信是大有人在的,当然,也包括此时的我.


作者: 四环路    时间: 2007-12-1 18:26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 王志刚    时间: 2007-12-1 21:29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很多知识的获得是从工作中感悟出来的,和高水平的人交谈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总结一点,学习是不拘形式,时间和地点。读书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把他的位置摆放好就行了。
作者: figou    时间: 2007-12-2 00:01
学以致用!!!只要这一点把握好了。应该就没大问题。
作者: ccb008    时间: 2007-12-2 17:54
我也看过一些书,但是大多读的不精,看完后基本也就忘了!还有一些学术性稍强一点的书,我很少能读进去。我也经常反思,我总觉得自己的读书是一种形式,是做给别人看的,抑或是自己也想通过读书提高自己,但是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后期一定要改进!
作者: lanxiao0411    时间: 2007-12-3 19:07
七楼讲的在理!
作者: 健康的疲劳    时间: 2007-12-3 21:53
我们读书或是放松,或是获取知识。

就放松而言,不可过渡,适量方可。

就获取知识,知识本身不代表任何东西,知识必须等到应用。"知识改变命运", 改变自己的,改变他人的。

读书后,行动起来,从自己开始,改变命运。

作者: 山谷中的鹰    时间: 2007-12-4 08:59

喜欢读书是一个好习惯!!!


作者: ydzqw    时间: 2007-12-4 17:33

读了就忘,所以不读书.

还是很佩服聊天时能旁征博引的读书人.


作者: sleep    时间: 2007-12-5 08:46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了,干别的也是干,还不如选择读书,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他人.
作者: Vinta    时间: 2007-12-13 19:57
标题:
看书的确是、生活的一种行为而已
作者: zzgg    时间: 2007-12-14 20:27
有选择的读书,才是好习惯,o 为什么不啊[em01]
作者: swordliang    时间: 2008-1-8 08:58

季羡林说,如果读书也是一种嗜好的话,那我惟一的嗜好就是读书

读书是一种积累,人总是在不断的沉淀中得到进步,如果非要给读书定出一个作用或者对自己是否有意才读书,那确实不读也罢

很有可能,你读10本书,没有记住一句话,但是不代表你没有任何进步,人都是有思想的,谁看书时候大脑不思考,除非他不是人,只要思考,就会或多或少给你带来裨益。

好读书是不是好习惯,我不下定论,但是总比玩物丧志,虚度青春要强很多吧


作者: zj1023    时间: 2008-1-14 11:38
别强迫自己看书,我喜欢看书,一开始是因为有别的原因。不要为了学而学,兴趣很重要
作者: 跑起来    时间: 2008-1-14 12:03

要注意了 

呵呵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