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苦难之于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Kathy
时间:
2003-7-30 16:17
标题:
苦难之于人生
那天为了论文的资料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下午迎着五点钟的太阳走出来,直接逛到旁边的读者长廊。名叫读者长廊,其实就是长条形状的售书店。
一进门的畅销新书吸引了我的目光。要知道现在阅读是时尚了,为了紧跟潮流你得知道、了解、阅读一些不一定对自己太有益但一定很流行的书籍,当然如果你能在聊天时说一两句对畅销书的独到的评价,最好是反主流的立场,那一定会获得众多崇拜的目光。所以得好好翻翻现在流行的《执行》、《执行力》之类的书籍,其实更想读些轻松的小说。正好,有本牛皮纸颜色的小说,仔细一看《我们三》,作者是杨降。
杨降,钱钟书的夫人,虽在清华园中被列为有名的一对才子佳人,但她的文才不输其夫。从扉页的照片中可以见到两人年轻时眉青目秀的气宇轩昂,还有他们的女儿,象杨降一般完全是江南人家闺秀的模样,英国蓝卡斯特的高才生,中文、英文、书画等等一样都不输于人。
这本书也就是一家三口生活的记录。大致翻翻,附页列出来了些女儿随手的速写,还有他们女儿在病床上写的信,原来他们唯一的孩子也已经离开了人世。
三口人的生活因为这样的分别而成为记忆,只留下杨降一人来咀嚼、回味。送别亲人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记得高中时读杨降的《干校六记》,完全直面中国文人浩劫中的现实生活。而苦难在她的文章中却成为泛着酸楚泪光的趣事。
人生不是苦乐平衡的吗?品尝过这么多的苦难,是不是总该苦尽甘来了吧!人生不也总是耕耘过后就有收获的吗?那为什么,如此辛苦、勤奋,如此才华洋溢的一家人却享受不到人间的天伦?
心头一重,放下书离开。人生最美妙的是什么?我们努力的求学,努力的工作,到底为拥有怎样的生活?像杨降的女儿还未尽孝心时就已经呕尽心力病离人世?我不要,我宁愿普通人家,儿孙膝下,馒头稀饭,简单的快乐。
真没有上进心。骂自己一句。算了,不想了,回去做做运动吧,为了毕业设计明天还得泡图书馆呢!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7-30 17:03
何谓苦?
何谓乐?
杨绛先生未必以一人咀嚼生活,回忆人生为苦.
此苦之于杨先生未必非乐.
人生而有物质(身体),此为苦源一也,生老病死,皆于此,但我们能不要身体?
受,感受,你觉得是苦难的东西,一定是来源于你的感受.码头工人未必觉得整天的劳累苦.他们没有时间感受痛苦.
人生一切苦皆非苦,不必自恃.
让我们都快乐些吧...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3-7-30 17:48
如果没有生离死别,那么生命的意义就不会值得去探索。
另外,不为某种目的去读书,是我现在想努力的方向,因为那样好象更值得好好对待自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30 17:49:04编辑过]
作者:
Kathy
时间:
2003-7-30 17:59
一直觉得现在的人缺乏一种坚决。因为总是游离在人生的是与非、苦与乐的相互转化中。好象这是东方文化传统的思想——反正幸福、快乐,这些词描述的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感觉,那就常常的转化自己满足的标准好了。
苦难确实能带给人很多收获,让人淡然于人生,但是活着总是希望能拥有更多的美好的事物,又回到了价值取向的问题了,交还给大家讨论吧!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3-7-30 18:04
每个人的价值取向都不同,古代文人选择官场作为自己的目标,也有人选择归隐田园,现代人呢,想法复杂得多。
也希望kathy能经常关临这里,好文笔,能够感受苦难的人是应该敬佩的。
作者:
leitl
时间:
2003-7-30 23:34
很好的文章,知微见著,但这个问题的确太难回答,苦与乐,都是由心而发的,世事无常,很多事情都是不可预见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其实杨降先生“苦”并不是由于她的优秀造成的,而只想平淡的生活,尽享天伦之乐也未必就能轻松如愿。
作者:
小七
时间:
2003-7-31 10:21
同样的经历在不同人身上,得到的感受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即然生活都是一样的,何苦每天都只看到那些难过的事,多多想一想生活中的快乐,活得开心一点,就能发现生活的苦都是甘的源泉!所以,才会有扬绛的“苦难在她的文章中却成为泛着酸楚泪光的趣事”
很喜欢Kathy的文章,有空多写点上来!期待中:)
作者:
alpha
时间:
2003-7-31 12:38
苦和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分界点,生活本就是这样,痛苦并快乐着。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