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SK-II事件的背后是中日贸易战升级的结果?
SK-II事件发生的整个时期正中日贸易战最为激烈的日子,于是各个方面的分析都出现了,主流的观点认为SK-II事件就是中国政府用以对付日本针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手段,是中日贸易战的升级结果。认为中国政府选择SK-II出于以下考虑:第一从品牌讲SK-II不是日货,但打压效果胜似日货,宣传效果好,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第二SK-II属奢侈品,消费群体少,这类商品日本不会从中国进口,打压它国家损失少;第三可能一箭双雕:在打击日货的同时是完全可以迫使宝洁将SK-II在国内生产。而日本政府针对此次事件表现了一贯的低调沉默,甚至是默认,以至于其大使馆于006年09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上,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一等书记官石川的一番说话更是火上加油。公然置宝洁于两难境地,只能叫板中国政府,导致事件进一步升级。
三、中日贸易战事件及类SK-II事件回顾
单纯的看表面现象,上述分析的确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SK-II事件的真的能够上升到中日贸易战的高度吗?中国政府只有SK-II这一张牌可打吗?且看如下事件: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SK-II事件之思考
日本宝洁的SK-II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相关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针对该事件试作分析如下:
一、SK-II事件回放
四、中国改革深化,外企的国民化待遇和社会责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全球化浪潮高涨,在全球市场圈中,中国市场是一个高速成长和急剧变化的市场。外企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传递的快速和普及,以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不得不反思外企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其他什么影响?外企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真正作用在哪里?SK-II事件并不仅仅是中日贸易战的一个偶然事件,05年以来的中国大地上,外企类SK-II事件频繁发生,如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沃尔玛的“工会门事件”、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的诉讼事件等等。外企类SK-II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外企在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角色。当改革初期,经济处于起步发展期,各地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口号和政策影响下,积极的吸引外资,通过降低甚至是减免税收、优惠使用土地、用工等方面给予外企“超国民待遇”。纵观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的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份子——“企业公民”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尽到了什么义务?我们那些还在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外企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多少负面影响?环境的恶化、污染的加重、社会文化的西化、民族本性的丢失、社会安全等等,每一处都可以发现外企的身影,在享受“超国民待遇”大餐的同时,外企承担了多少的“企业社会责任”?显然微乎其微!那么SK-II事件背后的真相正是中国政府对改革事业反思的表现,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国政府扮演的始终是一个监督的角色,通过正式的途径和法规来督促外企行使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健康。诚然在事件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有拿SK-II应对日本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壁垒之嫌,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是很好的注解吗?中国政府此举可谓一箭双雕,既有效的回应了日本对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壁垒,又告知了所有的外企——你在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不会因为一个或是几个事件而停滞不前的,中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的“拨乱反正”行为正表明了她对改革的重视和思考,也在向外企暗示一个问题,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和谐时,尤其是经济发展超过了社会的发展时,那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是否应该向“类国民待遇”或是“国民待遇”过度。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