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推荐]美国制造业为何没有竞争力? [打印本页]

作者: core    时间: 2007-10-12 17:11
标题: [推荐]美国制造业为何没有竞争力?
合众资源3A企管顾问/刘承元

不可否认,世界上绝大多数新的管理理念来源于美国。

但是,对于美国企业是否成功运用了这些理念,却是一个十分值得怀疑的问题。笔者认为,美国制造业在管理上基本上是失败的,所以它的许多做法并不值得中国制造业学习。有人认为,美国制造业的日益没落是(战略性?)产业转移的必然,我看不是,而是美国缺乏做好制造业的主客观条件。

表面上看,美国劳动力成本高、工会力量太强等客观因素是造成了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主要方面,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和比对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一些主观因素才是真正致命的因素。

首先,美国企业的管理者从战略上忽视制造管理的重要性(小看制造过程所能带来的收益),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智慧用在了资本运作、并购、品牌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企业领导对制造环节的忽视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那就是企业内部缺乏对细小成本进行认真追求的习惯。在今天这种残酷的“肉搏式”竞争中,美国制造业的经营管理“体质”将越发显得弱不禁风。IBM的频频出售非赢利部门(PC部门卖给联想,印刷部门卖给理光)、通用汽车的日益后退(被丰田超越)、福特汽车的巨额亏损、美国施乐将其在中国及日本的施乐分公司转让给富士施乐(富士集团绝对控股)等等,都是美国制造业日益没落的标志性事件。

其次,美国企业管理上重“理念创新”(赶时髦),轻“管理实践”。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坚持,不能将理念付诸实践甚至培育成企业文化,许多理念在美国企业里的命运是“半生不熟”(我们中国企业也有几分相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PM(设备保全)起源于美国的GE,而后来在日本丰田等企业的倡导和长期坚持下成就了长盛不衰的TPM(全员参与生产性保全或全员参与改善活动:可参考笔者专著《TPM与工厂全面改善》)方法。QC(品质控制)起源于美国,而TQC(全面质量管理)和QCC(自发式QC小组活动)却成为日本企业质量提升的制胜法宝。源于美国的PDCA这样一个经典管理循环,在日本却成功地演进为解决问题八步法(解决问题的工业化思维方法)。笔者大胆预言,6Sigma以及未来层出不穷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终究不能成为美国制造业的救命稻草。

第三,美国的精英文化(少数精英分子控制企业,而忽视一线员工的作用)带来了严重的劳资对立。一个CEO每年可以拿到数千万甚至更高的工资,是员工工资的数百倍甚至数千倍之巨。所以在美国企业里,为了对抗少数精英的统治,工人们团结起来建立了全球最强大的工会力量。相反,在日本企业里十分强调发掘一线员工的智慧,在分配上更多地考虑缩小CEO与员工之间的差距。在同等水平的世界500强企业里,日本企业老总收入应该不足美国企业老总的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可以罗列出其他一些造成美国制造业走向没落的弱点。

【小资料】据报载,美国CEO年薪在逐年大幅增长。1965年,CEO工资是工人工资的24倍;1978年为35倍;1989年为71倍;2000年超过300倍。2005年这一倍数又有增加,美国内500CEO平均工资达到了美国总统工资的62倍。

美国CEO年薪排名前十名:美国第一资本金融CEO/ 2.49亿美元、雅虎CEO/ 2.31亿、Cendant CEO/ 1.40亿、KB Home CEO/ 1.36亿、雷曼兄弟CEO/ 1.23亿、西方石油CEO/ 0.81亿、甲骨文CEO/ 0.75亿、赛门缺克CEO/ 0.72亿、Caremark RX CEO/ 0.70亿、Country Wide Financial CEO/ 0.69亿美元。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