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业同室操戈现象简析
近日青岛海信集团在京宣布,两张编号为001的“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证书)被授予海信空调和彩电。由此,海信成为国内空调和彩电业率先通过3C认证的首个品牌。巧合的是,同在青岛的海尔当天也发布消息:称海尔变频空调获得国家3C认证001号证书,海尔集团成为全球第一家通过3C认证的家电企业。同一国家认证机构在空调领域同时颁出两个“001号证书”,而两家企业都忙不迭声称自己是第一个。海尔、海信两同城兄弟同室操戈一幕再次上演。
海信与海尔这对同城冤家一直没有消停。一个月前,合肥中级人民法院对2001年海尔告海信一案做出一审判决,青岛海信、雅思公司停止发布不正当竞争广告信息的行为,共同赔偿海尔10万元以及调查费5859元。但宣判后海信表示不服,已上诉至安徽省高院,戏剧还在继续。
中国家电业海信VS海尔之类的事情决非一对。可以说在20年产业发展史上,家电行业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过。特别是那些同处一地、规模和实力相当、产品结构相近、销售渠道和信息渠道相似的企业之间,明争暗斗花样之繁多,争斗之激烈更是令人大跌眼镜。海信VS海尔、格兰仕VS美的、万家乐VS万和……。如果把这个名单延伸到其他行业,这个省略号会更长些。
同城相处,本是难得的机缘,应互通有无、共享资源,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它们之间往往视同陌路、狭路相逢、甚至大打出手。为什么,为什么家电业之间兄弟不能如手足?
简而言之,利益二字也!进一步分析的话,原因莫过这么几个:一是受行政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改制的步伐加快,企业之间重组兼并方兴未艾。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政企不分等现象依然存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地方政府竞相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合并同类项。但如果不是出于经济意义上自愿的重组,当然谁都不肯被行政手段强行吞掉,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政府部门最终也爱莫能助。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为了企业领导人的利益,同城企业闹一闹自然显示出“我不是好惹的”。二是企业“老大”、“第一”心理做崇。这些同城企业在行业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为了显示其在行业里的地位和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往往使用违规手段宣扬自己“第一”、“老大”、“首先”以获取消费者的信赖,树立自己的地位。既然你宣传第一也就意味着我是第二,我当然不干,竞争必然呈升级扩大之势。而往往同城企业之间不愿或者不屑掌握这么一条戒律:不以不公正的手段,甚至牺牲竞争对手的利益为代价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三是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太弱。跨国公司会着眼于全球范围,即使东方不亮还可以亮西方,而国内的企业生存空间则非常狭小,所以不得不寸土不让地争夺市场、争政府支持、争夺社会资源。第四是企业文化的排斥性。由于企业扩张市场范围的有限性导致的在较小的范围内竞争的激烈性,使企业各自的文化往往是不能兼容的,使得同城企业常常会有比一般竞争对手之间有更深的“仇恨”。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同城企业之间的竞争培养和造就了它们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两企业近在咫尺,面对同一块蛋糕必然会不遗余力地发动争夺战,甚至使坏也再所不惜,这样无疑锻炼了它们强健的体魄和生存的能力。一方的竞争使另一方始终处在无形的压力之下,它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并时时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逼迫双方共同进步。有人要说“真正的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杀’出来的”,家电企业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竞争中成长出来的,仔细想想这句话也有道理。
不过,中国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之下,中国家电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同城兄弟、亦不仅仅是国内的同行,而是国际大公司了。当海信和海尔最近对簿公堂并发动新闻战舆论战的时候,不知张瑞敏和周厚健是否想到此时跨国家电企业和国际公司正在不断地蚕食着自己的市场份额?据中怡康信息中心的数字显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包括海尔在内的大部分家电产品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呈现较大幅度下滑,而跨国公司则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有人说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最嘹亮的声音除了叫卖、吆喝、宣传、鼓吹自己之外,然后就是讽刺、挖苦、批评、恶毒攻击对手了。这显然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特征的表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而国内家电企业的种种市场表现与小农经济并无二致,看来要摆脱这种“内耗”还真要费点时日。
美国硅谷聚集着英特尔、思科、网景、3COM、Sun等众多世界一流公司,它们的产品技术各有侧重绝不雷同,大家都“相安无事”这一点与我们“一山容不得二虎”、“同城冤家”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目前的“同城冤家们”还处在漫骂、互相打压、讥讽的阶段,而不是着眼于区域优势的发挥,信息资源的共享,在策略和战略完美结合下的一种公平、公开和公正的竞争,在竞争之中体现出合作。社会毕竟在进步,传统的商业关系体现“同行相轻”,而现代商业关系公认的还是“竞合”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企业人格尚需完善,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企业相比,自然也就稚嫩了许多。
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审时度势,制定长远而又切实可行的未来发展规划,还总停留在“争当所谓的第一”、“老大”等这样低等的务须的层次上竞争,很难说会有曼妙的前景,因为跨国公司已经以务实心态“拿刀舞剑”把擂台摆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了。其实兄弟本应如手足,以连起手来共同做大做强。(本文撰写于2000年 )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