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最准确的消费者洞察是"偷窥" [打印本页]

作者: redbar    时间: 2007-9-24 14:28
标题: [原创]最准确的消费者洞察是"偷窥"

越来越多的公司迷信"调研"了!寄希望于那薄薄的两页纸能够带来他们所想知道的一切。抛开调研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外,消费者本身就在掩盖着真相。

哥伦比亚风行一档“只要真相”的测谎节目,参与者只要回答21个简单问题并通过测谎仪,就可以获得5万美金,但至今没人获得这笔奖金。节目主持说到“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我们生活中充满了谎言”。在重金之下,目标对象都不能说出真话,更何况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奖品的调研呢?

要想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必须是长期的跟踪研究。从个人习惯着手,通过固化一批特征接近的人群进行长年研究,才能对数据的研究有所帮助。众多大公司每年花费巨资的调研费用则可产生有效价值。

对消费者的研究最有效的方式是在不影响消费者生活的状态下进行。譬如听墙根、跟踪、第三者观察等方式,总体来说就是“偷窥”!观察目标对象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固定时间下的生活状态,把自己的情绪跟着对象在走,他(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言行背后意味着什么?这不仅要求观察者自身的素质,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莫以小人之心度我,专业化、职业化的思考方式才是提高自己的必经之路。

 


作者: jinngle    时间: 2007-9-24 14:49
最近新兴一门购物学,专门派人在超市里假扮路人甲乙丙丁,用了无数录像带和分析技术进行观察和“偷窥”,终于发现了一些显而易见而又鲜为人知的常识销售策略……
作者: redbar    时间: 2007-9-24 15:00
不少有条件的KA都在大量运用摄像头在进行消费者研究工作了!通过研究来改善KA的动线设置、货品陈列等等了
作者: ired    时间: 2007-9-25 17:33
“偷窥”这个提法不错
作者: miniblack    时间: 2007-9-26 16:46
偷窥这个说法用得不舒服,但其实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是在无负担的情况下最真实的表现
作者: nemo315    时间: 2007-9-26 17:53

没错,我做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所有的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都有很高的水分。消费者也许不说实话,也许自己就对自己的想法不确定,也许调查者对消费者的意见理解有偏差,各种原因都降低了调查的真实度。

我更加偏向于“观察法”(我是这样叫的)。就是在暗中观察消费者的行为,这是最真实反映他们想法的途径。除了实际观察,销售数据也是真实的消费体现


作者: 偷着happy    时间: 2007-9-27 15:26

我发明了一个有趣的“自我调查”,也请楼主及各位试试:

找个贴子,做个真心的回答。等一段时间(同一天也行:只要你觉得你的情绪已变。),再重新看这帖子,又做一个真心的回答...前提是,不看其他的回帖,也当自己没做过回答,以减少干扰...试着比较一下你的两个回答有否不同,都问一下自己“为什么”?

哈哈,祈望各位参与者,能认识调查结果的真伪性的同时,也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作者: redbar    时间: 2007-9-27 15:59
QUOTE:
以下是引用偷着happy在2007-9-27 15:26:11的发言:

我发明了一个有趣的“自我调查”,也请楼主及各位试试:

找个贴子,做个真心的回答。等一段时间(同一天也行:只要你觉得你的情绪已变。),再重新看这帖子,又做一个真心的回答...前提是,不看其他的回帖,也当自己没做过回答,以减少干扰...试着比较一下你的两个回答有否不同,都问一下自己“为什么”?

哈哈,祈望各位参与者,能认识调查结果的真伪性的同时,也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都不用看自己的贴,回头看看过去写的文章、日记、案例,你都能分析出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这种自我思维洞察有助于自己成长


作者: 偷着happy    时间: 2007-9-27 19:55
我的意思是:在同一问题下、因时间的推移而做出的回答,它们的变化(或没变化),是基于自己的什么原因影响?是情绪?是角度?外在的影响(学习)?是成熟了还是态度?...。也就是用对于客户的调查、分析的手段,来对自己做一次调查和分析。俗话说,“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
作者: 小猪葛    时间: 2007-9-27 23:29

没有调研的时候,我们一般采纳的是换位思维。

不论什么产品,几乎都能在自己身上和亲朋身上找到目标人群进行分析和换位思考,

不过,“偷窥调查”确实是种不错的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9 12:50:43编辑过]

作者: yumtiger    时间: 2007-9-28 19:50

这是新方法呵,应该可以借鉴


作者: 行走天下先    时间: 2007-10-6 11:25
讲的非常之好![em01]
作者: 我想我做    时间: 2007-10-8 15:13

好像那里看到 国外公司请专门得人员进行购物和消费来调查分析 ,情报不过这个成本大点,仪器成本小点呵呵!以后估计国内公司也会用类是得方法进行调查呵呵!


作者: 锋力    时间: 2007-10-9 11:10
偷窥也是一种乐趣
作者: 欢乐世界    时间: 2007-10-9 11:13
有点意思
作者: demotool    时间: 2007-10-10 11:11
QUOTE:
以下是引用redbar在2007-9-27 15:59:11的发言:

都不用看自己的贴,回头看看过去写的文章、日记、案例,你都能分析出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这种自我思维洞察有助于自己成长


作者: 亮色人生    时间: 2007-10-10 14:14
偷窥调查有助于补充换位思考的不足,可应用起来也比较麻烦吧。
作者: ameng    时间: 2007-10-10 15:17

。。。有道理,要掌握真实信息,就不能拿太多框框来限制,我在填调查表的时候经常能够发现设计的人不动脑子,问题问的糊里糊涂不说,几十个问题选项的词都一模一样,而且我觉得几个选项都不合我意。。。


作者: sisihaha    时间: 2007-10-11 14:00

貌似现在不缺乏获取信息的途径,缺的是有效处理信息的方法。


作者: haha0214    时间: 2007-10-11 18:54

在以后的实践中用这种新方法


作者: ziyue    时间: 2007-10-11 19:25
呵呵,真有意思
作者: 小闹    时间: 2007-10-12 12:52

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也不是决定性的,是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或待发展的计划给予支持和参考。

之所以称为“洞察”,就是拨开表象看本质,挖掘到根本内在。需要在信息面前加入人为的思考。

根据调研项目本身,制定调研方法。观察法是常用的调研消费行为的方法。偷窥,我认为可以算做是观察法。


作者: beyonlee    时间: 2007-11-16 00:23

这种做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仅适用于小范围人群的深度研究,对于大众市场就无能为力了。

这样研究出来的仅仅是个别消费者的特例,试想,哪个公司会仅以几个消费者的研究来确定自己的营销战略?

而大规模的人群研究,往往要涉及到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消费者,怎么可能适用“偷窥法”?

问卷法固然有其缺点,但其效果也不容忽视。否则,众多知名企业为什么每年都有数百万、上千万的市场研究预算?难道他们都傻了?不可能的吗。。。


作者: redbar    时间: 2007-11-18 12:25
QUOTE:
以下是引用beyonlee在2007-11-16 0:23:10的发言:

这种做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仅适用于小范围人群的深度研究,对于大众市场就无能为力了。

这样研究出来的仅仅是个别消费者的特例,试想,哪个公司会仅以几个消费者的研究来确定自己的营销战略?

而大规模的人群研究,往往要涉及到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消费者,怎么可能适用“偷窥法”?

问卷法固然有其缺点,但其效果也不容忽视。否则,众多知名企业为什么每年都有数百万、上千万的市场研究预算?难道他们都傻了?不可能的吗。。。

说的是没错的!

不同的调研方法都有其利弊,专业公司方法交叉使用会有利于结果的准确度。不过投入会比较大


作者: gmk    时间: 2007-11-18 14:31

在调查中存在的一种情况是角色转换,消费者在被调查的时候成为了被调查者,而不是平时生活中的自己。

同时,一个人的情绪还跟时间、环境、调查时的各种背景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调查的真实性。

因此,个人觉得调查不能完全相信,但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作者: 把问题搞大    时间: 2007-11-23 09:43
QUOTE:
以下是引用jinngle在2007-9-24 14:49:28的发言:
最近新兴一门购物学,专门派人在超市里假扮路人甲乙丙丁,用了无数录像带和分析技术进行观察和“偷窥”,终于发现了一些显而易见而又鲜为人知的常识销售策略……

怎么不详细说说,调了大家胃口又不开口,不仁道哦!呵呵~

国外很多企业的调研都是长达数年,而国内?很多单位都是纸上谈兵的写调研,我的大学毕业论文都是花了一个月才完成的,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3 9:44:43编辑过]

作者: 张大教主    时间: 2008-1-10 19:31
偷窥这个词用的。。。。换个说法,提炼下也许就成为种理论了
作者: kelonsh    时间: 2008-1-11 11:34
其实对于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人的不同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营销人来说,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还真得多下下功夫!
作者: 学花飘过    时间: 2009-6-3 17:00
群组的KA销售行家帮我  求学拜师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