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大学专业的“营销假说” [打印本页]

作者: 穆峰    时间: 2007-9-6 11:52
标题: [原创]大学专业的“营销假说”

大学专业的“营销假说”

我们许多学生整天喊“茫然”,不知道一天到晚要干什么,总感觉学的东西没用,不实在。因此没事可干,怎么办?打游戏、聊QQ寻找精神解脱;踢足球、打篮球发泄心中郁闷;耍朋友、谈恋爱打发无聊时间。但他又有纯粹的想法,喊着以后“挣好多钱,孝敬父母,养家糊口”,可这钱咋挣,就不知道了。创业,没资本,没项目,也无经验;就业,就啥业,哪方面,又不知道。因此穆峰这厮认为大学的许多学生是在“茫然中前行”。
 
茫然呀!茫然!其中让许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是专业,好像每个系的专业课相差无几,以文科类专业为甚。他们于是按照传统的“寄希望于老师和课本”的学道,刻苦学习,但到毕业时才恍然大悟——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
[attach]86063[/attach]
 
专业不专VS企业多元化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专业课无所不包,又都不精,学些皮毛,用处不大。看看电子商务,开的课有《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生产管理》、《工商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管理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商务广告策划》、《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概论》、《网略营销》、《网络工程》等等,好家伙,企业要用的非技术类的都学了。这样你就能当CEO啦!我看不见得吧!
 
我参照数据统计一下,“财务管理”在职场上的相关岗位有430多个,“工商管理”有1300多个,“电子商务”也有好几百个相关的细化岗位,这么一算下来,好家伙一个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有上万个,你说学啥呢?因此你要是没个明确的职业定位,这些课就会把你淹了,陷在里面分不清东南西北,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风对你来说都是逆风。
 
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企业盲目的多元化很相似。一个怕相关的专业课程没涉猎到,学生少学什么东西,成不了“综合性人才”;一个怕钱都落到别人口袋,自己少挣了,于是遍地开花,肆意延伸品牌,把一个好端端的品牌形象模糊了,并且可能深陷多元化泥潭,拔都拔不出,逃都逃不掉。
 
三九集团以999胃泰起家,后来延伸到啤酒,推出了“999冰啤”。我估计消费者喝这个啤酒时会有胃药的感觉,这是品牌联想的表现。而且胃药是保护胃的,而饮酒过量会伤胃,这是常识。999胃泰是在提醒消费者少喝酒,而999冰啤分别是劝人多喝酒,岂不是自相矛盾。还好,999冰啤仅在少许地区销售,把负面降到了最低点。而太阳神就没那么幸运了。1993年,太阳神处于巅峰时期,全年营业额达到创纪录的13亿元,占当年中国保健品市场份额的60%。同年,太阳神向多元化进军,怀汉新将“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的战略口号改为“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齐头并进”,一年内举资3.4亿元上马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电脑、边贸、酒店业在内的20多个项目。结果几乎全部打了水漂,太阳神元气大伤,自此一蹶不振。
 
学校呢,培养出的学生既能管理,也能营销,还时不时地搞点技术,美其名曰“复合型人才”。依我看,这样培养的目的是想造些“全才”,不过“全才”都是“人中之王”,中国也不多。因此把“王”字拿掉,多培养些“人才”更务实一点。更何况“细化、细分”是社会的大趋势,职业也不例外,你又何必逆历史潮流而动呢!
 
专业没法“专”
 
或许我们这样认为,既然“专业不专”,那么为什么不把有用的专业课留下,其余都砍掉,这样课少了,学习劲儿大了,茫然也就不常光顾了。可是什么“专业课”有用?你说这几门课,我说那几门课,等把整个专业的学生所选的“专业课”汇总之后,你会发现,这和专业课的科目相差无几。因为大家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学校不会因为你有钱,或你长得漂亮就照顾你,它还得照顾他不是。它得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每个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很多的,以电子商务为例:有人喜欢网络营销,因此营销类、广告类的科目就得有,支撑这个岗位,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有人喜欢物流,那么相关的物流、管理科目就得支撑这个岗位,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还有人想到网络公司做管理,那么同样,课程设置也得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总之,一个专业就代表着一条岗位链,关键是就业方向太多了,属于你的只有那一个,而开的课是满足所有岗位的。你认为那科没用,是它对应的就业岗位不是你想要的。
 
课少了,咋赚钱
 
咱们假设,专业课就开那几门,比如市场营销开《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渠道规划》、《营销策划实务》、《广告策划案例教程》就够了。如果再加些必修课,也就20来门,本科八个学期,一个学期3门课,一周平均每天上三节课,剩下的时间没事干。那我们是不是觉得交几千元的学费就不值了,一天上那么几节课,收这么多钱,你抢呢吧!因此学校把课安排得满满的,让你觉得值,至少让你没话说,这样它才能赚钱,是吧!当然,这是戏言了。
 
专业=专注
 
微软基于专注的电脑操作系统、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成就了微软的“帝国大厦”;一直做减法的王石,凭借高度的专业化确立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坚持“利润超过20%的业务坚决不做”,持续的专业化让“万科模式”无以复制。
 
太阳的能量比一束激光不知大多少倍,却不能穿透一张纸,而激光却可以穿透很厚的钢板;一把盐撒在水池里没味,要是撒在碗里,可不把人咸死。这是专注,聚焦的作用。我还知道一个关于华为公司“专注”的故事:有一年,华为新来的一个大学生,针对华为他洋洋洒洒地写了一份“企业发展万言书”。任正非看后在上面批示:假如此人没有精神病,我建议开除。在外人看来,任正非有些“狂傲”,其实,任正非的意思很简单:请你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对任何非专注的人和事都深恶痛绝。
 
再说,专业没法“专”,你自己只有专注,专注你最有兴趣的、有潜质的职业。然后,学习才有重点,有方向,有取舍了。这个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自己就会去学、去炼。老师讲的东西能和自己的职业挂钩,自然会感兴趣,会记得很牢;需要从课堂里得不到,也会去图书馆找资料自学。
 
在没有职业定位时,不少人上课的目的就为点名,点到自己了就有平时成绩,庆幸没白来。考试过了,学历证就没问题,加把劲再拿个学位证。因此许多人跟我说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几个证,俗称“混文凭”。但是大家想想,拿文凭的目的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找份工作,有碗饭吃。那为什么不直接为职业学习,非要绕一圈,才绕到职业上。而或许到那个时候你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干什么,仅仅为了先就业,那就太可悲了。因此请大家专注你的“职业”而不是“文凭”。
 
总之,大学专业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后,能给你的知识和能力最多2%,余下的98%要自学,依靠同书馆、阅览室、社会实践等补充;而那些还沉寂在小学到高中的老师为主、课堂为先的教学模式的学生,势必被这可怕的惯性折磨成颓废、失落的一族。


作者: leajet    时间: 2007-9-6 12:21
大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要经历各种思想痛苦的斗争和蜕变,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和看法.甚至包括对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定位也是在摸索中得到的,所以我历来主张大学应该尽可能的博学多闻,广泛涉猎,然后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在,在接下来的生涯中才有可你能做到厚积薄发,先博而后专.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