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普洱茶厂商的共同死因 在普洱茶价格爆涨之后,许多人都将普洱茶与中国房市、股市相提并论。不过,在大牛市之后的前些时间那些价位被炒得过高的普洱茶有了大幅度的回落,水分被挤,熙熙攘攘的普洱茶批发市场也冷清了许多。但是,这并不是普洱茶的冬天,相反的是,还应该被许多普洱茶商看作一件充满积极意义的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普洱茶市场开始走向成熟,暴利的机会或许少了,但风险也相对小了,有利整个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那些在高位经受“套牢”风险的渠道商、投资客,将会更多的因此思考如何绕过中间商,加快自己直接和普洱茶厂家打交道的进程。
不过,一些普洱茶厂商(尤其是那些从其他行业转行的)可能分享不到市场进化带来的好处。不管他们是采用OEM模式专注市场运做与品牌运营也好,还是自己投资建厂也罢,许多事先想都没曾想到过的问题,正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构筑起一道又一道障碍。
以某OEM商家为例,这家企业在产品上市前,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进行过大规模的宣传造势,并快速的构建起了一支近两百人的销售队伍奔赴全国市场。但短短的几个月之后,这家企业不得不因为成本投入及产出问题,而将大多数销售人解散,到现在,基本上就只剩下区域经理等少数的几个骨干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做普洱茶与做传统的快消品等行业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你的销售人员尽管经过了加强的培训,但面对商家“这些茶叶产自哪座山的什么位置,什么茶树”?“茶饼的具体拼配”?等等问题,往往就难以做出令商家信服的回答。
换句话讲就是普洱茶的道道比较深,那些在市场上、在普洱茶里通常都侵淫了数年的商家,往往都会比你经过短暂培训的销售人员要懂行得多。
让一个不够懂行的去说服一个懂行的,难度显然会陡增不少,假如这些销售人员在销售技巧上再有不足,销售策略制定者再缺乏一些渠道突破的有效考虑,基本就很难有机会了。这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普洱茶商的销售人员,在十天半个月后,大多数连一饼茶都没买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问题,和许多商家还习惯将普洱茶当着一种文化产物来研究和得意于将自己往“茶人”上靠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就象普洱茶终究要靠饮用消费而非投资收藏来消化一样,今后的普洱茶终究还是会被更多的当着一个产品来运做的,而且,这个进程并不会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