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易中天:论《论语》 [打印本页]

作者: 蔡根    时间: 2007-8-29 09:48
标题: [转帖]易中天:论《论语》
《论语》,不就是一本古代的名人名言吗?

  如果那个叫做孔子的不是人,而是一只猴子,我想:我们这个民族也会对他顶礼膜拜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人云亦云,在偶像崇拜的影子下思想和生存。

  在我看来,《论语》,不过是一本古代的名人名言!

  对于儒家来说,《论语》就是《圣经》,因为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论语》已经被神圣化,成为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紧箍咒;当然,这些只是对传统精英也就是所谓读书人的。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增广贤文》的作用可能更大些。“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发横财不富。”“有钱能使鬼推磨。”“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实在很多。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的说法我们知道是完全可信的。所谓《论语》无非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一些穷酸文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了一些话而且把这些话整理记录下来,不过这伙穷酸文人幸运的是,他们里面的一个人出名了,于是,穷酸们的话就成了名人名言。2000年前的一只夜壶放到今天也会成为古董和国宝,2000年前穷酸文人的话流传到今天也就高深莫测了。

  《论语》20篇,除了做人,就是教育,放在一起就是教育做人,这是中国人传统美德里的传统美德。在中国,连一只狗都会说人话教育你怎样做人,所以中国人最难的就是做人,因为标准太少,老师太多。

  20多年前我还是愣头青的时候喜欢演讲,而且我的演讲可以代表那个年代的最好水平,当时演讲最多的是用名人名言来证实自己的观点,20年后回头来看,那是一种青葱岁月不成熟的表现。现在《论语》的流行跟20年前各种版本名人名言流行一样,这只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历史的大轮回里,中国人越来越不自信了,以至非要翻出几千年前的名人名言来证实自己是中国人。

  一个下午将《论语》又细细地看了一遍,子曰子曰的絮叨其实并不精彩,能把这些东西研究2000多年而且心得多多,只能说中国的读书人太有才了。孔子的一些话其实就是大白忽,就跟“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样,可这些玩意怎么就成了思想了呢?

作者: ziyue    时间: 2007-8-29 10:22

不能这样讲,大道惠人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