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称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是并购业的领袖人物,但记者并不关注这个所谓的光环。当大多数人都在畅谈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的弊端时,一幅中国并购业乃至整个市场中介机构业的发展蓝图已在王巍脑中形成。他以行动实现他的理念。曾有人认为他自娱自乐,有人认为他走得太快,但中国加入WTO之后,发生在本土的并购事件风起云涌,并购成了公众话题。王巍的
-本刊记者周程实习记者齐芳
当宗庆后绑上所谓的“民意”,举起“国家经济安全”的大旗,向合作了11年的法国达能宣战时,王巍却像是纯粹的看客评论着这位备受关注的民族企业家,“娃哈哈事件不过是江湖作坊与现代企业的冲突,连江湖的规矩都没有履行”。虽然记者预见到他会依据法理与市场道德来评判娃哈哈和达能的对错,但他的评价还是有些出人意料。他说:“娃哈哈的事情已经闹了一段了,除了宗总自己不断地高调叫板外,我们只看到娃哈哈员工们和经销商们的效忠信,也看到了几个地方政府的支持函.好像并没有多少发自内心的簇拥者.当然,
从去年的向文波到今年的宗庆后,我们从民族情绪的狂热鼓噪中究竟领悟到什么呢?当媒体和愤青们为各自的理念吵得一塌糊涂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倾听来自专家的声音呢?在这场大讨论中也许他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重要的是,他们的理解和传统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思考会把我们带向理性,这正是我们采访王巍的原因之一。
记者:你一直在说,要有契约精神,那么通过娃哈哈事件,如何理解“契约精神”?
王巍:我们这一代人经过了整个市场转型时期。对一个国家来说,市场转型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过去关注改革都比较沉重,谈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变革,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强势理性的思维往往会给改革者过分的自信,因为他们相信他们干的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帮助人民进入新的阶段,而这一武断、强制的理念就被认为是合法的,而且变成了社会的主流意识。但实际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微不足道的。我们今天谈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很多情况不是体制改革,而仅仅是去调整、理顺一种关系。什么关系呢?商业与市场是多元因素在其中起作用进行交易与交换的一个过程,这个交换的过程要达到大家可以计算、判断和衡量,就需要存在一种最基本的约定,这个约定就是契约。契约精神是维持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进行理性判断、预测以及比较的基础,实际上,契约精神恰恰是一个商业社会最基本的文化,是基因,而我们中国向来缺乏这种文化,缺少这种基因。士农工商,商一向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所以认为这种基因并不重要,使命更重要,其实基因是同样重要的,所谓这种基因就是商业契约精神。商业契约精神实际很简单,就是说话算数,一旦作出了承诺必须要执行,而且是不打任何折扣的执行。我们在经济改革早期过程中都有使命感,走到今天使命感已经不够了,要靠所有能够活跃市场经济的细胞,这些细胞我们又严重缺乏。我们整天看到的都是不履约,从个人不履约、企业不履约到政府不履约,不履约带来的结果完全是破坏性的。作为政府更要履约。比如徐工收购,不管
记者:可否为我们剖析一下企业不履约的最典型的事件?
王巍:最典型的就是最近出的“娃哈哈达能事件”,关于娃哈哈我看到了一些采访,虽然实质上的东西我了解得不是非常清楚,但是从语言上看是煽动民意,用“八国联军”这样的词汇来绑架人们的感觉,好像娃哈哈怎么样了,中国人民就会被损害了。这就是个大问题了。在商不言商,谈政治、谈民族、谈感情,这就错了。最让我惊讶的是宗庆后在公开地这样表示的同时,娃哈哈的全体职工代表发表声明,有组织地进行抗议、请愿,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公然写信介入企业之间的纠纷,这是一个完全的倒退。但我现在还没有看到哪个媒体在批判这件事情,至少要批评政府没事别掺和。这里政府所关注的,估计就是娃哈哈在当地设厂能解决当地
记者:目前就中国企业家群体而言,他们的契约精神是一个什么状态?
王巍: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资源、资金和经济实力,更需要商业精神,这是市场最基本的因素,对此我们还缺乏理解。我们要懂得这个最基本的精神,或叫文化。过去我们都讲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这个意思。之所以现在缺乏契约精神,不讲规则,这和我们的整个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会觉得中国人聪明,其实田忌赛马是违约的,赛马是有规则的,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但是田忌却使用了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假使将这种赛马方式放到讲规则的市场经济中就是不讲规则。在与外国企业进行收购的过程中,我们宣传中国人如何聪明、智慧,但是聪明和智慧并不是最重要的,商业契约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底线。拥有了商业契约精神之后再去研究智慧,不能整天研究怎么耍小手段,不讲规则、讲聪明智慧,这是很阴暗的。这次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中国企业
记者: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看待达能事件中引发出来所谓的经济安全问题呢?
王巍:我们现在经常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很快,都感觉很牛,但是,要知道有家喻户晓的金砖四国,我们只是其中一国而已,而世界范围内又岂止金砖四国在发展,大家都在发展,各个国家的状态都很好。其实是中国自己在夜郎自大,觉得咱们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了。但是,看看我国的外汇指标,有多少外汇投资到中国?是投资到外国的子公司里的,却算到我们头上了。问题就出来了,说中国经济崛起,我们用什么来支撑?去年出了个电视大片叫《大国崛起》,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失望,因为没有谈资本主义精神,没有这些市场制度中国怎么能够崛起呢?《大国崛起》中谈到俄罗斯的崛起归结到3个人的个人事业,是他们导致了大陆崛起,这不是开玩笑吗?看完这部片子会让人产生一种廉价的感觉,就是觉得关于崛起的所有条件中国都具备了,我们该崛起了。我认为,没有民主精神,没有真正市场经济精神,这个大国还是发展不起来,全球经济在中国这个地方崛起不等于中国的崛起。大家去年争议我们并购公会搞的一个工商联提案,很多人都说我们工商联提案是打击外资,因为我们谈的是国家经济安全底线,中国经济必须加入全球化才能安全;政府应当大力扶植本土全球化公司,而不是垄断国企;国家安全不是政府的判断,而是市场能够和政府的共同判断,是双方博弈,不是政府自己说了算。过去很多做法都是完全违反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所以,我们强调的国家经济安全,并不是打击外资、打击全球化,我们是要拥抱全球化,要把国家安全放在市场、放在全球化基础上、放在共同博弈的基础上,而不是泛泛的,以国家经济安全为口实,行巩固垄断、保护落后之实。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记者:在现有的市场契约环境中我们要关注什么?
王巍:首先,就是政策博弈的
记者:前不久在天津召开的2007中国国际融资洽谈会和2007中国并购年会,ACG的一些会员参加了,在此前您与天津政府去美国路演,与美国方面有很多接触,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王巍:美国有很多基金都想参与“中国概念”,那他们就觉得很有面子了。我觉得其中很多基金不是很大,但这正是中国需要的,应该把这些私募基金引荐到中国。但是中国人都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