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个人评解:
此段开篇两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提出一个中国文化上永恒的问题,义和利的关系。是义为先?还是利为先?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先哲给出的答案是明确的-和“仁义”相比,钱财如同过眼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句可作为民间对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说的“德润身,富润屋”的通俗解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否定正当财富的意味,只是强调和“仁义”对比而言,钱财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当我们深入体会后面的几句话时,便不难看出作者的真实意思。比如在“作事须循天理”、“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二句中,追求财富如果是通过正当手段,即“循天理”;享受财富时时刻留意不如自家的贫贱之士,即“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在对待财富这一点上就应该在仁义要求之内。通观全段,如果把“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比作古人赞赏的理念,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这种理念的简单阐述。
“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讲的是作人处世要有原则,有方法,循天理而作事,顺人心而出言。有原则才可以立得直,走得正,正大光明,“无欲则刚”;顺人心才可以让人对你有认同感,才可以做到更好的作事,这样才能“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接下来, “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表面看,讲的是对一对矛盾的处理方式,富贵和贫贱;少壮和衰老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同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而已。人生数十载,起起伏伏,有谁敢保证富贵永远,永保青春?贫贱的痛痒,衰老的酸辛不失为一种警示性的提示,同时又符合孟子在解释仁义中提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意。
职场别解:
现代社会中,很多文化成熟的企业/组织,对沟通非常重视。很多企业中推崇Open door policy,管理层的大门对任何内部员工都是开放,下属和上级可以在双方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保持顺畅沟通。另外,HR也经常在公司宣讲沟通的重要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甚至不同部门同一级别的管理人员之间也要经常保持内部沟通的顺畅性。力求下面的员工对公司运营有知情权,下情上达时也可以下情能够尽量保持原始信息状态。但是为什么仍然很多企业仍然有内部沟通居高不下的结果呢?
原因自然有很多,我们简单借鉴一下古人的智慧,可以发现一个重要因素-“同理心”不容忽视。“同理心”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正所谓现代管理学中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愿意穿上别人的鞋子看事情固然好,可是很多人却只是试穿了一下别人的鞋子,几秒钟就脱下来,对别人的立场并没有深入的探询。更有甚者,也许还把别人的鞋子左右脚穿错了,又或许把别人鞋子的前后方向穿错了。这些所谓 “穿上别人的鞋子”的方法,自然令双方产生更多的误解以至于不信任。解决思路在哪里?古人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诚敬”二字。
诚;古人往往“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来形容它,在密室中的作为,自我感觉如同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一样,可见要求之高。诚,首先是自己对自己坦诚,然后才是示人以诚。自我坦诚,要学会自我追问是不是做到了“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有没有利用一己之私而不公行事;示人以诚,才能让别人看出是不是“作事须循天理”。很多管理者自以为聪明,以为下属对自己作的很多事情不了解,从而为所欲为。殊不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聪明反被聪明误。敬,古人讲究的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发自内心的真诚,才会真正做到同理心和换位思考――“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而没有了建立在诚敬基础上的所谓沟通,open door policy要么没有人进来反应问题,要么是进门说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节,促进有效沟通的规章制度能不变成纸糊的门神-吓唬人、聋子的耳朵-摆设?
原文转载自博客:blog.sina.com.cn/lifesurfing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