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神秘"龙虎榜"的盛衰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qihaitao    时间: 2003-7-2 15:34
标题: 神秘"龙虎榜"的盛衰之路
"龙虎榜"曾让不少人感到神秘莫测,记者经过多方追踪,发现这个股市中"偷窥器"的魔影依然在闪现。不过,随着市场监管机制的完善和数据传输技术的进步,昔日风行一时的"龙虎榜"也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没落

    一种神秘的软件,秘密流传于机构之间,它被称作"数据分析的终极利器"。据说,有了它在股市中几乎可以无往而不胜。经过多年的演化,它有了各种不同的版本,但操盘手们习惯叫它"龙虎榜"。

    "龙虎榜"的存在,一直是机构们不愿公之于众的隐讳之事。只有在股市中浸淫多年的老股民才会对它有所耳闻,而见过它真面目的更是少之又少。一些网站在转发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每日涨跌幅超过7%的股票成交前五大席位时,会挂上"龙虎榜数据"的噱头。实际上,这与真正的"龙虎榜"相差甚远。

    "龙虎榜"的真身到底是何模样?在记者获得的一个样本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000001/052300/0100070011/30000/10000/19052003"。它的确切含义就是,2003年5月19日,股东代码为0100070011的账户通过052300席位购入了10000股000001股票,在该帐户中,总共持有000001股票30000股。其实,这组数据还不完全,更为详细的数据甚至可以标明买卖时间和买卖价格。

    可以看出,"龙虎榜"本质上就是获取股票市场的交易数据。它能显示每个账户、每个席位的买卖,以及持仓等情况;可以看见每一个帐户、席位发生的每一笔交易。

    "看过香港的赌片吧。老千经常会在隐蔽处装一个摄像头,用来偷窥对手的底牌。‘龙虎榜’就是股市里的偷窥器!" 一位操盘手这样比喻。

    有了这样的"利器",市场资金动向等于赤裸裸地暴露在"龙虎"榜拥有者面前,在股市中赚取利益自然胜算大增。同时,它也为某些交易者操纵市场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是谁制造了"龙虎榜"?又是谁在使用它?它所提供的交易数据从何而来?目前"龙虎榜"还有多大的市场?经过多方的辗转调查,"龙虎榜"的神秘面纱渐渐撩起。

    渊源:曾经风行一时

    事实上,"龙虎榜"由来已久,并且在机构中曾经风行一时。

    "1998年年底,我在南京一家营业部电脑部工作,主要负责用‘龙虎榜’破解各个席位的交易数据,"小黄,某证券营业部现任经理,给记者讲起了当年的故事,"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席位用几十个号码连续的帐户分散地买股票,我就留上了心。后来的几天里,它们持续地买,我又观察了一下其它的帐户交易情况,发现都是一些散户在抛,我就知道,这个股票有戏了。"

    小黄是个仗义的人,他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了大户室里的一些客户,结果大家一起跟风。但他没有料到,第二天营业部就接到了不知名的电话,被告知,买的太多了,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要求予以配合。

    "这就说明人家也在用‘龙虎榜’,我们过早地动员了大户,就露了馅。"小黄说。

    小黄当年任职的营业部规模并不太大,但也装上了"龙虎榜"。据他感觉,在1996年到1999年这段时间里,"龙虎榜"在机构中应用得相当普遍,一些营业部还私下以提供"龙虎榜"数据为招徕客户的手段。而在此前,"龙虎榜"从出现到逐渐扩散,期间大约有3年的时间。

    证券界老员工老周回忆说,他第一次见到"龙虎榜"是在1993年。1992年有一段时间,交易所曾经公开过所有席位的交易数据,但没多久就停止了。此后,有一家据称是台湾人开的公司开发出了"龙虎榜",并且向一些营业部推销,开价很高,要好几十万元一套。不过,这家公司的动作很快被有关方面发现并叫停。

    然而,制作"龙虎榜"的技术却因此流传开来,市面上暗地里出现了不少版本,据称,最多时达到几百个之众。由于供应的增加,"龙虎榜"软件的价格不断降低,从最初的几十万降到后来的几万,在某些特殊的时候甚至出现过2万元一套的甩卖价。一些身份神秘的人经常向各个证券营业部兜售,而部分营业部也乐得拥有这么一套强有力的武器。

    早期的"龙虎榜"有着极强的解码功能,整个证券市场的交易数据大部分可以尽收眼底。不过,由于数据库技术开发不到位,要想从纷繁复杂的交易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还需要做很多功课。

    记者曾经亲眼目睹过当时的操作方式。在一家颇有实力的机构操盘室中,电脑上就装有这么一套软件,敲入任意一个股票代码之后,该股票所有持股股东的帐号、营业部所在地、持股数量、买卖时间、买卖价格都一览无遗。操盘手每天将这些数据导入EXCEL软件作统计,散户买卖了多少,平均价位在哪里,主力有何动作,在"龙虎榜"的窥测下完全无所遁形。

    正如小黄的经历一样,"龙虎榜"的拥有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交易状况制定出最佳操作策略,跟风或抛售,打压或拉升,市场的反应完全处于眼中。而对于那些并不知情的散户来说,则完全是无心被有心算,一举一动都已落入掌握。

    没落:市场需求减少

    无可否认,"龙虎榜"助长了某些人操纵市场的欲望和胆量。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龙虎榜"近两年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目前市场中虽仍有残存,但总体上已经走向没落。

    记者随机调查的结果表明,如今提供"龙虎榜"数据的证券营业部已经寥寥无几。小黄也证实,从1999年之后,"龙虎榜"能够看到的数据越来越少,而2001年他换了一家营业部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龙虎榜"。

    但这并不代表"龙虎榜"已经从市场中彻底消失。最近,记者从各种途径接触到了3家仍然在出售"龙虎榜"的公司----北京安证信公司、深圳证泰科技公司以及一家南昌的不知名公司。不过,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原因是,"龙虎榜"的"威力"已经大不如前。

    从记者获得的数据样本可以看到,仍然有部分交易数据在"龙虎榜"的窥测范围之内,只是数据量较以往大幅度地减少。样本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已经消失,目前的"龙虎榜"只能显示深圳证券交易所约700个席位的交易情况。不过,"龙虎榜"的统计功能却有了大幅提高,通过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过滤、分析,不少原先需要手工计算的"课目"现在都实现了自动化,甚至可以用直观的曲线走势图来表示。

    由于"龙虎榜"的根本"价值"取决于它的数据量,因此残存的"龙虎榜"受欢迎的程度已经大幅下降。记者接触的几家机构均表示,目前的"龙虎榜"数据量太少,已经不用了:"全国2000多家证券营业部,在沪深两市都至少各有一个席位,有的甚至有两三个,再加上基金专用席位和一些特殊席位,总共有5000个左右的席位,只能看到700个的话,意义不大。"

    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了价格的下落。北京安证信公司的一位销售人员称,去年他们的价格是每年收取6万元信息费,今年由于少了上证所的数据,价格也减半,只要3万元一年。

    "龙虎榜"的销售活动也不再猖獗,安证信的销售人员说,他们这套产品从来不公开出售,只通过熟人介绍口口相传。"在北京不怎么卖,上海的客户也不超过5个。"

    而深圳证泰除了网站上仍然挂着"龙虎榜"的说明,整个公司都似乎转入了地下状态。记者在不久前根据其网站公布的电话,还曾经找到过一位自称做市场的工作人员,但10天后,该公司电话,包括提供的有关手机便全部停机。114查号台说明,该公司电话要求不对外公开。

    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深圳证泰公司注册在深圳宝安北路国际商品交易大厦C51房,但该地址的实际单位却是一家已被查封的石材公司。大厦物业部门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证泰科技。

    公司曾经的办公地址----振兴路新欣大厦4楼也已人去楼空,保安说,该公司已经搬走一年多了,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这门生意看样子做不长了。"一位曾经的"龙虎榜"卖家感叹。

    较量:窃取与反窃取

    从曾经的风行,到如今的式微,"龙虎榜"反映出的是证券市场交易和传输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里面隐藏的,是一场窃取与反窃取的惊心较量。

    我国证券市场诞生没多久就实现了电子交易,作为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电子交易无疑大大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然而,如同任何一个系统一样,电子交易系统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出于暴利的驱使,一些技术高手利用系统的不完善性窃取交易数据,导致了"龙虎榜"的出现。

    交易所每天收盘后会将当天的成交和清算数据通过卫星发送给各会员单位,会员单位通过地面卫星站接收。而"龙虎榜"制作者们利用的手段,主要是通过私设卫星地面站,截获证券交易所与各营业网点的卫星通讯数据并进行解密。

    设立地面卫星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一套完整的卫星地面站,卫星天线、数据接收机和数据接收软件缺一不可。这些器材和软件都是由两大交易所下属的卫星通讯公司专营,原则上必须是会员单位才能购买。

    但是,一些非常规渠道仍然可以让他们得到想要的器材。比如,有时两个证券营业部合并,就会有闲置器材,一台数据接收机,1万元就可以买下。

    此后的工作,就是对数据接收软件进行篡改。原本的设置是,每个营业部的接收系统只能接收自身席位的数据,但篡改后,就可以接收市场所有席位的数据。

    最后,"龙虎榜"的制作者们必须对数据进行解密,这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前提是必须解开每个席位的专用密码。破解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用逆算法,有的用穷举法,还有的甚至利用帮营业部装"龙虎榜"之名套取密码。

    "早期的密码不太难破解,很多营业部怕麻烦也不太更换密码,一旦解开就可以一直用,"一位行内人透露,"而且那时候的交易数据量小,只需占用卫星一个频点。频点就类似于电视机的频道,每台机器同时只能接受一个频点的数据,所以,只要有一台机器,就可以获得比较全的数据。"

    不过,随着交易量的逐渐增加,交易所开始启用多个频点进行传输。这一措施让许多"龙虎榜"遭受了打击,因为只能收到原先几分之一的数据。不过,仍有少数"神通更大"之辈同时使用几台机器进行接收。

    1999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更新了加密系统,密码变得难以破解。去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通知所有会员进行了密码更新,"龙虎榜"上从此消失了上证所的数据。

    深圳证券交易所应用了"天地备份",用卫星和地面两套系统同时传输,对于地面传输,窃取者只能望而兴叹。即使对于卫星传输的数据,深交所有关人士认为,以目前的加密措施来看,想要解开从技术角度而言可能性不大。

    在防范措施越来越严密的情况下,"龙虎榜"走向衰落已成必然。

    思考:让其彻底"黑"掉

    虽然"龙虎榜"现象已成西山暮日,但它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龙虎榜"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交易技术上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市场投资理念的扭曲。在利用"龙虎榜"的人士看来,市场纯粹变成了一种博弈场所,投资不过是更准确地掌握资金进出的动向而已。罔顾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龙虎榜"变成了他们牟取暴利的秘密武器。

    而在法律层面上,对于"龙虎榜"现象的制约和打击则显得颇为单薄。《证券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获利,但对内幕信息的界定却难以适用于"龙虎榜"。只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中,才能找到一条:交易所市场产生的证券交易信息归交易所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和传播。但对于窃取交易记录的行为却没有明确如何处置。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写道:"龙虎榜"的脆弱是显而易见的,任何获取"龙虎榜"数据者都无法回避一个"窃"字。一旦招致法律的介入,"龙虎榜"将面临由灰色转为黑色的尴尬。

    让法律尽快介入,让"龙虎榜"彻底"黑"掉吧!

     

(《上海证券报 资本周刊》 记者 叶展)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