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山高哪碍野云飞

[复制链接] 4
回复
137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24 11: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朝天复年间,  (善静禅师往)中南谒乐普禅师。乐普器重之,容其为人室弟子,仍典 (菜)园事务,力营众事。有僧来辞别乐普,乐普曰:
  “四面是山, 向什么处去?”
  僧不能对。乐普曰:
  “限汝十日内答语,得中即从汝发去。”
  其僧苦思冥搜,久而无语。因经行偶人菜园,  (善静)师怪问曰:
  “上座岂不是辞去,今何在此?”
  僧具陈所以,坚请师代为作答。师不得已,代曰: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
  其僧喜诵,师嘱之曰:
  “只对和尚,不须言是善静代语也。”
  僧遂告白乐普禅师。乐普曰:
  “谁下此对语?”
  曰: “某甲(我)。”
  乐普曰:
  “非汝之语。”
  其僧俱言园头(善静)所教。乐普至晚上堂谓众曰:
  “莫轻园头善静,他日住 (持)一城隍(寺院),会有五百人常随也。”
   正所谓惺惺惜惺惺,乐普禅师不仅欣然收留善静禅师为人室弟子,而且从他的一联妙对中,准确地判断出善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将来必可住持一个有五百人追随他的寺院。而事实也正如善静自己所云:  “山高哪碍野云飞。”他始而弃官出家,继而又从一个菜园管头跃升为京兆永安禅院的住持。他的灵性和乐普禅师的慧眼,同样难能可贵。
   当然,这是他话。当初乐普给那个欲辞此他去的僧人所出的对子,实际上是禅宗的一个话头,所问的正是一种禅机。人的生存境界,永远如四面围山,如何才能获得自由?而自由作为一种意境,其实就是禅宗最为强调的“解脱”。换言之,四面是
 “山”,如何才能解脱出来?
   善静禅师的答对确实很妙,同样言简意赅,且生动形象。只要你是流水,那竹帘再密,充其量挡得住(不悟的)鱼儿,岂能
 阻挡流水的自由?而同理,只要你得道如云,那四面的大山再高,又如何阻隔飘逸的野云?
   问题是,如此回答,妙是够妙,却仍然难以回避这样的疑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毕竟是人而非流水,更非野云,我们如何才能挣脱祖祖辈辈传袭下来的纲常之网、例律之缚而飞得起来?
   或许,不管我们是否能变做流水、化成野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却是完全可能,也是最根本的前提和“道行”。对此,另一名北宋禅师义青的指点,似乎就说的是类似的意思。
  义青禅师说:
   “孤村陋店,别在那儿挂钵停留,佛祖的玄妙关隘,当下飞身而过。尽管如此,已是如同苏秦游说碰壁,项羽来到乌江,怎逃穷途之命?诸位禅僧来到这里,如果前进就落在天魔之手,如果后退就陷入饿鬼之道,如果不进不退,恰又沉溺在死水之中。诸位,怎么才能得到安稳呢?”
  义青禅师自己也沉吟了良久,才接着说:
  “任凭你三尺大雪,压不住一寸灵松!”
沙发
发表于 2007-7-21 14:30:26 | 只看该作者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

 

[em01]
板凳
发表于 2007-7-23 17:16:31 | 只看该作者
西北有高山 孔雀东南飞
4
发表于 2011-9-21 21:00:48 | 只看该作者
坚强所以乐观,悟所以得
5
发表于 2011-11-6 15:06:22 | 只看该作者
山高哪碍野云飞,好句子!!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