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再回顾一下TOC的一些理念,
a. 系统的强弱取决于系统中最弱的一环,这与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比较相似。而之所以我们认为系统复杂,是因为我们没有理清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正如我们看到企业里铺天盖地的问题而不知所措,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一些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管理规律或人际规律等。TOC强调系统越复杂,其内在的简单性越简单,我们改善要围绕制约因素,才会事半功倍。这是TOC解决问题的基石。
b. 局部最佳不代表整体最佳,正如小牛小罗是欧洲足球先生,但并不代表巴塞的战绩是欧洲第一一样。每一局部的行动必须对整体绩效贡献,也就是说,矛盾是不存在的,有矛盾存在,是因为至少有一方的假设(看待事情的出发点)有问题,因此我们要找出背后的假设,剖析真正的问题点在哪里。
c. 空有想法不能解决问题,要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执行力。
d. 即使员工行为不好,不代表他们就是不好的人;经理人以达成局部效益为目标,但我们不能假设经理人疏忽或无能,我们应该假设他们陷入一个冲突中,以至于他们无法正确地经营/管理好公司。Tell me how to measure me, I'll tell you what to behave.
TOC的核心思维,任何一个环的改善不等于链条的改善,局部改善对组织整体而言未必改善,好的整体绩效并不等于好的局部绩效的总和,所以我们无法根据影响来判断行动与决策。
TOC所提倡解决问题的步骤,大致描述如下,
流程 | 问题 | 步骤 | 说明 |
选定问题(找出核心问题) | What to change | 问题意识(聆听顾客的声音) | 问题: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
找出困扰现象(UDE) | 列UDE(Undesirable Effect)清单(可试图在两效应间加新的“中间效应”) | ||
现况树(Current Reality Tree) | 1. CRT是以“因-果-因”的架构描述现状,找出UDE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发掘出KP,作为改善的基础; 2. 注意利用直觉、不忽略任何细节,可采用分类合理存疑(Categories of Legitimate Reservation)来检视:陈述明确性(Clarity)、事项存在否(Entity Existence)、因果存在否(Causality Existence)、他因遗漏否(Additional Cause)、要因欠缺否(Cause Insufficient)、因果效应遗漏否(Predicted Effect)、因果倒置否(Cause-Effect Reversal)、因果交互性(Tautology)。 | ||
结果:得出关键问题(KP) | 若核心问题有多项,可用其涵盖UDEs或占总UDEs比率来排序,或采用系统图+矩阵图的方式来分析排序 | ||
设定目标(找出创意并验证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 How to change to | 冲突图(Conflict Cloud) | 1. Cloud主张不妥协,为确认冲突问题的存在,进一步找出造成冲突发生所隐藏的基本假设,继而透过基本假设去激发有别于传统的突破性构想,达成win-win; 2. 问:我想要什么?对方想要什么? 3. 五要素:系统的共同目标(Objective)、为达到目标的两个需求(Requiremetns)、满足其需求的(存在冲突的)两个必要条件(Prerequisites)、基本假设(Underlying assumptions)、创意构想(Injectinos); 4. 建立规则:a.为了达到“共同目标”,我们必须有“需求”;b.为了满足“需求”,我们必须有“必要条件”。 |
未来树(Future reality tree) | 1. 用以评估构想能否达成预想目标,及找出过程risk,使对正、负面影响有全局认识; 2. 两要素:Injection、有利现象(Desirable Effect) – 一类是已存在的,一类是未发生的; | ||
结果:得出初期方案 | |||
规划措施(订出中程目标及障碍,拟定步骤与执行准则) | How To Cause The change | 条件树(Prerequisite tree) | 1. 找出达成目标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及解决对策的工具,透过事先规划,了解要达成的目标,需要做的事及处理的时间顺序; 2. 三要素:整体目标、障碍(Obstacles)、中程目标(Intermediate Objectives) – 解决障碍; 3. 两种PT:自下而上(为达成“整体目标”,我们必须有“中程目标”去解决障碍;为达成“中程目标”,必须有下级“中程目标”解决“障碍”)、自上往下(我们需要“下面的中程目标”去解决“障碍”,以达成“上面的中程目标”; |
转移树(Transition tree) | 1. 执行工具,提供步骤化的行动准则,循序渐进迈向目标,协助组织在完成一个计划或达成某一目标,清楚地知道行动准则、执行的时间顺序,及产生的预期结果; 2. 四要素:现实状况(Existing Reality)、未实现需求(Unfulfilled Need)、期望结果(Expected Effect)、行动准则(Action); | ||
结果:解决方案 | |||
结果确认 |
上述流程的出发点是“现况图”,我们透过因果关系了解整个问题的现状,找出隐藏在背后的核心问题,选定我们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然后,第一站是“冲突图”。在这一站中我们把“关键问题”转换为共同目标,找通过冲突背后的假设,找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构想”。
第二站,我们用“未来图”来模拟、评估经过“冲突图”所发掘出来的“方法/构想”是否真的能够有效解决“关键问题”,达成理想目标,以及是否会延伸出其它问题。
第三站,我们在确认完“方法/构想”确实能达到理想目标后,接着籍由“条件树”来找出我们在执行这个“方法/构想”以达至“理想目标”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障碍与挑战,以及支撑的中程目标,并依时间顺序建构成图;
最后一站,我们利用“转移树”,依时间顺序把整个构想的执行准则及理想结果建置成图,以作为我们实现理想目标的“作战地图”。
如下,我们建构名为“猪栏的理想”的案例。此案例仅为模拟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流程之用,首演而已,欢迎批判,其中的观点不代表作者本意,请勿针对其中内容砸砖,谢谢。
[attach]78338[/attach]
采用现况图,对现有问题点进行因果分析,得出关键问题是"英语/专业/经验与期望要去的公司有差距",以此关键问题作为下一步分析现状与未来改善计划的"冲突图"的"共同目标"。
从目前的现况来讲,以现在的工作和职位,是可以在专业/经验/人际方面有计划、有层次地改善的,因此这些并非是最关键的东西,所以,在下一步的“冲突图”中我们专门分析关键中的关键:英语的提升。
上面分枝的假设是: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要单独花大量的时间来提升;
下面分枝的假设是:提升自己的其它方面(专业/经验/人际等)需要大量时间。
所以上下两个分枝矛盾。
综合两者的矛盾假设,我们可以这样整合:首先保证工作用时(通过追求在工作中的绝对成长,可以保证自己专业/经验/人际的提升),这是后续个人发展的基石。其次,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与工作结合进来,进行拆分,如可采用下述方法:
a. 工作中多花时间应用英语,如开会、工作计划、笔记等可以用英文实现,锻炼自己的工作英语基础,最重要的是形成英文思维的能力;电脑也可转化成英文版。
b. 需要给客户的报告,自己作成英文版,增加与客户交流的机会,如mail往来、audit陪同等。
c. 工作中客户端文件直接看原版,包括其它一些标准、行业资料等,增加自己所涉及专业中的用语和习惯等。
d. 工作之余多看一些相关性的国外杂志(如HBR)、影印书、网站(如Economist里推荐的一些blog),下载一些英语演讲资料(如OOPS里Seven habits、the world is flat)等,强化自己专业中的英语交流与使用。
e. ......
所以,要达成英语提升的其它目标:需要找一个好的英语指导老师,底线是英文好,最好有共同爱好,或是相同领域(IT等)(当然,最最好是潜在的“女朋友”人选[em02][em02][em02]....)......
从“冲突图”分析的结果,得出“找一个适合的英语指导老师”的“方法/构想”,我们沿用这个结论,用“未来图”来演绎和评估这个构想,是否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
[attach]78340[/attach]
根据我们在“冲突图”得出的结论,用“未来图”来演绎,演绎的结果是,能够解决“现状图”中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条件树”(Prerequisite Tree)分析这个核心问题“英语提升”中所可能遇到的障碍。
[attach]78341[/attach]
"英语提升"中的主要障碍,在于:"自己放不开",平时(包括工作中\生活中)没有发掘更多适合自己的方兴未艾来全面提升自己的水平,这点,我们在"冲突图"环节已有说明,因此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障碍/挑战就是:"放不开自己",和需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英语指导老师"。
最后,我们综合“条件树”中的主要挑战,纳入最终的行动计划中,并建构起如下的“转移树”,
[attach]78342[/attach]
在此“条件树”中,严格的说我们还没有画完,但是我想主要矛盾解决了,再加上工作中“专业/经验/人际等”的提升,辅以英语能力可与目标公司匹配,于是乎我们达到了可以进入目标公司的所有要求,于是乎,根据“未来图”的指导,是否我们“猪栏的理想”就可以实现了呢?
从上述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工具之间的联系,"现况图"得出的"关键问题"是"冲突图"分析的"主要目标",而"冲突图"得出的"解决方法/构想"是"未来树"演绎/推断/评估/验证的"出发点",而经"未来树"演绎为正确的"出发点",则作为"条件树"分析的"主题",经过"条件树"分析得出的"挑战/障碍",则是"转移树"中需要做的"行动",而"条件树"中的"目标"则必须是"转移树"四要素中的"期望结果"。
虫哥,下文呢????
抢个位置先
[em02]太强悍了
受用了
对TOC的认识一直建立在理论上,难得看到如此实际的运用指导.谢谢!
在家园里搜索一下就有很多资讯的.
是么? 过两天有时间好好研究下你们的4R和6P. 看看如何整合一下,不过现在已经有用TOC整合BSC的案例.
谢了!!!!!!!!!
收益匪浅啊!
谢谢!
期望以后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贴!
刚出去几天,山野老弟就“闹成”这样。所谓天上一日,人家数年!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也要搞几个凑凑热闹一下。闲着也是闲着。
最近没事,建了一个网站www.tocchina.cn 请各位指教。
非常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谢谢!
刚出去几天,山野老弟就“闹成”这样。所谓天上一日,人家数年!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也要搞几个凑凑热闹一下。闲着也是闲着。
最近没事,建了一个网站www.tocchina.cn 请各位指教。
changqing 兄过誉,我这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贻笑大方了。你可是去过神仙日子去了,我们都还望着你的葡萄酒呢,呵呵...
不过辛苦辛苦,至少在去前还是给我们来了一道大餐.待得闲时多为我们分享些好东东,若得如此,实在是此贴最大的收益呀。。。幸甚!
learning!
thanks for sharing!
谢谢。请继续。
新名词 TOC,我会记住的
写得真不错.
看得有点昏睡.呵呵
写得真不错.
看得有点昏睡.呵呵
兄弟,在你的前一个贴子上我的态度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做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本就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实现,看你个人选择而已.
对我来说, 学一些东西看一些材料, 总得是应用几次才能有所体会. 正所谓器不嫌多,皆有用.
我又落后这么多了,都不知道TOC是什么东西了!!!
呵呵,这些理论或则经验沉淀也想人一样啊,后浪推前浪!要赶紧去学习了。
太专业了。
兄弟,在你的前一个贴子上我的态度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做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本就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实现,看你个人选择而已.
对我来说, 学一些东西看一些材料, 总得是应用几次才能有所体会. 正所谓器不嫌多,皆有用.
抱歉。我还是很佩服LZ的钻研精神。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