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推荐]周总理经典妙语 [打印本页]

作者: chiyuxi    时间: 2007-6-13 10:14
标题: [推荐]周总理经典妙语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作者: chiyuxi    时间: 2007-6-13 10:16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作者: showshow    时间: 2007-6-13 11:40

妙语连珠口才棒极啊


作者: yuanfn001    时间: 2007-6-13 12:46

总理的睿智往往能让我感到惊讶,周总理也是我崇拜的偶像,感谢楼主发贴


作者: chiyuxi    时间: 2007-6-13 19:42
多谢大家点评,也是无意中发现真的很钦佩周总理!特别感谢kqc222的投票,希望有机会置顶
作者: ziyue    时间: 2007-6-14 08:26
总理温文尔雅,言谈举止充满睿智,更具伟人风范,是我从小就崇拜的人!
作者: disint    时间: 2007-6-14 09:09
周总理的口才那是没得比
作者: sigua    时间: 2007-6-14 09:33
叹为观止!精彩绝伦!
作者: 杞苓    时间: 2007-6-14 09:55

好敬佩伟大的周总理!!

[em17][em17][em17]
作者: dzqiang    时间: 2007-6-14 11:03
第三句说得不错哈,就应该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厉害!
作者: 我爱十一郎    时间: 2007-6-14 12:32
经典与幽默都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流露,挺佩服周总理的机智.
作者: 帝国之梦    时间: 2007-6-14 13:03
周总理啊,就是周总理
作者: 厚德尚    时间: 2007-6-14 13:13
没有一声巨响,世界是不会理会你的!!!!!!
作者: kingmiao    时间: 2007-6-14 13:35

这是一九六五年的一天,非洲某国元首携夫人到访我国,由周总理陪同检阅我人民空军,来到我爸他们部队。我爸他们部队五、六十年代经常有这种任务,很有经验,接待起来也有固定模式,无非是飞行表演,接见飞行员,之后照例是——撮一顿。地点嘛,就是空勤灶,厨师呢,还是那帮人,也就是说,我爸他们空勤灶的厨师是国宴级的。

  检阅一切正常,飞行表演得到了元首、夫人及随员们的一致称赞。表演后照例是总理带着外宾接见飞行员,说实话,我爸他们见的中央首长不少,有威风凛凛的,有文质彬彬的,也有爱理不理的。但这些飞行员们最喜欢的就是周总理了,套句我爸的话说就是:“没压力,不紧张,舒服。”大概有点如沐春风的感觉吧。

  这一点从各种回忆文献中能够得到证实,总理这人的个人特质套句大俗话来形容,就是平易近人。不论是邢台地震慰问灾民,还是到大庆跟工人吃高粱米,他都表现的那么自然质朴,这决不是可以装出来的,那是一种本色的流露。对这帮飞行员来说,见到毛主席是心潮澎湃,激动失眠;见到周总理,应该是象来了个德高望重的亲戚。

  接见完之后就进了食堂,有七、八桌饭。我爸光荣的坐在总理隔壁桌。宴会开始,总理致辞,来宾致辞,之后就开动。毕竟不是正式国宴,没那么多繁文琐节,大伙吃的都挺高兴。这元首和元首夫人也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了,都是老熟人,宾主气氛非常融洽。这元首夫人为了对伟大的中国人民表示尊敬,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用筷子,虽然谈不上熟练,但还可以对付。据说这使筷子可以锻炼大脑和身体协调能力。现在经常在中餐馆看到老外把一双筷子用的是上下翻飞,指哪打哪,使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自豪不已。

  这天有一道我国著名的餐前菜——油炸花生米。外宾们爱吃,纷纷品尝。这元首夫人夹了一粒送到嘴里,刚吃出滋味,想再接着吃,这筷子就不听使唤了,这花生米怎么也送不到她的嘴里,这三夹两夹吃不到口,夫人就急了,没顾的上多想,欠起身伸手就抓了一把。花生米抓到手,夫人也想起这是个什么场合了,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就在这左右不是的关口,只见总理也伸手抓了一把花生米,一边说:“这个方法好呀!方便!”之后若无其事的跟旁边的人接着聊起来,一场尴尬就这样化于无形之中。

  我爸现场目睹此事,事后提起,总是说:“人家总理的那个反应呀!咱们比不了。”

  时光如梭,父亲讲的这件小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年龄越大对总理越是佩服,这种急智,没有长期的外交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沉淀是涌现不出来的。而这一切我们的总理做的是那么自然,真可谓:大道无形。

  类似的事情,总理遇见的不知有多少,在建国前、新中国成立后、文革中,无处不见到他这种处事的睿智,够我们这些后生学一辈子的。

  正是:千古风流,任人评说,记忆永在人心!

———摘自《父亲的空军生涯》


作者: 风行空谷    时间: 2007-6-14 15:13

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政治偶像的


作者: 青晨露露    时间: 2007-6-14 15:39
真是绝了,可以把话说的滴水不漏
作者: xiaohu_zfx    时间: 2007-6-14 16:43

我的一生绝对偶像!


作者: 華    时间: 2007-6-14 17:46
我们人民的好总理,充满智慧的总理。周总理的妙语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 蓝色阳光    时间: 2007-6-14 21:17

人民的好总理,很崇敬!


作者: 联华策划    时间: 2007-6-14 21:36
接着发扬 发扬 发扬!!!!!!!
作者: coynary    时间: 2007-6-14 22:07
佩服这种急才,看了真让人长骨气。
作者: liugmwx    时间: 2007-6-14 22:28
在中国外交史上没有他就不可能有当时那么好的"环境"
作者: brm18    时间: 2007-6-25 10:47
经理的温文尔雅,言谈举止充满睿智,临阵不慌,反应迅速,让我们佩服亚,我们在工作、社交中也要学习总理这种富有幽默且有含金量的话!
作者: zhongwlei    时间: 2007-6-25 16:28
怀念周总理,祝祖国更加伟大。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