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花了一天时间整理了蓝海战略里面的观点,两天时间用蓝海战略来分析立顿的成功,可惜没有什么人回应。心中有些难受。
今天到栖息谷搜索了一下“蓝海战略”,发现人们对蓝海战略的讨论集中在一篇“我读蓝海战略”的贴子后,也就是说,在此之后,人们对此就失去了兴趣。的把贴子和所有的跟贴都看了一篇。
基本有以下两种观点:
认为蓝海战略言过其实:包括质疑蓝海战略的有效性(主要是经验的总结,还缺乏理论指导下的成功案例)
认为它把简单的道理说复杂了(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非要用一本书)
认为是新瓶装旧酒(认为书中说到底就是要重视顾客、要创新、要差异化)
认为这是一时跟风炒作
认为蓝海战略有道理,可以开拓思维:比如changqing说的,蓝海战略提供了思维的过程,思维过程决定思维质量。
我认为蓝海战略的几个贡献
第一:提出了一套思考战略的思路:为了避免行业内的直接竞争,分析行业中的非顾客,运用剔除、减少、增造、创造四步动作寻找到非顾客的共同需求,找到重点突出、与众不同的且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分布战略。
第二:将这一思考形象地提炼概括为蓝海战略,很多人对这一点不齿,认为这是在玩弄概念。但我这样认为,蓝海战略本身就创造了蓝海。因为人们是用语言进行思考的,没有语言,人们就没有办法思考,当这样一个叫“蓝海”的东西进入我们的大脑,我们知道它指代的是什么的时候,它才存在。没有语言,我们只有弗罗依德所说的“生”的欲望和“死”的欲望,我们不会知道爱情、亲情和友情有什么区别。从这个意思上说,“蓝海”激发了人们主动去思考价值创新可能性,就像金宏伟在有效的思维里提到的“观察方式决定观察结果”,当“蓝海战略”一词出来之前,我们无意将红海和蓝海对立起来,当我们有意地去思考红海和蓝海的差别时,蓝海就出来了。就像女权主义者波伏娃说的“女人不是生来就有的,女人是变成的”,男人和女人生来是不同的,但却不是对立的。
第三:提供了一种减小创新失败风险的方法。很多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阻碍创新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失败的风险。只有降低了这种风险,创新才有可能顺利推进。对于如何减少蓝海战略失败的风险,它提出了一些方法:战略视觉的四个步骤,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不明确、不新颖、难以沟通交流的战略;强调人们的基本的共同的需求,以避免走入小的“niche”.比如在分析战略布局的关键因素时,它说“各个市场的顾客都有一套基本的需求,并期望相似的服务。如果你满足这些普遍的需求,客户将很乐于放弃其它要求。只有在这些基本需求不同时,才谈得上地域的差异。在找出非顾客后,要“先考虑共同点,再考虑差异化;先考虑整合,然后才是进一步细分。”又比如,战略执行的要考虑“蓝海创意指数”,即购买者的效用、价格、成本和实施。这些方法和工具不一定成熟,但对于我们减小蓝海开发失败的风险是很有益的。
第四:提供了一个视觉化思考的模型——战略布局图,其实我认为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价值的战略布局图”。视觉化意味着什么?战略管理指南莫过于执行战略,而执行战略莫过于是员工懂得战略。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定义和解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如何去执行呢。
昨天晚上睡觉前,忽然想起了两年前学工商管理时接触到的平衡计分表,当时听得二五二五的,其实它的思维方式很简单:简单说来,平衡计分卡表明了企业员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学习和成长角度),才能创新和建立适当的战略优势和效率(内部流程角度),使公司能够把特定的价值带给市场(客户角度),从而最终实现更高的股东价值(财务角度)。但是如何执行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很多公司把这一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咨询公司。同样,蓝海战略尽管看上去也很简单,但它的难点在于如何科学地,而不是拍拍大脑地去确定“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价值。如果只把《蓝海战略》当作一种启迪思维的书,那它与市面上很多的流行畅销书籍无异,如果真正想要开创和执行蓝海战略,我的建议是把它当作一本需要练习的书,主动的发现身边正在或曾经开创蓝海的企业,用蓝海战略的思路,画出它们的价值战略布局图,真正熟练运用这种方法。练习,以学习其中的方法,这正是我当初写下《用蓝海战略分析立顿茶包的成功》的初衷。
众家人有读<<河殇>>吗 ?
蓝海战略确实被很多人误读了,我本人以前也误读了。
上期《经理人》杂志专题就是研究蓝海战略,我看的很认真,发现以前草草读过的蓝海战略以及很多反对的言论,都是没有真正读懂。
抽时间可以看一下1
楼主看来是把蓝海战略看了N多遍了。的确提出的心得不错,蓝海就是要真实的去做分析,做图表才会有收获
其实说白了蓝海是有分“内蓝海”和“外蓝海”之分。
只是好像更多人注重了“外蓝海”而已。
不过这个理论的确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方向。
很多理论其实很多人自己随着时空的经历都能总结出相关的理论,只不过没有成为相关系统理论。
也不难怪当年拿破仑感叹几千年前中国孙子兵法总结的很多内容与他自己总结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了。[em09]
我看蓝海战略也就看了1/5,就觉得有点一句话能说明白的非要编本书骗人的感觉。看了你的文章,感觉自己可能真的对蓝海战略还有误解或还没深入进去,我觉得你这样研究学问才是真正的研究学问,值得大家学习。
不过就该书的价值而言,编成一本书确实有些多了点,也许作者是好意想用最简单最详细的文字让尽可能多的人去理解,但实际上我认为这种不理解的人就算你写成史记那么长也不会理解,能理解的人也许用更精辟简明些的文字,编成20~30页的小册子就够了。
偶最近在研读!仔细认真的看,做好心情随想
很不错的一本书
有时间一定看看!
模模糊糊的读了一些,但好像没有看到精髓的东西!
谢谢LZ !
这次应该好好看一下了恩!
它提供了一个分析思路,可用于实践.但我们真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好的管理\创业原理是简单的,但简单的那几条原则做起来很难,因为我们坚持不住.
蓝海战略并不是全新的战略理论,是从新的角度分析的理论系统。
蓝海战略与波特的竞争战略相比,没有形成严格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多内容并没有独立于现有的其他战略理论。
企业的管理不能迷信某一个理论或理念、方法,要学会扬弃,只有适合的才是有用的。
有好的思想和好的论证找到突破红海的另一片海洋,但时时不敢用实践来论证,那也会慢慢的变成死海。即使失败了你也曾经走过一片海洋。感谢家人对蓝海的进一步述说。受益非浅。
[em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人并不是贬低蓝海战略,当初看的时候也觉得很好。而是想说,作者可以用蓝海战略的思维来诠释一些案例。也就是说,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提炼出了这套理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理论能应用吗?
比如,针对汽车市场,作者能应用蓝海战略提出什么战略呢?从别人的帖子里也看到,当作者受邀来讲学时,针对观众的提问,往往只能回答“请自己摸索”(或诸如此类的话)
延续LZ的立顿的帖子,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应用蓝海战略为中国茶企业设计新产品,你会得到什么战略?
分析别人的成功案例,得出成功的经验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炼出的经验能够应用在新事务上。(个人观点)
其实,本人对类似的理论也很感兴趣。
上EMBA时,教人力资源的美国教授自豪地说自己写了几十本书。不过,看了他写的书,发现一个写书的步骤如下:
1、找学生调查几家最优秀的公司,以及几家最差的公司。往往采用调查表的形式。
2、比较他们在调查表上反映出的差异,总结成条条框框;
3、把条条框框写书,书名为“走向×××”、“××的秘密”、“××的诀窍”、“优秀企业应该是这样的”。
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出书无数。
呵呵,这样说有点偏激。不过,这确实是管理学术界的惯用做法。
人云亦云不太好,但是先模仿再创新吧。
我觉得可以将《蓝海战略》与特劳特定位理论联系在一块研究研究更有收获些,有很多内容它们是互补的。
不过这两本书我都没有看全,楼主一提醒才想起来,只能以后抽时间再好好研究了。呵呵
严重同意楼主,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没有蓝海,蓝海只是红海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
刚在网上订购了这本书,还没有到手,但是看到大家的不同观点,还是让我有决心看懂这本书。再来讨论。
蓝海我只见过该说封面,却未认真看过,但看了前面几楼的分析,觉得蓝海应该是个比较有争议的书吧,有缘的话,我会选择看的,
概念的一种翻新,深入研究的不如浅俗的理解更好一些。。。
正在看着。。。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想我对《蓝海战略》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谢了!
[em17]蓝海战略没怎么看,不过长尾战略讲的也不错,可以加以比较综合运用
感谢以下
赫赫
[em01]谢谢分享,受益良多!
有点道理啊
呵呵
[em05][em01]解放300万房奴的终极智慧--如何运用少量的资金炒房:
1,低价买入:
房产一般存在“市场价”与“合同价”两个价,当你与房东商定“以租代买”的“买价”时,如果可以通过谈判技巧压低“买价”,那么你实际上就已经实现了一种利润——低价买入差价。这种利润最后将通过“买家”支付的“合同转让费”来实现。 所以,你要记住,最“暴利”的房地产投资环节就是“谈判”,几分钟也许就可以实现几万的收益。
2,地段升值:
一般情况下,房产都会随城市建设发展而升值。如果选择老区,升值空间小,选择城乡结合部地域
3,高价转让
房产增值
交易增值
文章摘自《房神秘笈》
分享链接http://www.fangshenmiji.cn/11821
想起来看《赢在中国》栏目很多选手都说要开创新的蓝海,可是每每这样说过之后,评委的几个简单的提问就将他们打回红海之中
我觉得蓝海不是一个口号,更是种思想和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下行动,就像LZ说的,要去练习
战略趋势图是个很直观的战略反馈与对比工具!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