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由小型服装工厂管理引发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x768    时间: 2007-4-29 18:50
标题: 由小型服装工厂管理引发的思考

2007-4-29

在服装产业链上,一些小型服装生产工厂,相比与著名品牌和大型工厂,虽然微不足道,但在那些产业集群区星罗棋布。研究它们的历史,可以窥探出一部丰富的服装产业发展历史,以及它们曾经的或辉煌或惨淡的过程所留给人们的鲜明足迹。

前生今世

世界范围内的服装工厂诞生,源于手工裁缝在欧洲工业革命期间的突破,一部全球成衣史,印证着机械革命的发生和快速前进,衬托着社会化组织和生产大背景。而中国服装工厂发展历史与社会变革休戚相关。上海,青岛的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近代工业产业上可以著书的一笔,尤其在机械规模生产的背景下,材料能源丰富,廉价劳动力足够,市场巨大的中国无疑成为了世界产业链条中,被资本所关注的重点。曾经教科书上的包身工故事,从资本及能源角度反映出了当时中国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

当中国大门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徐徐打开的时候,中国再一次成为全球成衣产业上重要的一环,大规模的生产转移在华夏大地上演。材料采购与能源采用,劳动力使用,降低综合成本成为生产转移最核心的驱动力。当港商在广东建立一批规模生产工厂时,家庭作坊及小工厂也随之起来,构成了产业集群的生产体系。

小工厂的现状与改进

小工厂的来源主要有几个方向。首先一部分是依附于大工厂的家庭作坊,以二三手订单或简单的加工为主要业务,在经历过艰辛的积累过程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小规模的工厂。其次一部分是由从事档口批发业务的经销商,因不满足于外发订单的生产和控制能力,从而进行投资开设的小规模工厂,主要为其批发业务做支持;还有一部分是贸易公司参与的工厂,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规模订单的生产。

小工厂较低的订单利润率,紧张的运作资金,较高的消耗率,决定了在它迈入成熟,快速反应的规模工厂之前,必须多方面开源节流,以保持足够的“积累率”,从而进入下一个发展期。

就笔者之前在工厂工作以及近期在亲友工厂驻厂所体验的经历来看,小型工厂的发展瓶颈主要问题在于“生产成本,速度及质量”这三者的控制上。一个稳定的,高速成长的工厂,将成为以后保障品牌竞争的关键竞争力之一。

那又如何获得这些基础竞争力呢?

首先,需要建立起贯穿整条生产线的,能够简单实施的品质控制流程。小型工厂通常是家庭夫妻经营,管理和生产的基础是建立在个人的经验之上。这样的作业缺乏整体的管理性,以及不能够适应繁重订单情况下的生产运作。最终导致返工率高居不下,大幅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毛利润。解决方法是:聘请大厂出来的成熟管理人员,标准化生产流程,甚至运用KPI(关键绩效指标)来考核。但问题出来了,夫妻经营的工厂主,很难接受这样的理念和做法,他们需要立马可以见效的方式,需要他们能够看得见的“管理”,同时不太愿意放权给其他人。

其次,有效的生产计划不可或缺。在最近的工厂期间,发现一个月产3-4万件春夏装的工厂,却没有可视的生产计划,采购,验货,出办,开裁,车缝,尾部,验货都在老板或老板娘的脑袋中,加上沟通不畅,质量问题和货期延迟是经常的事情,因此工厂也经常因为这被要求赔付“飞机费”(工厂交货误期,会被买家要求赔付10元/件左右的空运费用),造成“单多赔多”的境况。

再者,控制质量。因为小工厂这样经营的状况,通常会在采购方面产生一定问题。比如面料采购,通常老板控制着所有采购,同时对于面料验收基于经验,缺乏专业性,及缺乏制约的采购—验收流程,导致最后QC阶段通不过,因为面料存在偏色等问题。解决的办法:质量控制,请专人负责采购和验收过程,老板只负责流程监控和财务支出。

第四,及时回款。小工厂的客户通常是一些贸易公司或转手单。因为工厂主的意识问题,未能建立同客户回款方面的有效方法。工厂一拖单,通常会按照合约被赔付,而工厂的货款或加工费通常会被较长时间拖延。原因是,一方面,小工厂在客户面前处于弱势的谈判地位;二是工厂主通常对于前期的合作事宜缺乏预见,导致合约中出现的尽是霸王条款。

以上这些都是基于控制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角度考虑的。而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一个小型工厂要有长远发展,更需要在开源节流的基础上,考虑自身的定位,建立更有效的盈利和发展模式。

在工厂具有一定的接单能力和客户数量之后,基本具备了“时尚流行紧跟“的能力了,主要的资源有:版单数量,以及对于各类加工品牌所流行产品品类的跟紧能力。如果稍加运作和资源整合,这两个资源足可以让企业在批发流通环节有更多的拓展和可能。这意味着工厂向终端,向市场伸出了自己的影响力。所以,向终端,向流通拓展,是工厂发展的有效一个方向。我称之为”反向延伸策略”,因为知道很多工厂都是由流通来控制的。

工厂的核心本质是“质量,速度和成本”的最优化。但基于能源,劳动力,生产技术等条件的工厂发展在经历一定发展后,面临着成本大幅增加,劳动力欠缺等问题。这样区域化内的产业转移成为了必要的手段。关注产业的都知道,2006年安徽成为了行业焦点之一,那就是很多广东和浙江的生产工厂转移到安徽境内,因为那里有充足的能源,土地,劳动力,以及因期待发展所被赋予的优厚政策。其实这一点,早在世纪初就在上海部分服装工厂体现出来了。上海西郊部分工厂纷纷到江苏苏北地区圈地设厂,一方面是实际运营的需要,另一方面已涉及到资本运作的形态。上海的服装厂到苏北设厂,带去了成熟的工业体系,带去了足够的就业机会,带去了盘活当地经济的可能。因为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可以预见的利润性,工厂投资方则借助于银行资本,为自己的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工厂—政府---银行形成了一个体系的发展链条,一荣俱荣。工厂主也因为这样的运作,甚至获得了被当地政府聘用为副县长的荣誉。由此可见,必要的产业转移和资本运作点,是快速推进工厂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然,基于对于工厂业态,以及中国品牌运作能力的实际了解。本人是不建议工厂轻易地上品牌运作。因为我知道,好多批发转品牌,生产转品牌运作的企业,他们过得远远没有做当初批发或生产时候那么轻松,赚得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在全球化一体的产业中,坚守自己的核心能力,维护高速扩张,远远要比“光鲜地尝试”来得实际和富有意义。

当我们看到英伦贵族奢侈品品牌Burberry因为转移生产地而被部分忠实消费者所放弃,当我们看到日本的“无印良品”被挑剔的欧洲消费者所接受。需要想想地是,在全球的版图中,我们该建立如何的实际影响力。突然想起了吴海燕老师曾经说过的:没有必要再去强调杭派女装,时装和时尚是不分地域的。是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建立和维护独特的价值感。一如CHANEL的”品牌奢侈感”,ZARA的”快速平价时尚”。


作者: aicy1120    时间: 2007-4-30 09:19
受教了.谢谢~
作者: xmy2478189    时间: 2007-5-5 09:50
从企业实际问题而引发出来的思考,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好!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7-5-12 07:56
楼主太博学了。没有看懂思考的是什么?
作者: xus    时间: 2008-1-3 19:54
文章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作者: wanfengwo    时间: 2008-5-9 23:16
我现在的状况就是楼主说的这种。但是更惨的是我做的服装加工更特殊需要外包到各家各户。所以一遇到大单就会出现楼主所说的,质量,工期延误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想改善状况但老是觉的困难丛丛。
作者: cooyoo    时间: 2008-5-10 17:19

据我了解,近几年来,在广州这边儿,有很多做批发的服装公司,都在准备在一两年内推出一个自己品牌..当然,也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迟迟没能开始..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是从批发开始做品牌的,前期投入真的很大,从招商策划,到后期掊训销售,一切都顺利,但是,一年后,因收效甚微,老板开始动摇..而这时候要维持,需要老板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这时候也是看问题最全面的时候了~~一般说品牌看能不能做下去,两年就知道了...成功的环节,不成功的环节,完全的展现.只能说,当种种问题出现的时候,需要很明智的管理者..

对于加工厂(制衣厂)出现的问题,真的是需要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去引导,去筹划,去安排..我以前接触的工厂就是因为生产经理的不到位,使得货期严重滞后..春季过了,但生产却还在确认春季产品的产前板,错过了销售的最佳时间,造成了很严重的库存...楼主的文章虽有解决的办法,不过,要做起来还真的有些难...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