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思维导图不是很熟悉,请各位帮忙看看这文章的质量
多谢多谢
作者:孙方
人们常说,人类发明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对人类的一种本能或功能的延伸。人类发明哈勃望远镜,是对人眼的延伸;人类发明手机/电话,是对人耳和嘴的延伸; 人类发明汽车,是对人脚的功能的延伸;人类发明起重机,是对人手的功能的延伸;那。。。人类发明电脑呢?是对人脑的延伸吗?可是有谁敢说,电脑简化了我们的脑力工作了呢?
今天要和大家谈的是一种全新的办公方式和全新的思考理念。
在 谈这些内容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翻翻曾经用过的草稿纸,或看看会议室里的白板,还有书桌上的便签,似乎有点什么启示吗?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时——我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尤其是当我们大脑高速运转的时候,当我们思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时候,当我们激动的想把一个好想法传达给别人的时候 ——呵呵,我们其实写不了几个字的。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画了一些图,仔细的看,会发现这些图其实是有共同点的,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模式。当然,生活中充满学问只是缺乏一颗好问之心。我们平时都不会注意这些东西,很少有人专门去总结这些。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在进行着一种“可视化思考”,你的大脑比你清楚。
可 视化思考是一种全新的办公理念,可能你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理念,但是,当你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的在使用这种理念。但是,英国大脑协会主席托尼· 巴赞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这是一个伟大的概念,他从理论上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大脑的使用有技巧可言。巴赞曾经见过一个朋友的女儿,她上课特别认真的记笔记,但是成绩就是提高不了(这个在中国太正常不过了),于是巴赞责备了小女孩记笔记太认真,让她放弃这个体面而整洁的习惯,改用 随意乱画式,很快她就发现,听课更容易懂了、老师讲的更生动了、成绩上去了。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节省下来的精力全部投入了“听课”上。
这 是可视化思考的一个典型案例,他告诉我们少许技巧就可以让大脑放下负担,达到无限创意的状态。如果你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可视化思考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正式开始研究了,我研究问题都是采用极其简单和有限的方法(因为智商比较低),这样正在读我文章的你也不用把思路绷的太紧,我们都放轻松点吧。我们只来看可视化 思考的特征和模式。
前面那些图的主要标志就是关键字散落在纸面上(或白板上),这是第一个特点,关键字的最大功效在于组合,这个Google比我们理解的深刻,如果一个关键字能表达1分的力量,两个就能表达4分,这是一个3维的递增级数。
第二个特点是它们往往呈发散方式展开,这是人大脑的样子,树突的组织结构,人们常说真正的画家其实都是在画自己,大脑是真正的画家,所以他画出来的东西也是特别像自己。
第三个特点是关键字与关键字之间存在联系,表达联系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种,但联系的实际种类却只有两种,一是类属关系(常常被称为父子关系),二是非类属关系(又是也叫弱关系)。不信你自己找找,除了父子关系和弱关系外,关键字还有哪些关系?
第四个特点就 是你不自觉的就找到了三个帮手,他们分别是线条、形状和颜色。形状往往表达本体,线条往往表达联系。当然最后那个帮手不是随时都能跳出来帮你的,如果用软件就好办多了。所以很多培训师包括巴赞,都建议作为你的大脑的唯一仆人的你,应该为你的主人准备好几只彩色笔,这是激发潜意识与创造力的最低成本的手段 了。
第五个特点,也就是我现在正在用的技巧——数字 的技巧。你会发现你写出的关键字大多被在前面加上了一个数字,它们大多标识一种时间序、重要程度、优先级,或干脆就是简单枚举,仅作计数之用,更复杂的数字可能被用来表示精确时间和百分比。总之,这些数字是思考的魔法,它帮你立即理清思路。
无论如何,这五个特点都不是为了美观,它们都是可视化思考的工具。但最终,如果这些思维图要被别人分享时,你也可以添加图片和照片,让思维图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成品,而不是半成品。“一个青年,畅想在艺术的海洋里,那些光影,那些线条。。。”
现 在,我们已经从特征上分析,得出了什么是“可视化思考”。我们常常不自觉的就在用可视化思考的理念工作,但是我们只觉得自己在画图,这些图(可视化思考的成果)被我们称为思维图,大量的思维图如果不加整理就只是一个过程了,有心的秘书会把老板的这些思考过程装订成册,保存起来。你有这样的帮手吗?如果有, 现在这些工作簿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把它们打开你就会从中找到一些模式,模式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但它没有形态,只有被总结和概括,还有名字。可视化思考也有模式,有些人把它总结了出来并取了名字,其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模式被称为“思维导图”,它是360度发散结构的;另一种形似鱼骨头的被称为“鱼骨图”;一种2维的被称为“矩阵图”;其它的还有“组织结构图”、“树状图”等等。
等 等,打住,不会觉得被我骗了吧,我可不是思维导图的推广员。我要说的不是大家来学习画这些图吧,这可不是学的,这不要学,你的大脑天生就会。人天生就会直立行走,但是狼孩就不会,因为他长期不用这项功能,就退化了。可怕啊。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可视化思考,但是如果长期不用,就会不灵,人就会失去思考的勇气 和激情,失去创意的源泉,失去创新的动力。所以你需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放松,放松你的大脑,让它呈现在beta波的状态(有点学术了啊),找回大脑的本 能。“日画思维图300张,不辞长做地球人!”正如郑渊洁对孩子们说的:“去玩吧,今天别写作业”。
最后这个理论距离完备性还差最后一件事情,读者可能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了。如果我长期使用可视化思考会培养良好思考的习惯吗?我不是脑科专家,不能给你标准的答案,但是我只相信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头脑一旦到达一个全新的层面,就再也不会回去了。”
但 是,这一切美好的发现,都会因为我们的下一个发现而变得不美好起来。现在请打开您天天为伴的电脑,看看里面有多少思维图?答案很可能是:一张没有。回到我们在本文开头时的那个问题。电脑不是对人脑功能的延伸,因为它丝毫没能表达人脑的功能和意图。而电脑仅仅是对人脑思考的结果产生一个呈现和组织, Word/Powerpoint这两个办公最常用的软件,它们已经成为其它办公软件模仿的对象,但仍然只是线性的呈现文字。它们把办公的结果从纸张搬上了计算机屏幕,于是人们就从提笔忘字转而到了“打开Word忘字”,看着白白的屏幕,一句话也写不出来。友人说人类花了200年关闭你的大脑,而我说不是,人类只花了20年就做到了。人们仅有的办公软件已经足够“办公”使用了,人们不需要新的办公软件,而是需要新的“可视化思考”软件,需要软件来帮助人们理 清思路——理清思路带来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进一步就是提高效率。
我想说我最近读了本书,是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写的《未完成的革命》。 书上说汽车革命已经结束,它结束的标志就是我们随时可以为汽车加油和买新零件安装,这是因为汽车已经被标准化了,而计算机软件的革命尚未完成,它完成的标志一定也是这样,软件可以随时被扩展、购买零部件、和安装,这一切都只需要普通技能。我的观点是,软件的革命已经进行了至少20年,但它仍然才刚刚开始,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变革来将革命推向高潮,这个变革是对以往变革的延续,但却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全新的力量。我想说,思维导图软件已经有了很多, MindManager和FreeMind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它们太像了,是同一种软件,所以这场革命尚未结束,只有全新的产品的到来才能结束它,开启新的篇章,而这种产品,它将不再只是“思维导图”软件,而是“可视化思考”软件!
个人认为主题不是很明确,但是内容对我们很有用,特别是对可视化思考的几点建议值得学习!
我对思维导图不是很熟悉,请各位帮忙看看这文章的质量
多谢多谢
作者:孙方
人们常说,人类发明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对人类的一种本能或功能的延伸。人类发明哈勃望远镜,是对人眼的延伸;人类发明手机/电话,是对人耳和嘴的延伸; 人类发明汽车,是对人脚的功能的延伸;人类发明起重机,是对人手的功能的延伸;那。。。人类发明电脑呢?是对人脑的延伸吗?可是有谁敢说,电脑简化了我们的脑力工作了呢?(这个提问与前面要论点不一致)
今天要和大家谈的是一种全新的办公方式和全新的思考理念。
在 谈这些内容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翻翻曾经用过的草稿纸,或看看会议室里的白板,还有书桌上的便签,似乎有点什么启示吗?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时——我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尤其是当我们大脑高速运转的时候,当我们思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时候,当我们激动的想把一个好想法传达给别人的时候 ——呵呵,我们其实写不了几个字的。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画了一些图,仔细的看,会发现这些图其实是有共同点的,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模式。当然,生活中充满学问只是缺乏一颗好问之心。我们平时都不会注意这些东西,很少有人专门去总结这些。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在进行着一种“可视化思考”,你的大脑比你清楚。(这种概念理念也好是不是定义得太简单,在没有接触思维导图前的人,致使用一些草图来进行交流,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样是作者定义的“可视化思考”吗?)
可 视化思考是一种全新的办公理念,可能你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理念,(你没有听过就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吗?)但是,当你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的在使用这种理念。但是,英国大脑协会主席托尼· 巴赞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这是一个伟大的概念,他从理论上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大脑的使用有技巧可言。巴赞曾经见过一个朋友的女儿,她上课特别认真的记笔记,但是成绩就是提高不了(这个在中国太正常不过了),于是巴赞责备了小女孩记笔记太认真,让她放弃这个体面而整洁的习惯,改用 随意乱画式,很快她就发现,听课更容易懂了、老师讲的更生动了、成绩上去了。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节省下来的精力全部投入了“听课”上。
这 是可视化思考的一个典型案例,他告诉我们少许技巧就可以让大脑放下负担,达到无限创意的状态。如果你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可视化思考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正式开始研究了,我研究问题都是采用极其简单和有限的方法(因为智商比较低),这样正在读我文章的你也不用把思路绷的太紧,我们都放轻松点吧。我们只来看可视化 思考的特征和模式。
前面那些图的主要标志就是关键字散落在纸面上(或白板上),这是第一个特点,关键字的最大功效在于组合,这个Google比我们理解的深刻,如果一个关键字能表达1分的力量,两个就能表达4分,这是一个3维的递增级数。(我见识浅溥,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想请教)
第二个特点是它们往往呈发散方式展开,这是人大脑的样子,树突的组织结构,人们常说真正的画家其实都是在画自己,大脑是真正的画家,所以他画出来的东西也是特别像自己。
第三个特点是关键字与关键字之间存在联系,表达联系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种,但联系的实际种类却只有两种,一是类属关系(常常被称为父子关系),二是非类属关系(又是也叫弱关系)。不信你自己找找,除了父子关系和弱关系外,关键字还有哪些关系?
第四个特点就 是你不自觉的就找到了三个帮手,他们分别是线条、形状和颜色。形状往往表达本体,线条往往表达联系。当然最后那个帮手不是随时都能跳出来帮你的,如果用软件就好办多了。所以很多培训师包括巴赞,都建议作为你的大脑的唯一仆人的你,应该为你的主人准备好几只彩色笔,这是激发潜意识与创造力的最低成本的手段 了。
第五个特点,也就是我现在正在用的技巧——数字 的技巧。你会发现你写出的关键字大多被在前面加上了一个数字,它们大多标识一种时间序、重要程度、优先级,或干脆就是简单枚举,仅作计数之用,更复杂的数字可能被用来表示精确时间和百分比。总之,这些数字是思考的魔法,它帮你立即理清思路。
无论如何,这五个特点都不是为了美观,它们都是可视化思考的工具。但最终,如果这些思维图要被别人分享时,你也可以添加图片和照片,让思维图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成品,而不是半成品。“一个青年,畅想在艺术的海洋里,那些光影,那些线条。。。”
现 在,我们已经从特征上分析,得出了什么是“可视化思考”。我们常常不自觉的就在用可视化思考的理念工作,但是我们只觉得自己在画图,这些图(可视化思考的成果)被我们称为思维图,大量的思维图如果不加整理就只是一个过程了,有心的秘书会把老板的这些思考过程装订成册,保存起来。你有这样的帮手吗?如果有, 现在这些工作簿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把它们打开你就会从中找到一些模式,模式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但它没有形态,只有被总结和概括,还有名字。可视化思考也有模式,有些人把它总结了出来并取了名字,其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模式被称为“思维导图”,它是360度发散结构的;另一种形似鱼骨头的被称为“鱼骨图”;一种2维的被称为“矩阵图”;其它的还有“组织结构图”、“树状图”等等。
等 等,打住,不会觉得被我骗了吧,我可不是思维导图的推广员。我要说的不是大家来学习画这些图吧,这可不是学的,这不要学,你的大脑天生就会。人天生就会直立行走,但是狼孩就不会,因为他长期不用这项功能,就退化了。可怕啊。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可视化思考,但是如果长期不用,就会不灵,人就会失去思考的勇气 和激情,失去创意的源泉,失去创新的动力。所以你需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放松,放松你的大脑,让它呈现在beta波的状态(有点学术了啊),找回大脑的本 能。“日画思维图300张,不辞长做地球人!”正如郑渊洁对孩子们说的:“去玩吧,今天别写作业”。
最后这个理论距离完备性还差最后一件事情,读者可能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了。如果我长期使用可视化思考会培养良好思考的习惯吗?我不是脑科专家,不能给你标准的答案,但是我只相信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头脑一旦到达一个全新的层面,就再也不会回去了。”
但 是,这一切美好的发现,都会因为我们的下一个发现而变得不美好起来。现在请打开您天天为伴的电脑,看看里面有多少思维图?答案很可能是:一张没有。回到我们在本文开头时的那个问题。电脑不是对人脑功能的延伸,因为它丝毫没能表达人脑的功能和意图。而电脑仅仅是对人脑思考的结果产生一个呈现和组织, Word/Powerpoint这两个办公最常用的软件,它们已经成为其它办公软件模仿的对象,但仍然只是线性的呈现文字。它们把办公的结果从纸张搬上了计算机屏幕,于是人们就从提笔忘字转而到了“打开Word忘字”,看着白白的屏幕,一句话也写不出来。友人说人类花了200年关闭你的大脑,而我说不是,人类只花了20年就做到了。人们仅有的办公软件已经足够“办公”使用了,人们不需要新的办公软件,而是需要新的“可视化思考”软件,需要软件来帮助人们理 清思路——理清思路带来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进一步就是提高效率。
我想说我最近读了本书,是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写的《未完成的革命》。 书上说汽车革命已经结束,它结束的标志就是我们随时可以为汽车加油和买新零件安装,这是因为汽车已经被标准化了,而计算机软件的革命尚未完成,它完成的标志一定也是这样,软件可以随时被扩展、购买零部件、和安装,这一切都只需要普通技能。我的观点是,软件的革命已经进行了至少20年,但它仍然才刚刚开始,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变革来将革命推向高潮,这个变革是对以往变革的延续,但却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全新的力量。我想说,思维导图软件已经有了很多, MindManager和FreeMind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它们太像了,是同一种软件,所以这场革命尚未结束,只有全新的产品的到来才能结束它,开启新的篇章,而这种产品,它将不再只是“思维导图”软件,而是“可视化思考”软件!(这个的软件早就有了,)
不知道作者最终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纯粹在说一个概念“可视化思考”但又不是一个新概念。把思维导图的规则硬说成是作者自己发现的“新大陆”---可视化思考的特征。并从所谓特征分析得出什么是可视化思考,有点牵强。
不知道作者最终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纯粹在说一个概念“可视化思考”但又不是一个新概念。把思维导图的规则硬说成是作者自己发现的“新大陆”---可视化思考的特征。并从所谓特征分析得出什么是可视化思考,有点牵强。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