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71616[/attach]
很多人都没想到,教授也可以那样红:易中天,于丹,签名售书签到手都起老茧了,这下让那些同样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博士们郁闷了,凭什么于丹们写一些“似是而非”的小小读书心得的册子就可以名利双收,而俺们苦读圣贤,庖丁解牛般的著作却放到书架上等虫子蛀。
无论是易中天,还是于丹;也无论是他们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之所以走红,正是因为他们迎合了当前“与快速发展的物质生活相比,人民群众极度贫乏的精神生活需要”——古文圣贤对于一天到晚忙于挣钱养家糊口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太久远了,读不懂;而现代作家写的那些玩意,不再符合时代需求,总是和真实的生活有层隔膜,在避免触及政治这根敏感神经的前提下,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无关痛痒,要么无病呻呤。
《论语》中的哲理就像一粒粒珍珠,以前的文人们,也包括当前义愤填膺的“十博士”们着力于剖析这一颗颗珍珠有多么好看,靓丽动人,好像只有于丹,拿起了一根根和人们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的,学习的,交友的,甚至政治时髦的“线”,将这些珍珠串成一串,再加上西方一些先进的观点作为附饰,便打造出了“于丹论语心得牌”现代首饰项链。这种串法虽然并不那么高明,对珍珠的使用也不那么准确,但也算一种价值利用方面的创新,价格竟然也就高上去了。
不管怎样,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教授走红总比某些只会唱歌的明星走红要好得多。“博士们”联名抵制的原因决不是于丹把论语解读歪了,否则,市面上那么多乱七八糟,东拼西凑的东西怎么不去批判呢?他们郁闷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已经把那些只敢钻到古人裤裆里生存的“知识分子”们抛弃了,留下他们在那里苦玩文字游戏——既得不到名,更得不到利,生前得不到承认,死后也得不到认可。
不管怎么样,于丹让我们重归传统文化的视野,这个贡献不是那些批判她的博士们所能比拟的。
不这怎么说,总给现代人开辟了一条通俗的通,让今人与古人有一个沟通的大路,而不是把古人的经典用来之乎者也.
人一辈子不能总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只有创新意识才能开辟出与众不同的天地!
古往今来,人的历程大抵相同,人生的哲理都是相通的,于丹教授用一种通俗的语言把它说了出来,引起大家的共鸣.在现今社会中,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权力、感情、得失,自我的东西太多,而没有时间看看心灵的东西,让心灵也晒晒太阳!
看过于丹解读的《论语》、《庄子》,挺有用的,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以致用。
我倒是希望,于丹老师更红一些!只要她能扛得住,红一点,有什么不好?只要她肩头硬一点,受人非议,有什么不好?
我更希望,“于丹之流”要更多一些!那些在高校里读圣贤书的伪君子们,看不得别人成名,看不得人家发财,有本事,你自己去挣,说点风凉话,跟风自我炒作,你们就实现人生成就了?
当代,我们宁作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大家都在造业,但是伪君子骗别人骗社会骗自己,坚持N种不同的价值观,而且坚信自己掌握正法,自己才是真理,无药可救啊。
太平盛世,大家要各显才能,这是个性崛起的时代!
总比当初老毛子批孔强吧 这样说的说 于还做了件大好事
都21C了 我们是需要文艺复兴了 没有伟大的文艺复兴何来建设世界一流强国?
很喜欢读她的书,有收获,真的不错
在物质生活发展到今天的这样的一个高度,与它同步需要发展的精神文明却相差甚远.而且是人人都需要的宜与生活相结的精神支柱.所以于丹教授的论语盛世而出,是一件好事,呵呵,希望有更多的精神粮食面世........
中国那些很好的东西 以前都被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给弄的没几个人能看的懂
他们就以为那是他们的成就 是他们有文化 有知识
于丹,易中天 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教授走红总比某些只会唱歌的明星走红要好得多
同意!只是希望发觉中国古代文学的财富的教授们的见解是真材实料的,而不是为了出名而歪曲误解历史而蒙蔽广大读者
充分证实了一点:中国急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普及!!
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缺失,需要像她那样的人.
她从新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利用媒体这个资源,让更多的人在闲暇之余有了一个放松机会。
博士们”联名抵制的原因决不是于丹把论语解读歪了,否则,市面上那么多乱七八糟,东拼西凑的东西怎么不去批判呢?_——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擒贼先侵王,鱼蛋造成的恶果影响太大,就该先抓她。她若是有理,何必说“中国需要上课的人比需要下课的人多呢?
这句话楼主有没有仔细想过其意蕴呢?
如有意见和本人联系,请pm
我们老祖宗的好多东西,我们自己都没研究透呢啊! 应该有人开个头了啊!
一句话的总结就是
她发现了人们的需求
博士们”联名抵制的原因决不是于丹把论语解读歪了,否则,市面上那么多乱七八糟,东拼西凑的东西怎么不去批判呢?_——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擒贼先侵王,鱼蛋造成的恶果影响太大,就该先抓她。她若是有理,何必说“中国需要上课的人比需要下课的人多呢?
这句话楼主有没有仔细想过其意蕴呢?
如有意见和本人联系,请pm
呵呵,这个话是她说的吗?
我倒不是赞同于丹讲的东西有多好,而是反对博士们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确来反对这个抗议那个。
如果是于丹写的东西不能说是什么燕窝炖补,但算一碗清汤或者稀饭还是不过分的。
我看过一些博士们写的东西了,上不能着天(没有什么学术研究价值),下不能着地(不能为大众所接受,认识),空顶
一个博士帽而已。
当然,我也看过少数真正的博士,但说实话,却基本没看到过他们的真正的称得上是博士水平的东西。
于丹写的东西里头确实有很多地方很混账,她写的东西确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很多都是人家的东西,只不过是她用一些时髦的线串起来了。真正作恶的不是于丹,她只不过是一家之言,只不过是一点心得。如果说可悲,真正可悲的人有两类:一类就是良莠不分的限于文化沙漠的大众,另一类就是不能为大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知识分子们,包括博士们。
还没听过,不知怎样,有机会一定听
于丹写的东西里头确实有很多地方很混账,她写的东西确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很多都是人家的东西,只不过是她用一些时髦的线串起来了。真正作恶的不是于丹,她只不过是一家之言,只不过是一点心得。如果说可悲,真正可悲的人有两类:一类就是良莠不分的限于文化沙漠的大众,另一类就是不能为大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知识分子们,包括博士们。
支持一风!于丹的文章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要看的话,直接去看先贤们留下的经典著作对自己修为提升更有帮助。
于丹的文章受人欢迎,那也只是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们久未满足的精神需求而已。学术研究有多重要我不知道,但大众化的需求确是现实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就是上帝。钞票也是选票!
拿不到选票只能说明消费者不认可你,不要总是自以为是地教育消费者应该如何,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
文化产品也是商品,于丹让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这是她的本事。难道非要象火星人一样说话才叫有深度,有学问吗?鄙视那些象牙塔里的自以为是的臭虫!!
楼主的点评是我近期看到的有关于丹评语中最中肯的!!
个人认为是在这个商业时代是文化的缺失导致文人的寂寞,确实是文人墨客学者的大红大紫要好过那些所谓的影视歌明星与选秀,引导正确的文化潮流,于丹为什么就不能红?!
中国文化总算有又被捞起来了
她必将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复苏上写下一笔,但是她对论语粗俗的理解,也不可避免地毒荼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一些人,可喜还是可悲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丹教授的“红”再一次验证了这句话,这句话本身也是真理。
在如今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只有章显个性才能劈出一条血路!
不管是易还是于,都找寻到了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的好路子,至少不会再有那么多的人谈孔色变
为什么于会火,这是因为现在流行无知者无畏,因为有很多人在讲尽管于如何如何总比没有强。不分对错日学术观、传播观与接受观日益横行,而学术自由为的找出无限接近于对与错的终极答案。
通俗化就是有病总比没有病强,聊胜于无——即便无聊总胜于没有,这就是时下国人的人文心态,鲁迅先生早就批过的Q精神的一种表现。从孔子已经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今天这样不足为奇。这就是文化基因,我们基本上谁也摆脱不了。
谁先说了,谁说的声音大,不管对错,就要去追捧他,否则就会有人问你怎么不怎么怎么样。
这种人文情愫既保证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延续,同时其巨大的惯性也造成了一直无法真正地建立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五四发端的文化革命仍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为什么于会火,这是因为现在流行无知者无畏,因为有很多人在讲尽管于如何如何总比没有强。不分对错日学术观、传播观与接受观日益横行,而学术自由为的找出无限接近于对与错的终极答案。
通俗化就是有病总比没有病强,聊胜于无——即便无聊总胜于没有,这就是时下国人的人文心态,鲁迅先生早就批过的Q精神的一种表现。从孔子已经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今天这样不足为奇。这就是文化基因,我们基本上谁也摆脱不了。
谁先说了,谁说的声音大,不管对错,就要去追捧他,否则就会有人问你怎么不怎么怎么样。
这种人文情愫既保证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延续,同时其巨大的惯性也造成了一直无法真正地建立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五四发端的文化革命仍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iiii提到的可能是指庸俗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昨天我和一个好朋友就任志强之流对国民经济甚至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讨论了几个小时。
有没有用无须争论,什么东西都有用。
至于于丹,要看她本人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她明目张胆的宣称自己在弘洋国学,那么我肯定是批判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愿意和各位进一步探讨。
正是这些新颖的解读经典的教授们,才使得国学从新“红”起来
这种创新的表达方式不是很好吗,让经典流传的更广泛[em05]
总比当初老毛子批孔强吧 这样说的说 于还做了件大好事
都21C了 我们是需要文艺复兴了 没有伟大的文艺复兴何来建设世界一流强国?
是的,是需要文化的繁荣和复兴!
也许是发现了现代人的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食粮的需求,投其所好,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他们用一个寻常人的话讲出了一个个深奥的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讲出了历史.
就像很多老歌一样,很多年轻人觉得不好听了,但换个唱法,比如DJ一下,感觉就不一样了,这就是节奏,
要把握节奏,时间的节奏,年龄的节奏,心理的节奏
我们需要进行对现在自己价值取向的重新审定和思考,经济的发展应是和社会价值进步同步的
于丹确实为我们创造了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这就是价值 你写的东西看的人多了 就会产生反映 就会产生价值
这种价值不是金钱来衡量的 它是一种人文价值 精神价值
它的价值在于让整天忙碌的人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简单的道理中理解论语体验论语的价值 这比那种论语通译更通俗易懂 更贴近生活 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兴趣 现代的人们更愿意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先贤圣经 而不愿从学术的角度去泛读经典 所以说于丹迎合和了现代人的脾性 迎合了现代的生活现状
以前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而如今《论语》又被尊为中国的圣称,说明了它的意思非同凡响,所以对于丹老师的走红,我个人的观点还是赞同的。
我觉得于丹挺好的,现在就是有一些人看不得别人好,别人一好他们就不舒服,就跳出来说人家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好像只有他们的东西是正宗的,别人的都不正宗,都没有资格成功。可是要是你有本事你也可以说出你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啊。那样的话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不失为一个美好的事情。不过要是自己不行,也不充许别人行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哎,到哪都是同行想轻,自以为是,只要你提出一新的观点为,立马就有人出来否诀,而不是以更好更全的思维去完善那些观点。结果是谁也不能进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上,文化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一个学科的发展与它的历史是成正比的,如经济学和管理学,还有近代科学,西方发展的时间长于中国,也就更成熟,(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努力的积累过程),但是关于如何为人处世,关于“人”的这方面,中国,是世界的权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能与我们相比 。在一个人越来越重要的时代里,中华文化哲学必然会复兴的。
正如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在去世之前说道:“未来中国哲学一定会受到世界的重视的,要尤其重视《易经》这本书”
作为“心得”,只要读者认可,听众欢迎,有些误解和曲解,那也无所谓的,支持~~~
说的好.
特别是最后那"郁闷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已经把那些只敢钻到古人裤裆里生存的“知识分子”们抛弃了".
好与不好和对与错本身是两个概念。
我们不是说于讲的不好,搞传播的传播自己还是有些本事的,本来是搞策划这不也下场了么。我们谈论的是她讲的内容对不对,好不好可能对公众的影响力有差别,但对与错涉及到对文化经典本身和后世子孙以及大部分现代人没有时间或没有底子去读的人。
接受与不接受是自由的。讨论对与错不妨碍大家的选择。就好像老师经常讲你好好学习才能如何,但不妨碍有些人是盖茨式的,但大部分人还是我等碌碌之辈,虽然我们活得也心满意足。
应该还有媒体的宣传作用吧,CCTV\网络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她让我又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不使用最广大民众能听懂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不会有那么大的共鸣。
而且我觉得,那些真正研究有所得的人是不是真的在乎成为明星。真正喜欢研究的,有一二同行理解,或者得到业界的认可足矣,那些联名反对于丹等人的人,往往是自己研究也做得不怎么样,还想出名的那种。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