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007
老家上虞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与滚滚几千年的吴越文化深厚底蕴相拥,杭州湾与东海雄浑的海面,包容了虞绍平原的湖面阡陌,深宅乡韵,这是一幅可以看得到沉淀的水墨画。曹峨孝女,英台故里,上虞从小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婀娜的纯朴少女,繁黄的油菜花,绿葱葱的麦牙,潺潺的流水,时而跳出水面的鲳鱼,还有倒挂在岸边,与风摇曳的垂柳,和着在绿草田里奔走嬉笑放风筝的孩童们,构成了久远的江南诗画。
简单,纯净,青春而有生机力量,可以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江南。这样的场景,仿佛延续了上千年的样容,在四季的周而复始中,慢慢地积蓄了山峦叠嶂般的深厚和稳固。
后来,生活慢慢开始转变。工业化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带来城镇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裕,以及人群的流动,也改变了一些传承已久的东西。人的生存方式是首先被改变的地方。人口众多,土地少是浙江的特征,在集体劳动制和为公分劳作的年代过去后,人群开始寻找更好生存的出路。农产品,简单工业品的批发,手工制作,贩卖成为了很多人最初的生存手段。在这时候,因生存和狭小土地所逼迫的压力,成就了改革开放后浙江商业快速发展的原始景象。贸易的繁荣,带动商业和工业化的提升,农耕土地剧烈的减少,这是第二个被明显改变的地方。农耕土地的减少,很突然地改变了“江南诗画”特有的味道,本来土地就稀少,江南的苍郁是藏在丘陵与河道之间的。山,水,绿地,书写了天然的水彩。当绿色变成夹带着烟囱的建筑群,当山转变成光秃秃的颓废,当水不再流动,一潭黑臭的时候,江南的生命仿佛霎时老去。这样的转变是那么的突然和残酷。
谁能说工业化和商业的发展一定带来繁荣呢?当土地失去力量的时候,人群也变得躁动不安。城镇化改变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当人群涌进城市,可是城市还没有学会江南水乡原有的那种平静和安宁,挣扎在“活得更好和更有出息”的当代人,失去了土地所拥有的广阔,却未能拥有城市生存的那份“归属感”。看看那些在村落留守的弱童老人,看看昔日育裕生命的土地,有时候看起来是那么的萧条,也许这和中国整体的社会变革有关系,却无可置疑,生生地改变了江南的味道,这种改变,使简单变得苍凉,纯净变得污染,生机变得躁动。
不是说商业发展和工业化是破坏江南诗画的“祸首”。而是不甚彻底和初级的工业化,在破坏江南宁静和小农生活方式的时候,并未能及时建立起工业化应有的规模和整洁,高效和持续发展。西方工业化文明,给人带去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而现在在浙江,尤其是镇村级的工业发展,并未能给全部人带来这种效益,可能只带去了部分人原始积累的快速实现,“唯利是图”般简单追逐资本和利益却被传递成为社会生存的“宗教”。这样的宗教并不能令人宁静。
写得好棒噢,是我喜欢的文风!!!
上谕那个地方去过,城市感觉不怎么样,但是楼主说的可能我没有去过,呵呵。
就象乌镇很漂亮,都是那个县城很糟糕。
现代人对古代的文化没有传成哪。
中国很多地方都是这样,躁动,缺乏理性的长期科学规划。
我在上虞工作,有同感,现在化工污染太厉害。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