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在世界100强做项目经理 [打印本页]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2-20 17:00
标题: [原创]在世界100强做项目经理
无志者常立志。
打字慢,过于字斟句琢,我还是有点怀疑自己能否持续下去,但不管怎么样开个头放在这里鞭策自己也是一个办法。
据说使用吸引眼球的标题很重要:世界100强,呵呵,当然是500强中的前100了。不过是较偏而旧的机械制造业,不是项目管理应用最多的IT与工程业,不知有没有机会和比较“纯”的同行沟通沟通...
当然,本质上我们的主要任务和主要“麻烦”是差不多的:
任务:按时保质保本交货;
麻烦:沟通烦琐,职责难清,效率不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21:36:45编辑过]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7-2-20 20:41
期待您的文章...加油,努力...[em05]
作者: dydsdq    时间: 2007-2-21 08:45

开篇不错...希望继续努力

[em05]
作者: 红梅傲雪    时间: 2007-2-21 20:58
鼎一个
作者: 长风陈    时间: 2007-2-21 21:13

期待大作


作者: ahu788    时间: 2007-2-21 21:44
qi dai zhong
作者: zhu963396    时间: 2007-2-21 23:06

留个记号,期望早日能够看到楼主的大作。


作者: no1redsnow    时间: 2007-2-22 09:04
期待再期待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2-26 14:19

遵照胡涂的指示,把后续的文字放在这里 --
  

按时,保质,保本,所谓项目管理三核心。对于我的项目:
按时--按写在合同里的交货期交货;保质--保证设备达到合同里的验收条款要求;保本,就这些资源(人,物料需求表范围内的零部件,公共硬件等),不管你同时在做几个项目;

今天聊聊“按时”。

交货期由谁定?根据什么定?
谁?
客户?销售?生产?物管?供应?
依据?
客户 -- 生产计划 --> 完全基于市场需求(有时加一定“安全储备”)
销售 -- 平衡客户要求 --> 应当基于客户要求与公司实际能力的平衡,但通常更乐于完全“服从”客户...
=========================================
生产 -- 生产计划 -- 基于得到明确客户技术需求之日起,设计(发布物料需求表与技术图纸)、装配和调试所需人工与工时,以及,项目重要程度;
物管 -- 物料计划 -- 基于得到明确物料需求表并确认预付款到帐认之日起,库存情况与采供所需工时,以及,项目重要程度;
供应 -- 供应计划 -- 基于得到明确物料计划与技术图纸之日起,供应商加工工时,以及,项目重要程度;

项目经理(PM)在这里的作用/职责便是平衡客户需求与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计划。
通常我会在项目报价中后期开始介入项目,以尽早了解客户具体需求,并根据近期生产任务情况对交货期提出建议。如果客户需求较特殊(实际上几乎每个客户情况都不太一样),我会尽量召集相关工程师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与计划。
有平衡需求与实际的项目计划,有风险分析与应对计划,那么我们应当可以给客户承诺交货期,也相信我们能“按时”交货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8 10:53:09编辑过]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2-28 11:41

计划,是的,项目管理首先便是计划管理,交货期控制最直接的体现在其中。

客户总是希望越快交货越好,销售由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通常难以拒绝客户的要求,这时需要PM直接与客户沟通,说服客户接受尽可能对我们有利的、基本可行的交期,这是一个可行的计划的大前提,否则承诺的交期本身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那再精致的计划到头来也只能是晾在墙上的几道自讨没趣的黑杆杆了。

项目计划,生产计划,物料计划,供应计划,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父子关系,也就是说其他计划必须完全在项目计划限定的时间段内完成,项目计划才能按期完成,那么理论上项目计划应当是有约束力的,然而项目计划是由属于生产部的PM制定并发布的,其他部门实际上不买帐又如何?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公司组织架构:包括职能部门和按机型分的销售事业部,PM属于生产部,但同时向生产部经理和事业部经理汇报。我称之为弱矩阵结构。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3-1 18:57

这样当碰到物料与供应计划不能按期完成时,PM理论上作不了任何事情。然而,“按时”却又是你PM的责任,你怎么办?

沟通阿,还能怎么办。

进口零件不能按时发货?打电话给供应商,热情招呼+push;海关报关慢?找“关系”人士,“开开后门”;本地供应商交货迟?打电话,软磨硬泡+push;检验周期长?找质检,加加急好吗?仓库发料忙不过来?这样吧,我先自己去拿走...

然而,一次两次三次可以,如果天天忙这些事,:(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3-2 21:03

现在说说“保质”。

保质,保证设备按合同要求交付。相对于IT业,我们的设备要完成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客户需求应当是较易于掌握的,但验收标准的“弹性”就很小了。

我们的设备的最终表现除了设备自身的性能,还很大程度受客户的辅料和产品的影响,因此理论上每个合同签订之前都应当先测试过该客户的辅料与产品,然后再确定相关验收条款。但是可能吗?


作者: yzwaiwy    时间: 2007-3-17 06:08

兄弟啊,呵呵,我们工作的氛围相同,公司雷同,项目管理在公司中的位置也差不多哈。麻烦楼主继续哈~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3-19 20:19

很难,但这应当是努力方向。基本上,验收标准是根据经验确定的,同时,靠销售在条款上留一些余地。

一般来说,能通过厂内验收的项目都是能顺利通过客户现场验收的,但是依然有不少项目很难很顺利的一次性验收。那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1. 是项目,就很难一次成功验收;
2. 通常第一次派去工程师时,客户不会把‘条件’都准备好;
3. 厂内测试条件与实际批量生产测试环境差别还是蛮大的;
4. 以不变的机器应对多变的辅料与产品,有时,还是需要时间磨合的;
5. 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基本,只能靠----经验---靠时间才能积累的经验;
6.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7. 客户满意才是/就是质量合格?
8. 什么是软质量/硬质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9 20:31:33编辑过]

作者: swordliang    时间: 2007-3-19 22:50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楼主我期待你的继续……

同时做为本版原创写手,我支持你!!!


作者: swordliang    时间: 2007-3-19 22:52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楼主我期待你的继续……

同时做为本版原创写手,我支持你!!!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3-20 21:21
保本,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指定产出/目标。
对一个既定的项目来说,合同价格是不变的,机器零部件的成本也可以看成不变的,然而应对项目风险的成本是不易预计与控制的,这个成本和IT项目类似:主要是人力成本--处理问题,调试,重新设计所需的‘人时’。对我们的项目来说,成本控制基本上就是风险控制,而且主要是技术风险控制。
都说项目经理应当是通才而非专才,但面对这个主要的项目风险,你不专,如何去控制??
从另一个角度,你要靠Team来控制。可是如果,Team成员技术能力和你的差距很大,你还负着培养他们技术能力的责任...
可以这么说了:培养人,就是降成本。

作者: rendao    时间: 2007-4-8 18:09

看到标题就非常感兴趣,所以要在这里留点东西,以便查询!

谢谢!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4-16 21:05

说了一遍任务,再梳理一下麻烦。

沟通繁琐。

其实正是由于‘沟通繁琐’,才有所谓‘项目经理’存在之必要。既然是‘项目’,必然牵涉公司各个部门乃至从客户到供应商。跨部门,跨公司的合作,必须有人于其间穿针引线,保证‘信息流’之通畅无误。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项目经理如何促成‘信息’在各处准确及时传递并得到反馈/执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个观点,不知是否有人提过:项目经理是没有权力的总经理。总经理:从销售‘管’到客户验收乃至售后服务;没有权力:显然的,否则就真是‘总经理’了

没有‘权力’,靠什么让你的milestone得以达成?我想,只能靠传说中的 --‘影响力’了...

‘影响力’怎么来?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起来。

不是开玩笑,只有像农民伯伯一样细致耕耘和尽心培养。

细致耕耘,耐心沟通;尽心培养,人缘,自身水平,能力。

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总是处于交期压力下沟通,必然是‘繁琐’的。


作者: ffp    时间: 2007-4-17 15:06
受教啊,俺是新人....
作者: Syspack    时间: 2007-6-16 11:10

职责与效率

按道理,规范、成熟的外资企业应当不存在‘职责不清’这种‘bug’的,也许实在是由于采用矩阵架构而又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缘故。

说实在的,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关于项目经理的清晰的可用的职位说明书,由此可以想见国内一般制造业企业的‘项目经理’的处境。

也许,由于‘矩阵’必然带来‘复杂’,而‘复杂’和‘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是‘天敌’的的关系,二者的平衡真的只有靠项目经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了。

关于‘矩阵’有一份资料想上传,不过回帖好像不能,另开一贴吧

对‘在世界100强作项目经理’这个帖子准备就这样结束了,是不是有点‘虎头蛇尾’?确实,当初题目开太大了,以后还是一个点一个点来吧,这里对关注本贴的家人说声‘对不住’了

[em04]
作者: xuhuanwu    时间: 2007-6-27 10:05
[em01][em01]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