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须批判.每个人,每个年龄段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认识问题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感受。 我二十多岁时,看电影,如《雨人》《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辛德勒名单》等片,不会超过五分钟,感受极其没劲,爱看点打斗的,热闹的,如《黄飞鸿》、《鹿鼎记》、《黑侠》之类的片,觉得很过瘾。 现在三十多岁了,才觉得二十多岁认为很没劲的片子,现在看来很经典,以前认为很过瘾的片子,现在看来很一般。 人在成长,心在变,对事物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好多东西,只是个人一时的看法,并不是一世的看法。 关于二楼朋友做的 口香糖 比喻,窃以为引喻失当。零食,一次性消费的东西,不可能跟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来比,二者没有可比性。就像一部好的片子,一部好的书,如《阿甘正传》《平凡的世界》,按常理说片子、书,老片,老书,看过了之后没必要再看了,过时的东西了,但恰恰相反,经典的东西反复看的人大有人在,而且还常常被好的作品感染、打动。 科学方面,按照二楼朋友推理,如果古代经典有问题的话,那中国的勾股定理、种种发明,岂不都被经典给耽误了。 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不要归结于古人的典籍。问题很多,大家也都清楚。 个人认为,古代的经典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我很喜欢,做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应该多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1 21:37: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