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会飞的猫 - 

[分享]推开宏观之窗

[复制链接] 13
回复
26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0:05:08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财政赤字和国债

  
  一国政府的钱由谁来掌管?是财政部。政府要花钱从哪里支出?从财政部。如果一个国家很强大,—个国家很富裕,它的政府、它的财政部也一定很富有?一国政府有没有缺钱花的时候? 它的财政部有没有缺钱花的时候?政府缺钱花的时候怎么办?它会不会开动印钞机印钞票呢?我们现在来谈一下,当政府缺钱花的时候,也就是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怎么办,它究竟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呢?

  当政府财政收入少而支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是说政府的支出大于收人,形成一个差额。相反,如果政府财政收入多而支出少,也会出现一个差额,那叫财政盈余。但是,在当今世界各国,财政盈余的很少,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出现的都是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怎么计算?用财政收入减去财政支出,如果是负数,就是财政赤字。国际上衡量财政赤字有两条警戒线标准:第一条警戒线是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一旦超过, 就会出现财政风险。例如,我国(GDP总量在2001年时是10万亿人民币,10万亿的3%是多少?就是3000亿。如果我国的赤字要大于3000亿,它就超出了警戒线。我国2002年财政赤字是3098亿,只超出一点点。如果一个国家,比如说它有10万亿的GDP总量,但财政赤字达到5000亿,那么它超出了警戒线很多,就比较危险了。后面我们会讲到,如果超出这条警戒线将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条警戒线: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财政总支出的15%。我们说了,政府的钱不够花,可以去借债;钱再不够花,还可以去借债。但不能借债太多,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这个百分比。如果赤字超出财政总支出的15%,说明赤字太大了。

  这两条警戒线都是国际上通行的标准,第一条警戒线,就是我们要看一下,一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总量是多少。当我们看到美国的财政赤字很大的时候,同时要想到它的经济总量GDP 有多大。我们要想到的是一个相对数,它只要不超过GDP的 3%,问题就不大。

  我们再看欧盟国家。欧盟有12个国家进入了欧洲货币联盟,使用欧元,现在又有15个国家准备加入。在这15个国家加入时,人们就担心,说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不能太大了。如果财政赤字太大的话,说明这个国家财政上有问题,那它的经济就不稳定,这样就有可能拖累整个欧盟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加入欧盟的国家,有很多经济指标的要求,而财政赤字的警戒线,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要求一国的经济状况起码是安全的, 那么,当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怎么来弥补呢?我们知道, 一国政府在每年年初,比如我国的“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政府要做一个预算报告,计划这一年财政收入多少,财政支出多少。如果计划财政收入少、财政支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赤字,这在政府的预算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比如,我国2002年的财政赤字是3098亿人民币,这就是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那么,政府公布了这个赤字后,它怎么办呢?一般来讲,当一国财政出现赤字的时候,有两种解决的办法:第一种是透支,第二种是发行国债。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0:05:41 | 只看该作者

续第九章:

  让我们先看第一种弥补赤字的方式“透支”。什么叫透支? 就是财政部在银行里有一个账户,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在银行都有账户一样,你只能取你存进银行的钱,你如果取完自己的存款还不够,还想让银行借给你钱,就等于在你的账户上要出“红字” 即负数,这叫透支。那么,一国财政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例如,一国今年财政赤字3000亿,政府的钱远远不够花的,怎么办呢?政府可以直接让银行往它开的那个账户上划款进来,因为财政需要支出。政府让银行直接给财政部在银行开的账户上划款,让它去花,这种情形就叫财政的透支行为。政府为什么这样做呢?它是不得已的,因为它需要给公务员发工资,它需要支出所有应该支付的费用。没办法,它只能到银行去取钱,这叫财政的透支。

  但是,用透支的方式解决财政赤字是不可以轻易使用的。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出现问题了。银行有钱吗?银行如果把钱给政府花的话,那银行里的钱又是谁的呢?银行是动用储户的钱先给政府去花,如果储户去取钱的时候银行没钱给他们行吗? 银行不能随便把存款拿出去,因为储户和银行之间有一个契约,储户随时可以取出自己的钱,如果都被财政拿走了,储户提不出钱,那么银行是要对这件事负法律责任的。

  当政府的钱不够花的时候,财政去找银行透支,那么银行把钱借给了政府,政府就等于把储户的钱拿走花了;实际上,储户的钱还在自己的账户上记着。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想没关系了,让政府先借着花吧。但是,政府花了这笔钱以后用什么来还呢?它拿什么来堵上这个窟窿呢?政府可以寅吃卯粮吗?到最后,政府不得不开动印钞机,通过印钞票来堵上这个洞。 这样,透支行为就意味着将来迟早要增印钞票,而绝对不会动储户的存款。我们所有的储户,每一个人存在银行里的钱还都在自己的名下。尽管在微观上这些储户的钱没有被拿走,但是在 宏观上却捅了一个洞,如果财政每一年出现赤字都要到银行去透支,最后就会形成一个无底洞,到时政府没办法还钱了,只能印钞票。这意味着一国开始通货膨胀了。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虽然财政没直接从大家的账户上提钱。但是政府为了堵住这个洞开动印钞机之后,货币的供应就平白多出来了。再讲简单一点,比如,原来全社会有1万元的货币,就有1万元的商品。这1万元的货币,就能买到1万元的商品。但是现在政府为了堵上它当初借款的漏洞,不得不多印出来1万元。可是,商品的总量没有变,还是那么多。因此,加印钞票以后,商品总量还是原来1万元的量,但货币的总量变成2万元了。这意味着现在2万元只能买到原来 1万元的货了;或者说原来1万元的货现在能卖到2万元了,这就表现为商品价格的上升。实际就是人们现在手中的钱不如以前值钱了。

  那么对于储户来讲,他们的劳动没有少付出,他们存的钱是多年节省下来的,等他们取出钱的时候已经买不到原来那么多的商品了。那储户愿意吗?老百姓愿意吗?肯定不愿意!所以,政府不能轻易从银行透支,因为迟早要面临印钞票补漏洞的问题。如果这样做的话,通货膨胀就会悄悄产生。因此,当一国财政有困难的时候去找银行透支,如果银行同意政府这样做的话,实际上就是变相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悄悄塞进政府的口袋里,使得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货币贬值了。

  既然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如此不利,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我们说,有,就是发国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这么做,举债是一种通行的办法。发国债,就是当一国财政有赤字的情况下,政府不去找银行透支,而是公开发行国债,让人们自愿来买。政府从公众手上通过国债形式借到资金以后,去搞基础建设,去投资大型国企的技术改造,提升整体经济竞争能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比如说,我国政府今年有财政赤字,准备发行国债,它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政府要发行多少国债,期限有多长,利息是多少,由每人自己决定买不买和买多少。用这种方式解决财政赤字就比透支要好。为什么好呢?大家去买国债的时候,用的是自己没有花的钱。国债是政府借你的钱先去花,反正你现在也不用这笔钱,就拿出来买国债吧,而且国债利息比银行存款利息高。 换句话说,政府借大家的钱花,并不会因此增加货币总量。也就是说,全社会货币的存量没有增加,还是原来那么多。政府出售债券获得资金,用于基建投资,通过加大政府支出来拉动经济增长,再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税收,用来赎回当初的国债,还上 向大家借的钱。这样,政府就不用去多印钞票,也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如果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找银行去透支的话,银行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我国还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但是银行里的每一笔钱都是有数的,都是储户的存款。如果 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给储户,政府就只能去印钞票了;如果政府去发国债的话,就不会增加货币供应总量,政府把大家的钱先借来花,通过发国债的形式承诺,将来政府还给大家的钱比人们把钱存在银行还要多一点。所以,现在全世界各国政府,一般都采取后一种的方式,即发国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呢?凯恩斯曾经这样说,一国政府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发债来拉动经济。这样做对经济有没有拉动?应该承认,它对经济增长确实有拉动作用。但是,作为一国政府,是否可以总靠发债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可以这么做的前提,是政府用国债投资的项目赚回的钱将来能够把这些债还上。因为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政府还不—上这些债务,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最后靠什么来还呢?如果是举债的方式,利息由谁来承担?政府要还上这些债务,说到底最后还是要由纳税人来负担,这一代人的税收不够还,下一代人还要接着去还。因为这是政府欠的内债,只能靠我们去增加生产、去增加GDP、增加财政收入来还上这笔钱。所以政府发的国债,实际上是把将来的钱拿到今天来花。 尽管如此,政府调控经济仍是—手用财政政策,一手用货币政策。如果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还不顺畅的情况下,政府就要在财政上多动脑筋。 要实行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要么减税,要么增加政府支出。在减税难度很大的情况下,靠发国债来增加财政可支配资 金,从而加大财政支出,便成为政府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就算政府知道发债是在花将来的钱,但是基于国家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政府有信心通过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最后能在合适的期限内 安全地把这些债务还上。 那么,政府财政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赤字呢?怎么收上这么多 的税还不够花,还要发债呢?我们知道,政府的收入来自于税收,税收来源于企业的效益好,缴纳企业所得税;来源于我们每 个人的收入高,缴个人所得税等等。如果企业的效益不好,他们 就缴不上税来;如果每个人收入都不高,他们就缴不了个人所得 税。如果政府收上来的钱不多,可是政府支出的方面又太多,政 府财政负担很重,比如它要管军队、教育、国有企业,还要管国 有银行,要养活公务员,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就很困难。 不要说别的,光政府机构养活的公务员就有4000万人左 右。如果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收入计算,4000万人加起来就是 2000亿。我们财政每年收上来的钱,光是发这些人的工资,都 已经很困难了 政府还要办基础教育,还有警察,还有军队,还 有公检法等等一系列政府机关。政府需要支出地方太多了,它的 负担太重。因为它收入的少, 支出的多,当然会产生财政赤字, 政府也没办法。面对这种情况,政府要设法获得更多的资金,只 能用发国债的方式解决赤字问题。 说到国债,什么叫国债?政府发的债券就叫国债。在西方国 家,企业也可以发债,那叫企业债券。我国现在卖的债券绝大多 数都是国债。国债是政府的债务,由政府负责偿还。政府的债券 又包括内债和外债。我国政府现在更多地借的是内债,而外债很 少,所以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大。政府只不过是把国内老百姓 暂时不用的钱先借来花。先把经济发展起来,然后政府再还钱给 大家。假如我们借了很多外债的话,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问题。 就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家因为还不起外债,实际 上政府已经被逼到要破产的境地。再有,我国政府即使借用外 债,大部分都是长期的,要好多年之后才偿还的,到那时候我们 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所以国债有内债和外债,还分为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国 债。我国政府在外债上发行的是长期国债,在内债上发行的是短 期、中期和长期国债。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我国债务上存在的问 题。我国在80年代初的时候,每年发国债的规模是50亿元人民 币。20多年过去了,现在每年发债规模已经上升到3000亿~ 4000亿元人民币,而且继续呈上升的趋势。为什么呢?以前政 府发的20年或30年的长期国债,现在已经逐渐进入还债期了。 政府现在发的国债不仅要弥补当年财政的赤字部分,还要加上到 期国债还本付息的部分。我国的国债也开始滚雪球了,就是借新 债还旧债。 财政出现了赤字,发国债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发了如此多的国债,我国政府还是可以挺着胸脯向全世界说:中国政府做了这样一件事,就是当财政有赤字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发债的方式,而没有采取透支的方式。如果政府要悄悄地 用透支的方式弥补赤字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那样 做,它公开地告诉大家: “我有多少赤字,我现在准备发多少国 债,我准备向你们借钱,而且告诉你们国债是5年期、10年期 还是30年期,到时我会还给你们。债息高于银行利率,你们可 以去买,也可以不买,我不强制你们买。” 所以说,我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这件事上它是非 常负责任的,它通过发债的方式来解决缺钱的问题。这就没有让 我们手中的票子贬值,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仍是足值的。尽管我国 的经济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政府做的 非常好;近年来,一些国家政府在本国出现金融动荡、出现经济 危机、出现债务危机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就悄悄发票子,悄悄地 透支,甚至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悄悄装进政府 的口袋: 所以,当有人质疑政府为什么搞出这么多赤字,发了这么多 国债时,我国政府的领导人说: “政府是发了很多国债,但是我 们给后任政府留下了25000亿的优质资产。”这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我们发的这些国债,不都是搞了基础设施建设吗?不 都是铺了高速公路吗?政府不是提供了很多公共物品吗?政府还 提供了许多准公共物品,这些都为后来的经济发展铺了路,为中 国经济起飞建好了快车道。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商愿意到我 们这儿来投资,因为中国政府给它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 境,还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这些都构成了今后中国经济起飞 的重要条件,而这些优质资产正是政府发国债的产物。 以上我们讲的是政府钱不够花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出现财 政赤字怎么办?我国政府采取了发国债的方式来解决。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0:05:5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供给的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我们手中的货币,是由印钞厂印出来的。但是现代社会的货币供给是由银行创造的。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正确理解现代经济与金融的运行非常重要。
  
  下面给大家讲银行创造货币供给的经过。
  
  当储户把钱放进银行的时候,银行不可以把这些钱全部贷出去,否则当储户取钱的时候银行就没钱支付了,当恐慌的储户都会跑到银行取钱时,就会发生挤兑现象,甚至导致银行的破产。为此,各国政府都规定了一个准备金率,规定银行不能把储户的存款都贷出去,银行必须留下一部分准备金,以防万一来提款的储户人。比如,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准备金率是10%,如果储户存了100块钱,商业银行必须把10块钱交到中央银行,剩下的钱才能贷出去;如果准备金率是20%,商业银行就必须把20块钱,交到中央银行,这叫法定准备金。
  
  好了,让我们来看,银行是怎样把钱创造出来的。例如,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是20%,一个储户有1000块钱存入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必须把200块钱留下交给中央银行银行,它只能贷出800块钱。有一个人正好去中国工商银行借800元钱 ,他要买一个录音机,到了商场,他把这800元钱交给柜台,这家商场,又把这800元钱,存入了自己的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当农业银行收到这笔钱的时候,这800元钱它不能都贷出去,必须把160元钱上交中央银行,它只能贷出640元钱。这时正好有一个人去农业银行借钱,当他借到640元钱后,到一家超市买复读机,把640元钱交给超市柜台,这个超市商家又把这640元钱,存入了自己开户的中国建设银行。如此往复下去,一个储户的1000元存款,通过银行系统不断的存贷过程,最后变成了多少钱呢?银行新增存款是5000元,新增贷款是4000元,货币总量增加了5000元,法定准备金是1000元。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告诉大家,钱是怎么从银行创造出来的。中央银行并没有多印钞票啊,钱怎么就多出来这么多呢?这就是商业银行具有的创造货币供给的功能,让我们来看,原始的1000块钱是一个储户放进去的。之后每发生一次贷款行为,银行都要把法定准备金交给中央银行,如此循环往复,这个过程创造出多少货币?货币供给增加到5000元,是原始资金量的5倍,这是法定准备金为20%的情况。如果法定准备金是10%呢,就变成了10倍,初始的1000块钱就变成了1万块钱,要是5%呢,就变成20倍。
  
  原来是这样,人们用的钞票确实是印钞厂印出来的,但是作为货币供给,却是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出来的。我们同时还看到,只有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所创造的新存款,才是现有货币量的增加。所以,当大家把钱放进银行的时候,经济就开始加快了。因为你把钱放进银行,银行把它贷给别人,别人再放进银行,银行接着再贷出去,一笔钱就这样一直这样存贷下去,货币供给量就会成倍地增加,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可能成倍地放大。
  
  因此,当有一天大家都准备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到自己床下藏起来的时候,这个经济的链条就断掉了,在微观上行得通的行为,在宏观上就会产生一场灾难。最后的结果则很可能变成,藏在床下的钱也不值钱了,因为那时的经济可能已经瘫痪了,物价已经飞涨了。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与银行之间,是一环扣一环彼此相连、密不可分的,我们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供应,是在银行循环往复的存贷过程中制造出来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0:13:08 | 只看该作者

在此,飞猫也就不一一转载了,如果rgang兄喜欢这本书,我可以发邮件。当然,在下面的网站中,这本书可以邮购。

         韩秀云女士个人网站:http://www.hanxy.com/


               推开宏观之窗  

  宏观经济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企业、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寻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知识瓶颈。 
  《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结合了电视讲座的风格,用最浅显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故事,给大家讲解宏观经济的基础知识。在书中大家不仅会了解到有关GDP、财政、失业、通货膨胀、利率、汇率、金融风险和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应用到我们的投资和消费决策行为中。

韩秀云 简介 
  1956年生于天津市 
  1978~1982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984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师从谷书堂、蔡孝箴教授,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1991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于1987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 
  1991~1993获德国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 
  1993~1995在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经济管理系读博士学位 
  1995~至今继续任教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担任经济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讲授宏观经济学位课程,所授MBA学生有2000余人,培训企业总裁和政府官员亦超过2000余名 
   
  特长研究方向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实情的结合,中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研究,中国社保体制研究,香港经济问题研究,国际汇率趋势研究,尤其擅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宏观经济知识讲解给MBA,以及政府官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推开宏观之窗  

  宏观经济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企业、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寻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知识瓶颈。 
  《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结合了电视讲座的风格,用最浅显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故事,给大家讲解宏观经济的基础知识。在书中大家不仅会了解到有关GDP、财政、失业、通货膨胀、利率、汇率、金融风险和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应用到我们的投资和消费决策行为中。

韩秀云 简介 
  1956年生于天津市 
  1978~1982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984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师从谷书堂、蔡孝箴教授,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1991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于1987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 
  1991~1993获德国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 
  1993~1995在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经济管理系读博士学位 
  1995~至今继续任教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担任经济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讲授宏观经济学位课程,所授MBA学生有2000余人,培训企业总裁和政府官员亦超过2000余名 
   
  特长研究方向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实情的结合,中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研究,中国社保体制研究,香港经济问题研究,国际汇率趋势研究,尤其擅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宏观经济知识讲解给MBA,以及政府官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