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论说比较优势原理

[复制链接] 0
回复
17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2-1 22:0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之一是比较优势原理,并且被萨缪尔森认为是经济学“最正确”的原理,弗里德曼认为是经济学上最重要的发明 。这一原理将我们从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的“颓废”中兴起,任何一个研究单位都有他(她)的相对优势,只要坚持自己的相对优势,被认为是“愚蠢”的,也会有光明的前景。这对于我们的常识或者感觉来说似乎是神奇的,将我们的任务转入寻找自己的相对优势,然后坚持就将获得胜利。进行这样的冒险尝试之前,脑中不能不回荡这样几个问题:如果这一理论具有普适性,那么它的前提是什么?即这一理论的疆界,我们才能毫无忌惮;相对优势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相对优势确指什么?如何寻找这一路径?如何动态的把握?

回首大卫﹒李嘉图的这一天才般的发现,他的假设:只有一种要素投入;两国,两种产品,一国的生产率都优于另一国;自由贸易;运输成本很小或不考虑。通过做一具体的考察,得出一国专注于生产自己相对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商品,通过交易,相对于封闭状况的国民福利产生帕累托意义上的改进,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原理的背后是由于各国的生产率效率的高低,从而每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同。那么是什么导致机会成本的不同?H-O模型对此的解释是各国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投入结构的不同。由此将我们考虑问题的视角导入“天赋”资源的考察。每每提及我们的优势时,第一个涌上心头的是劳动力的低成本,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重要的是单位产品的投入成本的大与小,忽略劳动力的质会引致错误的结论。也时常听说,民工的辛与泪,不能不说,劳动法在执行上的薄弱构成了一部分业主的利润;欧盟针对我国的打火机案提醒我们廉价的危机,如果现在的方式能提供生存,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富足,谁会将经历投入创新当中呢?周其仁曾分析萧条的积极意义,因为它逼迫出了生存的本能,此时的投资成本更低。我们不忍竞争的残酷,但它却成就了人类的梦想。拥有天赋的民族,需要企业家式的伯乐,需要生产性的开发。fficeffice" />

“世界的制造工厂”,曾是沸沸扬扬的主题,希冀复制格兰仕的成功。这涉及战略导向的问题。林毅夫曾“痛心疾首”的指出我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失误在于违背比较优势原理,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我们的资本相对稀缺,通过国家的干预,扭曲资本的价格,损失了资本的效率。当然,我们都了解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和当时苏联模式的影响,那几乎成为必然的选择。现在我们是否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产业主导,由此参与国际的分工,诱惑是相对优势原理的正确性和解决困扰我们的就业问题。一个思路逻辑如下:开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当要素的相对价格优势转向资本时,产业结构升级为资本主导型,而非空中楼阁式的一味产业高级化,前提当然是寄希望于普遍的国民待遇,否则贸易条件的恶化将导致灾难。问题是,是否存在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在低级化的产业结构中徘徊,自我锁入。专业化会带来人的异化,知识的分裂,一旦专有化了人的资本,他(她)们将如何面对转型的阵痛,也许我们需要自我牺牲一代的勇气。

   时下给我们的印象好象我们不缺少资本,银行的存款已是天文数字,多次的降息和利息税的征收,应该说,资本的价格已经很低,问题应是鼓励创新的制度供给和创业障碍的排除,使人与资金结合绽放出新的生命之花。有的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很高,日本和德国的复兴就有赖于人的培养,但这需要教育模式的变革,我们有“百年树人”的古训,人才培养的效率评价存在较长的滞后性,也需要物质根基,需要与需求的互动中发展。在这些问题上,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有忽视相对优势多样性的倾向,要素的二元性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多元探索应受到鼓励,这也是一方受阻,多方突围的保险举措,营造基业长青的民族伟业。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论述比较优势原理时,举了律师和秘书的例子。律师是小镇上打字最快,而秘书却缺少法律的“天赋” 。那么,律师是否自己打字呢?很容易分辨出律师打字的机会成本太高,雇佣秘书将使他大大受益。个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同样应以比较优势原理为指导,令我们困惑的是什么,如何寻找?我们要明了相对优势的比较的概念,只有在比较当中才能凸显优势,这里面涉及自由选择、市价作为有效率配置的信号、收益的个人化分摊即涉及到自由、产权和制度的问题。没的选择谈何机会成本、比较优势,没有分配上的制度安排又如何激励以相对优势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至今人仍记得父辈们的“全能” ,万事不求人,甚至洋溢着崇拜之情,只是有些耽误了共产主义的进程。在试错中反馈调整,接近自己的比较优势能力的开发,理性预期丰厚的回报。个人简历当中,都要对擅长作以描述,这里面就有比较优势的意味。想起那句“男怕入错行” ,我们的积累有自我强化的“欲望” ,可能就是经济学上常提及的那个路径依赖,矛盾在于也许自己选择时缺少基本的相关决策知识储备,而别人难于准确把握关于你个人的情况,也承载不了决策失误可能给你带来的“沉重灾难” ,自己要为自己的自由选择付出意料之外的代价,自由有自由的烦恼,然却无法阻挡“故人”两者皆可抛的向往。由此观之,个人比较优势的找寻,在交往当中,在比较当中,在市场信号的引导当中。

如今颇为时髦的核心能力理论、外包等,在我看来就是坚持比较利益的结果。以己之长卓然而傲世,以不变应万变。企业专业化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一个比较贴切的比喻是“玫瑰园的故事” ,园丁为玫瑰树修剪,她要作出这样的抉择:留下最有希望的树枝和花蕾,以便养分的重点补给,风险是抉择失误和牛马、风暴的洗礼,难以保持星星之火,等待的是没有玫瑰的日子。说道这里,要引入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培育变色基因,在动态中保持优势,因为变动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以上的铺垫可以得出:跨国投资要有咬定比较优势这个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用邓宁综合的三种优势克服所谓的本土优势。跨国直接投资,直接占据可交易的比较利益之源,逼迫东道国的比较优势转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