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个古命题
“真我”“非我”
到底什么是什么
楼主的引用个人比较赞同
应该说万事万物都应该放到整体的环境去看
包括相应的政治,经济,人文等等
脱离了所处的条件均无从谈起
真正的无我是一种境界
脱离了一半的物欲最求,摒弃了贪嗔痴
但这样的人是否存在
是真正意念上达到,还是用意志力迫使自己去这么想这么做
这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所以
想来多是后者
特别是缺少了很多生活历练的人谈禅论道
想来多为一些粗浅之间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可能是这个味道
禅语常有顿悟之说
何来顿悟
因为一直懵懂,经一叶落,一丝风,一滴雨,
突然将总多懵懂之物联系为一体,如观世音的垂露撒过。。。
所以要实现无我,首先要对凡是多做积累思考,方有顿悟之机
可能穷其一生,中午顿悟一刻,但只要保持悟的心态,应该也就满足了
反过来
何为悟,何非悟?
可能瞬间已经悟了,只是未察?
总之,无我是一种最求的境界,切莫认为是一种已经达到的境界
可以无限接近,当永远有或长或短距离
永远保持追求的意念,这才是重要的
想来生活本应如此
呵呵
肤浅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