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lumn.bokee.com/158259.html 一名国有企业基层员工: 你好!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由于今天在成都讲授了一天的“如何规范性健全和实施企业管理制度”课,所以到晚上才就你提出的问题试答如下: 1、请问刘先生,精细管理工程的顺序是否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怎样看待企业中自下而上或者是只有下的精细化管理呢?应该怎样做? 精细管理工程首先是一个理念问题,在观念和理念问题方面,理念、观念问题必须自上而下,企业高层领导和企业上级职能部门不解决精细管理工程的观念、理念问题,精细管理工程绝对不可能在企业得到有力推进和实施。 精细管理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施范围和顺序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可能根据企业实际和某些系统的基础和现状,选择突破口,在某些系统率先实施精细管理工程,并带动企业其他系统实施精细管理工程;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全面铺开。 2、在国有企业中经常出现口号精彩,结果不了了之或是表面文章实足,理念先进,但基层员工怨声载道的现象,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对贵单位前期和正在开展的文化理念提炼略表担忧,与贵单位合作的某咨询公司怎么就没想到结合发电厂的特性、提炼出具有发电厂里能源和能量转化的特性、便于全体员工理解和执行的企业精神呢? 在总结、挖掘企业发展文化底蕴下提炼形成的文化理念,需要成为企业全体员工今后发展的指南和动力,只是文字精彩或文字游戏不算“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理念必须是企业领导能够率先垂范,能被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和自觉、志愿执行,能在客户和公众中传播的;如果只是领导希望员工能理解和执行某咨询公司非驻扎性设计出的文化理念的话,必然会上下脱节、企业文化和经营活动脱节、文化理念和管理制度脱节。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企业领导以正确的态度认识企业文化和文化理念的作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和智慧,共同总结、提炼出符合企业个性的文化理念。 3、还记得您在某企业上课时提问该企业正在搞的“X精X细”,无人答出的尴尬场景吗?说实话,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当时感觉十分羞愧!我不知道您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企业的一些现象的缩影,往往是上边搞的风风火火,下面不知所谓。我们企业年年在搞这些东西,一年一个样,口号变来变去,估计搞这些口号的人自己都快搞不清楚了。而且每次都是形式主义,久而久之没人理了。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讲:首先是领导的问题,很多企业的领导只是一味赶时髦,并没真正把握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这次内训中,我其实已经暗示贵单位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当我看到第一期精细化管理培训班中没有高层企业领导参加时,我特地展示了我在国电集团九江发电厂讲课的场景,特地介绍了国电集团九江发电厂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到场听课,令人遗憾的是,两期的精细化管理培训班,没见到贵单位高层领导来听课,这就是企业间高层的领导在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方面理念存在的差距。 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基层干部和普通岗位员工,完全可以主动、创造性地把工作做到最佳状态,对于岗位性的工作,基层干部和普通岗位员工没必要非要等领导再要求,我们才做,作为基层干部和普通岗位员工,只要根据岗位描述中规定的职责和标准做到位就可以了。如果企业有了新的主张,中、基层干部有必要理解并宣贯、培训,员工也应该了解并知道,否则也会脱节、停留在表面文章上。 4、我们企业内部绩效考核责权不明,尤其是跨部门之间,考核更是难上加难,正因为如此,职能部门的一些命令执行力大大减弱。究其主要原因,其实也就是中层领导之间相互和气。您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打破这种管理“点到为止”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是出在中层领导上,是出在高层领导身上。有什么样的高层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及其实施情况,绩效考核只是企业的一种制度,那么,高层领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绩效考核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在第二期培训班上我有个冒险的举措,给全体听课的人发了一张纸,请有问题的学员在纸上写出自己在过去工作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我在培训中来现场解答。殊不知,这样做是非常冒险的,是很多培训师力求回避的,万一培训班学员提出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我将很尴尬,将难以走下讲台。可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学员提问,感谢你现在以邮件的方式提问,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最后,感谢你的提醒,那家网站的确把我的年龄弄错了,我今年是45岁。 祝工作进步! 刘先明 2006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