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门艺术,并且,因为其合作者的千变万化而使这门艺术更加高深莫测。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管理,更是因为参与者的不同而更加具有不可复制性。 但管理的目的性却是非常的明确:那就是使被管理的组织产生正外部性。无论一个组织的规模大小,关系的复杂程度,只有它在尽量低的成本下,产生足够的正外部性,我们才能说这个组织的管理是有效的,是达到了目的的。 古往今来,关于如何进行管理的理论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于泥沙混杂,但所有的管理理论都知晓一个最终的目标,那就是成功。从古代军事兵法中教人如何才能“百战不殆”,到现代经济的各种“成功理论”,无疑,每种理论都宣扬了“成王败寇”之说。 管理大师们对各种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研究,由果索因,得出各种管理理论或实操的金科玉律,从这一点来讲,彼得·德鲁克与其他管理大师并无区别。 但,彼得·德鲁克的理论语其他理论的区别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其他管理大师还在纠缠于管理的细枝末节时候,德鲁克直指管理的核心—管理必须是有效的。这一点,我们改革的舵手邓小平曾经有过更加形象地描述:“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我们的老鼠呢?猫首先要练就敏捷的身手。(当然,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事情还是有的,我们管那叫作天上掉馅饼,很明显,这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现在污染和农药越来越多的时代。:)) 而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的管理与整合。 自我的管理,无外乎两个方面,时间的管理,事情的管理。在规定的时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