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表明,管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活动。人类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社会性,相互之间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无论这种社会关系是简单还是复杂,都需要一定的合作,而合作就需要一定规则。因此,为了保证社会成员有利的合作,就必须协调合作者的行为,对合作过程进行一定的控制,这就需要管理及其制度规则。另外,源于资源的稀少性和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人类社会需要通过管理来协调集体行动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制度经济学因此也主张稀少性,并且肯定集体行动在一个有稀少性和私有财产以及因此而发生冲突的世界里解决冲突和维持秩序的适当地位。康芒斯在此所说的集体行动对个人行动的控制,就是指“制度”。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古以来,制度就在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人的个性的差异决定了对于不同事物的感知性的不同。同样的制度下,有的人如鱼得水,也有人如坐针毡。 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引导和管理就是一个管理者所应当做的 塑造组织文化 用人之所长 避人之所短 适合的激励方式: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激励也不是无限的。是更多地偏向优秀的员工,还是照顾一些工作努力但业绩平平的员工?在不少情况下是一个很难取舍的问题。其实,对于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员工,他们更需要的不是争夺有限的激励资源,而是精神上的安慰和理解。一位领导同志给出他的处理方式是:对于企业中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给予尽可能多的沟通、理解和鼓励,并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给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的能力。而对于那些“阳光普照"的员工,各种荣誉和利益已经经常光顾他们,反而不必经常给他们“锦上添花"。这一处理原则并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给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激励”。这不仅能凝聚“民心",增强向心力,而且,可以使得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员工理解和配合公司的竞争政策的实施。同时,也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否则,好者更好,坏者更坏,是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因素。这其实也是“等距离原则"的具体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