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绚烂回归平淡往往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抛开诸多中国管理研究学者过分玄虚的文章,德鲁克依旧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经典。德鲁克的文字充满智慧,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却是无比的平淡。透过平淡凝练的文字,从容淡定的陈述,管理变得不再神秘。 接触到德鲁克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我迷恋上了魏杰简练的文字风格,使得我对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和企业制度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凭着魏杰的三本书和自己的对管理的粗浅理解,当时在西安居然也敢去给一些人讲课(现在想来都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读过《大败局》,所以吴晓波先生竭力推荐德鲁克时候,我就不假思索的买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和《公司的概念》,一读文字颇无妙处,加之没有目的的忙碌,所以就抛在一边;再读的时候已经是一年以后,因为学期写作论文需要粗粗的看了一下,顿时觉得文字虽简约无雅趣,但是管理之妙洞然若揭。于是爱不释手好好的读了一遍。不过终归当时在学校,对他的有些观点比如企业目的在于“创造顾客”等毕竟不能完全理解。 这次在山东潍坊给恒联集团做企业管理项目,晚间无事在汇泉宾馆的咖啡厅里读书。先是读《亮剑》,后来在一个角落里面又看到了《管理的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天天在固定的位置读德鲁克,连咖啡厅的服务员对我都格外熟悉了。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经指出:“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这决不是溢美之词,而是盖茨先生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之谈。德鲁克先生出生在一个上层社会家庭,但是他没有像父母那样走向法律和医学,而是走上了研究经济管理的道路。当初他在英国伦敦的时候,他经常乘了火车去剑桥参加凯恩斯及其学生的学术沙龙。他发现凯恩斯和他的高足更多关注的是商品,而他的视角却更多的投放在了人身上: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人更应该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个独特的研究角度成就了德鲁克成为一代管理大师。 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后来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后来管理学界关于人本管理柔性管理理念的提出光大都可以从这里找到依据。正是这个独特的管理角度,二十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注定回归人本身。人作为企业的主体重新得到了尊重,而对人的激励约束和有效管理重新焕发了崭新的活力。人不再是一个工具,人成为了目的:我们应该感谢德鲁克,感谢这个一生致力于管理研究的诚实的学者。 在我看来,到现在为至真正懂得或者说能够理解管理的学者也是不多的,很多学者不过是玩弄一些莫名其妙的管理概念,就像韦尔奇指出的那样:很多专家对管理故弄玄虚。故弄玄虚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知半解或者根本就不懂。在北京的延静里等书商云集的地方,大量的管理学书籍被炮制出来。这些书商低价雇佣一些写手写些莫名其妙的书然后大肆包装宣传。所以管理书籍越来越不受到尊重。倒是德鲁克的书常读常新,每次都能给读者带来惊喜。尤其是对于那些管理一线的人来说,德鲁克的书就像老朋友充满深情厚意。 德鲁克走了,他在去年11月11日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作品将陪着我们变老,我相信他作品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