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是销售总监--呵呵,感谢大家的表扬。有朋友问我画图的感受,我的看法是: 1、要定期审视、修改。画完了,放一边再也不看了,那有何用?不如不画! 我的图都有时间标注,经常回头看看、改改,总有新收获,温故而知新吗。 2、要有广度,有深度。思维导图关键在内容,否则形式再好看也没用。因此,绘制之前,需要广泛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表现主题、重点,调整布局、色彩,最后加以美化,才能象样。 象这张图,我用了大约40天(主要是业余时间)完成,确定主题,搜集内容,分类条理,寻找例证等花了38天,真正画图、修饰只有2天。其中一个分支提到孙子兵法中的“势”,为此专门看了一遍孙子兵法,不敢说完全看懂了,至少放在这个分支里还算合适。 孟良崮那个例子专门上网查了资料,除了官方的,还有一些野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3、要系统、条理。思维导图提倡的是发散思维,但是各分支之间是不是就不要关联了?当然不是,构思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分出几个分支,彼此间关系是什么。整张图必须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概念的堆砌。砖头按照次序摆放才是一面结实的墙,随便堆在一起还叫墙吗?(现在一些商品房就是这样)。有的图看起来东西不少,实际上没有关联,只不过是目录的图形化罢了。作为新手,这样练练手还可以,总是这样,最好打住,想想原因,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思想收不住了,越画越多。那么一开始就要把握思维的范围与内容,不要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有了好的想法,可以另画新图。 4、要活学活用。一些朋友画图过于简单,几根线条,寥寥几字,别人看不明白。即使看明白了,信息含量寥寥,没有“嚼头”。有朋友要说,***说过,不要字太多,颜色要多样。打住!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画图是让人看懂,觉得好用的,不是为了符合这样那样规定的。象一些激素催熟的西瓜,个大水多,就是没有西瓜味,那有什么意义呢? 画图与用字并非矛盾,必要时,多写几个字没有什么。有时,写了不少字,还不如放上一张图片更形象,理论讲了一堆,还不如举个例子。不要忘了画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看懂! 5、要适合个人习惯。我是先手绘,再上机,不习惯直接画的。因为感觉手绘才能跟上思维的跳跃(也许以后用上平板电脑就行了--呵呵)。另外,在画的过程中,出现思维中断了,就停下来,看看新的资料,重新条理思路,等思维“接”上了,再接着干。画不出来,不要硬画。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是为人服务的,建议大多数人(除了专业研究)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升级新版本,安装插件、色彩调节等上面,一定要“内容为王”! 随便写写,欢迎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