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志学者
精益生产是在西方环境下产生的,可能在中国水土不服吧
举报
要你变和想去变的结果不一样
格物者
精益生产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管理工具。就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基础颇弱的民营企业,实际上任何一种管理工具的推动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纤夫之路兄提及的推进思想也基本可以适用,并不只针对精益生产。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前面的精义生产作为引子,还是可以这样讲得精辟感!
精益推行的体制是什么?这才是关键,工具不同,使用说明不同,操作手法就不同。这才是关键。纤夫兄是否这样认为?
支持!就象实施6sigma一样,也需要所谓的"软工具"--去改变人的思想,进而深入到企业文化.
我想这也是很多公司难以做到的,即使实行了也难以持久~
可惜啊:懂得这点的不管事,管事的一般不去懂!
贵宾
目前中国企业不是不适合做精益生产的项目,而是非常适合做,因为我们的浪费巨大,改变的潜力巨大,可以很快产生变化和效益,我做过几个项目有很深刻的体验,改变中国目前制造行业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大力推广精益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念的改变。==办法总比问题多!!
联系:1qzhao@163.com
qq:358724628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