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hello4120 - 

郎咸平VS公司权力:顾雏军到底中了谁的埋伏?《公司权力》揭秘企业家落马真相

[复制链接] 18
回复
278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49:2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这些见解实际上都来源于与最近看的一本书——中国档案出版社,署名李朝曙的《公司权力》。

以前看待一些企业问题,分析一些管理问题,总喜欢从标准的管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比如顾雏军的问题,首先就会得出这个人太自大、不按理出牌、藐视规则、独断专行等等结论。可是这样的事情多了,得出的这样的结论多了,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企业老总傻吗?怎么明明知道是火炕还往里面跳?怎么不知借鉴前车之鉴?

事实上,这些企业老总都不是傻子,他们无视前车之鉴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他们不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就无法前进,或者无法大踏步前进。他们也想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想有一个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但现实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一旦高层们可以相互制衡,人们就无心再关心企业的发展,而是卷进了公司政治的大漩涡里无法自拔,这样的领导团队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才是笑话。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52: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善于搞政治,而且对此乐此不疲。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老总必须先变成一个政治家,才能领导企业。

所以,《公司权力》是一本不得不读的书。

我会把我看到的一些好的内容奉献给大家。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57:5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种存在于企业中或明或暗的权利游戏,《公司权力》这本书中有比较新的观念。在此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扶权:退休?还是退而不休?

扶权的情况分为如下两种,一种情况是原来的所有者老板任董事长,聘任经理人作为总经理来经营企业,一般的经营决策权基本交给经理人,但是一些重大决策要至少征求董事长的意见。董事长行使最终的控制职能,依据对于经理人的信任而实施适当的放权。在另一些企业,尽管老板退居二线,但是实际的影响仍然通过幕后控制而无所不在,在放权和控制之间展开博弈。

所谓扶权,通俗的讲就是扶上马送一程的意思。IBM公司的经验表明,要成功地诞生下一代领导人,有三个关键。首先是分享权限并要求负责。董事长兼CEO彭明盛(Sam Palmisano)这样说道:“IBM公司的每个经理和高级主管都负责发现并发展领导人。我们全力以赴地执行这项原则,把它看做我们的核心价值的基石。” 其中提到的发展领导人,就是要扶上马的意思,该架构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经理人从经历中比从教育课程中更能有效地学习领导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IBM偏向于运用有计划的在岗发展来培养领导人。GEOC部门的顾问们跟直线经理紧密合作,以确保高潜质人员进入可充当发展平台的岗位。在岗学习的关键领导技能包括扭转经营局面、启动新业务、管理文化多样性,以及进行跨部门的合作。可见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不是一个交接两字可说的清,从选拔、培养到发展与扶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0049月底,香港商界高层访京的活动,从公司管理层面也透露出一个信息:中国的家族制企业需要更强的治理机构以及更具变革性的接班人管理,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得以生存和繁荣。有香港媒体认为,力捧第二代显然成了这次访京团的一大目的。事实上,这一代富豪个个面临第二代接手问题,这次晋见国家新领导班子及与多个部门要员沟通,被不少富豪视为捧自己第二代“上位”的黄金机会,让生意王国的接班人广交各层人脉关系。

华人富豪的第二代的接班问题,最为惹人注目的,当然首推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Victor)以及李泽楷(Richard)了。李嘉诚从未公布过交班计划,香港金融界一直在猜测他最终会把公司交给谁来打理。他的长子李泽钜现任长江实业董事总经理,经常被认为是其可能的继承人选。但也有很多人说,他的小儿子李泽锴在权力交接中也会扮演一定的角色。

因为在华人经济圈固有的传统意识中,子承父业是家族企业理所当然的权力更替方式。李嘉诚虽然有两个很出色的儿子,但他仍然面临类似杰克·韦尔奇当初三挑一的难题。事实上,李嘉诚在接班人培训上也是煞费苦心。长子李泽钜现在是长江实业的董事总经理,外界对他的评论是稳重,而这也是外界认为李嘉诚放心将市值超过4200亿港元的庞大实业交由他打理的原因。李嘉诚也给过他很多考验,包括在他初出茅庐时全权负责在加拿大开发一个地产项目。李泽钜不负众望,这也为其进入父亲商业帝国的权力核心铺平了道路。有小超人之称的李泽楷精明过人,已经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王国。20011月,电讯盈科股价攀升艰难时,李嘉诚适时与李泽楷在饭店共进午餐,次日,电讯盈科股价便猛涨了8.8%,一个已经扶上马背,另一个也在尽心提携。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李嘉诚这位叱咤华人经济圈的老人,或者希望以自己的才智来打破这个宿命。

对熟悉王石的人来说,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一职,既属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作为万科的创办者,十四年来,王石一直担任万科的董事长、总经理。在外界眼里,王石和万科已经深深地叠印在了一起。王石在欣慰之余,也开始把“交棒”提上了自己的日程安排。97年前后,他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表示,最多再干五年,他就要把万科的大权移交到新一代的职业经理手上。当时,王石看到万科和深圳另一家地产公司中海集团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主动找到时任中海集团总经理的孙文杰提出两家合并,但遭到了孙文杰的拒绝。于是在1999年万科开始明目张胆地从中海集团挖人,实施万科著名的“海盗计划”。万科广州、武汉、大连、南京、天津等分公司的经理一度都是从中海过来的。很快,王石就发现他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不是如何培养接班人,而是在建立这个队伍的过程中如何退出。反过来说,如果他不退出,这个接班人也培养不出来。

王石的禅让顺利得益于他在万科并不控股。王石虽然是万科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但不是万科的拥有者。而且从王石的性格分析,将万科带到最高峰后,挑战显得缺乏分量。但王石说,管理团队好比总统选举,按时更换方是上策,成熟的公司管理靠的不是人才,而是制度。 更多的人认为王石的禅让只是自己能够抽身于繁忙的事物当中,在没有放弃核心权力的同时,能够做点他想做的事情。逐步实现权力交接的万科显得更为成熟了。 王石选接班人有三个标准,第一是这个人一定在公司里做过相当长的时间,对公司很了解;二是他有某些方面的专长;三是这个人要有很强的包容性。王石说过:“我不会用空降兵做一把手。”王石选择的郁亮于1990年加入万科,后来连续三年成为万科的优秀员工。王石对郁亮唯一有点遗憾的是,郁亮在有的时候显得不够强硬。在王石的心里,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按照他把握的界限,他主要行使三种权力,一是把握公司未来的决策,二是对现在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三就是在人事培训管理上身体力行负一定的责任。不管怎样,万科已经开始走向上权力交接的轨道。王石之所以退而不休,就是因为他需要将郁亮扶上马送一程,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郁亮的悟性,也取决于王石的境界。

扶权的缺位或者不恰当会使企业交接破产或陷入困境,给企业带来伤害。8年前,道格拉斯·艾华士曾经给追随者们树立了一个光明前途的范本。这位曾经的古巴难民在可口可乐公司担任3年的追随者之后,顺利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长,升迁的基石是他在做追随者期间的不俗表现。在他做追随者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的业绩增长迅猛,艾华士也成为董事长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但升迁似乎断送掉了艾华士的美好前程。此后两年中,董事长艾华士将可口可乐的业绩带入了下降的电梯。艾华士执掌下的可口可乐经历着从未有过的风雨飘摇。悲剧终于发生了,2000年,艾华士黯然下课。个中原因除了个人的管理能力以外,恐怕与其缺少必要的扶持分不开。将帅能否成就大业,和辅佐他最高顾问团也有很大关联。

约翰·怀特在199610月被任命为ATT的总裁,然而不出9个月便离开了;19958月迪斯尼公司任命米歇尔·奥维茨为总裁,不久便因与董事长关系搞僵而出走;花旗银行的杰米·蒂曼、美林公司的赫博M·埃尔森都是公认的接班人,但登上宝座之前却突然发生变故。据统计,1992年,美国有94家上市公司聘任了新的首席运营官(在美国企业中,首席运营官往往是首席执行官的继任者)其中有35个来自公司外部。五年后,这35个人中有22个在晋升为CEO前辞职,有4个依然呆在原来的职位上。这意味着75%的总裁接班人没有像最初期望的那样最终实现“登基”梦想。长虹的赵勇于20005月上任,成为长虹电器股份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国内第一位博士后老总。仅仅8个月以后,倪润峰复出,赵勇接着递交辞职书,挥泪而别。

尽管鲁冠球终究会把象征着万向集团权力的手杖,交给儿子鲁伟鼎;但是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并不主张子承父业。2001614,他向全公司下发了一道关于接班人标准的“手谕”,大致内容是:有德有才,大胆启用,大胆聘用,可以三顾茅庐,高薪礼聘;有德无才,可以小用,通过教育培训,视其发展而定无妨;无德无才,可以不用,因为一看就知道,不易混入,但可让其自食其力;无德有才,绝对不可用,让其伪装混入,后患无穷。儿子伟鼎说:“父亲的‘手谕’是对群体而言的,我作为群体的一员,当然也在考虑之列。”

虽说当代家族企业的“太子军”并非当年清王朝的八旗子弟,但他们中确实有一些人也在纨绔之列,躺在父辈财富的安乐窝里过着日子,如果登堂入室、执掌大权,没有上一辈的扶权是不可思议的。尽管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项有力的证据能证明企业失败与企业家让位于子有必然联系,但统计数字仍然让企业家们感到如履薄冰。所以,“子承父业”的接班方式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不是每一个创业者的后代都是最好的接班人。尽管在现实中,许多业主尽力给予子女最好的教育及商业经验熏陶,却不能保证子女也有从商的兴趣、才能。更为棘手的是,如果有多位条件相当的继承人选,那么权力的交接可能会导致家族利益团体的分裂,进而可能导致企业的分裂。结果上一代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毁在第二代、第三代的手上,正是所谓的“富不过三代”。尽管越来越多家族企业领导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并不排斥引入职业经理人进入家族企业,但是那往往是在确认子女都不胜任接班人职位后的无奈的选择罢了。

(以上转自《公司权利》一书第四章,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李朝曙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9 10:03:44编辑过]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59:07 | 只看该作者

“狼道”与“羊道”哪个才是“非常道”?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权力处在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用柔性的方法来处理与协调。残酷的竞争令“狼文化”大行其道,“狼文化”认为你得有狼性、要够狠,才能和别人竞争,以吃掉主义为教义来解决所有的竞争。与“狼道”相悖的是“羊道”,即“柔性管理”。

中国古代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正是“羊道”的实质。墨子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其意思是,用所有的人都相互爱护同时相互给予利益的方法来改变丑恶的时弊。“狼道”认同的是“刚性管理”,以强制、惩罚、约束、纪律进行管理,这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围绕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使被管理者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认同感,自觉地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行动。当前,企业的管理理念不再是纯粹的规则,而是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艺术,企业更加重视与内外部的关系,注重团队建设和建立战略联盟。

管理大师杜拉克曾明确指出:“这种时代的转变,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质。”有人因此人认为,权力女性的黄金时代已经来到。仔细分析女企业家的领导和管理风格,不难发现,她们往往把做母亲和持家的技能用于职业角色上,表现出高超的人际交往才能、适度的灵活性与包容性。女性CEO大多倾向于这种柔性管理的风格。但值得注意的是,“羊道”与“狼道”不能独立其中之一而行其道,只有灵活贯通“羊狼之道”,才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铁腕温柔是管理的至高境界。

2005年,是属鸡的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本命年。TCL创业的22年,李东生由几乎身无分文演变到身价近12亿元,成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表面上看,李东生是飞龙在天的企业家,似乎是情理之中,但是我们透视TCL集团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李东生还不能轻松,似乎还处于或跃在渊的阶段。就在李东生春风得意的同时,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公开“炮轰”李东生:TCL发展的过程实际是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当李东生血战越南,TCL在第一家海外公司18个月中连续亏损18个亿的时候,想起TCL海外负责人易春雨:“越南只相当国内的一个省,我一年就能把他拿下来!”的豪言壮语,不得不信服《孙子兵法》中“骄兵必败”的玄机。当美国APEX公司拖欠国内彩电巨头长虹账款4.675亿美元的消息曝光以后,国内众多彩电厂家才知道分享国际市场的风险的严重性。长期以来,TCL一直都处于一种用较少的资本金撬动较大的经营规模的局面。2001年,TCL在越南首次实现了赢利后,李东生很高兴,并撰写了题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文章发表在公司内部刊物上。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李东生把TCL设计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构架越来越清晰。

李东生一边整合,一边继续更大规模地扩张并购。TCL集团与法国阿尔卡特联合成立手机合资公司的合同正式签约,排名世界第七、中国第一的TCL-阿尔卡特公司成立了。“如果跨国重组项目24个月之后还亏损,整合就失败了。如果是我的原因,我就要辞职以对天下。”从李东生的这番话中我们就可以想到TCL手机与阿尔卡特整合的难度比原先预想的要大得多。此后,TCL集团又开始了新一轮扩张,收购了美国著名的Go-Video(高威达)公司,并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全面合作。其中,与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合作尤其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在广州举行彩电业务合并重组的签约仪式。新的合资公司TCL-汤姆逊电子公司年总销量18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正是因为没有相关国际化并购经验,探讨李东生是先驱、先烈的问题还为时尚早。无论李东生是先驱,还是先烈,可以肯定的是,李东生至今还需要不断地奋斗。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59:52 | 只看该作者

柳传志传棒杨元庆,扶权?退休,还是退而不休?

2004年12月8日,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计算机业务,与此同时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把新联想的重担完全交给了当时刚刚40岁的“少帅”杨元庆。

但实际上,2005-07-22年柳传志在CCTV上的公开对话中又声称“目前不打算交班”,还说自己在联想的角色只是从导演转变成了制片人。事实上也是如此,从联想收购IBM到联想控股3000万元下注中搜,柳传志这个已经“退休”的家长,一直对联想的这一系列活动掌握着绝对的决定权,事无巨细,都是亲自拍板。

柳传志对这种类似于垂帘听政的做法,解释是对联想新一代掌权者杨元庆的“扶权”。

实际上,对于权利游戏,柳传志玩的可谓是不亦乐乎,而且深谙其道。对于柳传志的这种权力游戏,最近新出的一本名为《公司权力》的书中有比较真实、全面的叙述。

交权:柳传志比施振荣高在哪里?

20013,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神州数码”战略分拆进入到资本分拆的最后阶段,同年6,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继承自有品牌,主攻PC,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喜剧方式尘埃落定,深孚众望的“双少帅”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往联想未来。曾经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在联想老帅柳传志的“世事洞明”的眼光下,一笑而过。没有人会对本土企业管理大师柳传志的“人情练达”功夫持有异议。柳把联想文化归纳为三条,其中“建班子”是首条。“我们要做事,首先要确定有没有这样的领军人物,够不够,不够的话,别的都是白扯,反之,就有可能去做。”无论何种体制、形态、规模的中国企业,在接班人问题的认识上,还没有比柳传志更清醒和更朴素的认识。当然,从小就跟着寡母卖鸭蛋、瓜子、奖券的施振荣的“摆渡者”胸怀也非常可贵。某一年,施振荣与柳传志会面时,施曾感叹“宏基最缺的就是如联想所拥有的巨大的大陆市场”,但是宏基仍然勇敢地出击全球,尽管在美国市场拼得非常悲惨,但不想让子孙永远做代工,赚辛苦钱而执意创品牌的念头,使其坚持跑了下来。从这一点而言,勇气不足,“龟缩精神”有余的柳传志无疑更具强者风范。而二者分拆的决策,完全有异曲同工之美。稍不同的是,杨元庆和郭为比李耀、王振堂年轻10岁以上,也就是说柳传志更早的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前二者达到的高度完全可能超过后二者,而设计师柳传志的高度是否比施振荣更高,也取决于杨、郭进取的高度到底有多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9 10:02:13编辑过]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0:04:48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离开微软的真实原因?

2005719,正在带薪休假的44岁的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闪电跳槽,火线加盟,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从老牌软件巨头微软高管到互联网新霸主Google领军人物的跨越。

李开复为什么要离开微软?

李开复离开微软加盟Google是为了得到权力

在李开复的官方网站里,提到他离开微软加盟Google的理由:想为中国做一些事情,其实,李开复离开微软的真实原因远不止这么简单。一个事实是,原本在中国呼风唤雨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开复">李开复ersonName>博士,在2000年被提升为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后反而有些落寞。虽然李开复在微软的职位不低,但他一直没有进入核心业务领导层。其自然交互服务部门,多少是一个基础性研究部门,而不是应用部门,这显然不是李开复的追求。

在微软有100位全球副总裁,其中拥有决策权的大概也就20位,剩下的80来位其实是一种“部门经理”的角色,李开复的地位属于后者。而且对于微软中国的运营和研发,李开复是一无经费,二无职员,更没有决策权。李开复在美国法院作证时甚至说,自己在这方面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在微软中并没有多少权力的李开复,他离开微软是迟早的事,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微软商业机器中已沦为一个“齿轮”,他对微软中国生意提出的建议多数被束之高阁——最惨重的伤害来自于李开复与比尔·盖茨的一次争吵,当时盖茨也许无意中还动用了类似“FUCK”这样的美国国骂,他说“那是我职业生涯的最低点”。

所以当李开复回应被任命Google中国负责人的消息时说,他现在非常期望返回中国,开始新的工作生涯。中国,显然成为李开复心目中权力的施展之地。

权力失衡已成了微软的软肋

一本名为《公司权力》的书,前不久摆上了书店货架,这是一本具有揭密公司权力内幕性质的图书,对国内著名的国企和民企如中海油、联想、华为、TCL、娃哈哈等权力之争进行了揭披,许多事件鲜为人知,书中对微软(中国)的高管们的“走马灯”是这样剖析的:

外企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外企的权力分配更加复杂微软,在高群耀时代,大中华区与中国区的矛盾就已经非常激化——高群耀引以为豪的“上海政府采购项目”,在向总部汇报的过程中,被大中华区贪功而去。到了唐骏时代,完全笼罩在唐骏的光芒下。正是因为唐骏的强势,使得大中华区与中国区的矛盾更加尖锐。

杜家滨离开微软后,吴士宏升任微软中国第二任总裁,吴曾极力主张微软的本地化策略,并希望将这种声音传递到总部。但是,她首先要通过大中华区总裁罗迈克,由罗迈克再将她的想法汇报给当时的亚太区总裁,之后亚太区总裁再反映给主管市场和销售的微软副总裁,经过中间几个层面,吴士宏的声音几乎被淹没,而总部也得不到最真实的来自中国市场的意见。于是仅仅上任15个月,吴士宏草草挂冠而去。

唐骏的上任就被称为微软中国有史以来最强势的总裁,微软中国形象大大改善,但是微软很快就派来了一位更强势的“大中华区老总”——陈永正,这次的官衔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CEO)”。唐骏的一些权力也被削弱,对此,唐骏很有些无奈,“如果想在微软中国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是工作的需要。陈总是全球副总裁,而且是大中华区CEO。他拥有这种‘切蛋糕’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唐骏不得不“正式辞职”。

这些派系之间势力彼消此长,各具优劣,谁也无法一统江湖。权力的失衡让微软在中国一直“水土不服”,难以进入状态,权力失衡成为了微软的软肋。微软一方面想在中国做大,另一方面又不想给高管们过多的权力,以防权力过大难以控制。

  《公司权力》中有一段关于公司权力之争的话非常经典:请保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让太太轻松一点,是为了把家务料理好一点,但是如果这个保姆当了三天保姆之后也想当太太,那么,原来的太太还不如自己辛苦一点,就不要请保姆了,免得出事——这正是微软对待中国高管们的心态。

17
发表于 2005-11-24 08:48:21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1]
18
发表于 2005-11-27 11:06:42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很透彻,

关键是,理论上,都可以看出国内企业现在的通病就是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但在操作中,却鲜见可以把轮流有时间巧妙结合的案例,所见大多是失败

19
发表于 2007-2-8 01:58:37 | 只看该作者
很透彻很透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