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德隆 - 

中国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复制链接] 15
回复
571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3-5-30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硕士论文就是写
我国投资银行的竞争战略研究
12
发表于 2003-5-30 11:09: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谈谈你的研究成果如何?
13
发表于 2003-6-8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加入WTO对国内券商影响及对策

-------------------------------------------------------------------------------

  摘  要:加入WTO后,对国内证券业及参与主体——券商将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这既包括证券市场开放带来的机遇,也包括国外金融资本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了这种影响之后,提出了国内券商的应对措施。
  一、WTO对我国证券业开放的要求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证券市场的开放应服从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六项基本原则和金融服务协议。六项基本原则分别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原则、市场准人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市场化原则。其中前三项原则为一般性原则,各缔约方在所有服务贸易领域都必须遵守。而市场准人、国民待遇和逐步自由化原则则属于特定义务,需要各缔约方经过谈判达成具体承诺并加以执行。在三条可协商的原则中:
  1.对逐步市场自由化原则,中国坚持金融部门的开放必须循序渐进,在资本项目全开放之前,外资全面进入的可能性不大。但最终会全面开放市场,使得外资能从事中国市场中的一切业务。
  2.对于证券市场准人原则,我国所作的承诺主要有:确保在华外资证券服务提供者在取得证券服务方面享有最惠国待遇;允许外国证券服务者在华设立机构并有开业权;确保外资证券服务提供者在我国境内提供本国暂缺的任何形式的新兴金融服务。
  3.对于证券市场的国民待遇原则,我国所做的承诺主要有:外国证券服务提供者在取得我国国内证券组织成员资格,进入任何形式的证券市场时享有与本国证券服务提供者相同的待遇,包括投资品种、投资数量、投资比例等方面。就证券市场的透明度来说,除紧急情况之外,每一缔约方必须将其与证券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及所有其他决定、规定以及习惯做法,最迟在生效之前公布,以便各国内外市场主体有充分时间予以了解和掌握,尽量使得市场环境变得可以预见,并进而决定自身的行为取向。
  1997年底通过的新的金融服务协议对证券市场开放的要求是:①对各缔约方开放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②允许缔约国在国内建立证券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进行;③缔约国公司享有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④取消跨境服务的限制;⑤允许缔约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o
  外资参与方面,根据有关方面公布的资料,加入WTO后,“外国金融公司允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持股33%,3年后增至49%;外国股票包销商可在合资承销公司占33%。”今后外国公司主要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进入证券市场的承销和自营业务,并且暂时还不能取得绝对控股权。
  根据上面这些要求,尤其是新的金融服务协议,中国完全开放证券市场是必然趋势。
  二、国内券商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国内证券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国内券商存在诸多不足。短期内若全面开放证券市场,将对国内券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与国外证券机构相比,我国证券公司存在不足与即将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
  1.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97家专业证券公司,总资产额 1500亿元,平均每家不到17亿元。而截至1997年底,美国拥有近万家证券公司,6万多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总资产两万多亿美元,税前利润就达到120亿美元。国外大型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是我国大型证券公司的100-200倍。
  当然,西方投资银行能有今日雄厚的资本实力,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我国的证券公司是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的政策的实施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二十年的历史,证券市场的发育还很幼稚。
  2.业务结构雷同,缺乏经营特色。19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监管的放松、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资本的充分流动,投资银行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推动着投资银行在业务领域方面的不断创新。从目前国际银行业务发展来看,主要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两个明显趋势:国外大投资银行在业务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各自独特的优势。如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擅长包销证券;美林公司擅长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以及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贝尔蒂恩斯主要参与投资;所罗门兄弟公司主营证券交易;第一波士顿公司组织辛迪加包销证券、安排私幕债券和策划公司经济业务等。
  综观国内券商,往往在传统业务中过度竞争,缺乏创新意识和经营特色。在企业并购、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创业基金等现代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则明显不足,若一旦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过去国内券商凭机制与体制方面的因素取得财务顾问、资产重组等方面的业务将有以前单独承担转为和一些国外券商共同竞争,而在这些业务领域,外国券商的实力水平是国内同行无法抗衡的,国内券商将失去一大块市场份额。同时,国外券商可以利用交易手续费减免、交易方式创新等手段来抢夺经济业务的市场份额,届时不少国内券商生存堪虞。
  3.券商的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证券公司不仅具有西方投资者面临的一般经营风险,还有在转轨时期由于制度和体制缺陷引发的特殊风险。即由于证券法不健全、执法不严导致的法律风险。对券商来说,这些风险是其自身所无法控制的,只有通过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才能逐步消除这些风险。但对证券公司自身而言,其内部管理风险可以用内部控制体系来化解的,但现阶段却不完善,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上,多数证券公司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01)问题,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得不到股东的有效制约:在具体经营决策上,多数证券公司缺乏科学的高级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相互制约的机制,具体操作人员权利过大;对下属机构的管理上,一些证券公司的总部对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部分分支机构经营行为失控等。
  4.人才流失。国外证券商进入中国,为了尽快熟悉中国环境,需要启用一大批熟悉当地业务的“人才”。因此外商首先想到的是到国有券商处凭其优厚的待遇、薪酬挖“人才”,这样一方面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严重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在证券市场这个智力密集型行业中,人才的大量流失会使国内券商的生存越来越困难。
  三、国内券商应采取的对策
  加入WTO虽不会对国内证券业产生很大影响,但其潜在的冲击会促使我们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一方面,心理上不畏惧WTO的挑战;另一方面,应加快国内券商的发展步伐和规范化管理。
  1.走资本重组,强强合作之路。
  长期以来,国际投资银行业通过大规模的并购重组,目前已呈现出规模集中化的趋势。如美国投资银行发展至今,规模较大的投资银行只有七、八家,其他都是中、小型投资银行。与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相比,我国目前券商还称不上真正的投资银行。而且规模小,资金薄弱,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地制约着其长远发展。
  要迅速扩大国内券商的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走增效扩股、兼并重组及强强联合之路。目前虽然有一些证券公司已经领先进行了增效扩股、兼并重组,但国内还有许多老券商、中、小型券商需要改进。他们可以走以下途径:①争取政府扶持,在公司增效扩股、业务整合、收购兼并等方面求得政策倾斜。②依托大型综合性集团的优势、对集团内相关资产、业务进行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化、多元化发展趋势。③在公司已经改制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体制优势上做文章,力争到国内或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融资。④与知名的外资投资银行合作,在他们进入中国证券业的进程中,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2.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以创新求发展。
  近20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9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动荡,利率、汇率频繁波动,投资银行在期权、期货、掉期等衍生金融工具领域做出过积极贡献。199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的出现使投资银行在控制日趋复杂的市场风险、创造更加独特的风险收益工具合成新型证券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说国际投资银行正是准确地判断了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顺应了市场的需求,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3.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证券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如何,对券商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券商应尽快建立一整套组织严密、运作有序的内部监管体系,它应该包括财务管理机制、决策机制、自律机制、监控机制以及计算机技术保障机制等方面。
14
发表于 2003-6-9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证券经纪:告别暴利之后的阵痛

-------------------------------------------------------------------------------

  恶性竞争  终酿苦酒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证券经纪业务的暴利引发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加快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券商发展的不确定性,甚至生存危机。2002年下半年,全国证券机构几乎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部统计,2002年128家会员平均亏损1534万元。广东省(不含深圳市)证券营业部亏损的有123家,占50%,其中亏损额在400万元以上的占亏损营业部的17%。深圳市是经纪业务竞争最激烈的地方,203家营业部有152家亏损,亏损面达75%,平均每个营业部亏损146万元。
  形成券商经纪业务这种惨烈状况的原因,除了市场周期的影响外,主要的原因就是业内外的恶性竞争。因此,分析中国证券经纪业务竞争的形成机制和后果,不仅对券商生存有意义,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券商间竞争的状况与动因
  第一、价格大战。券商之间的价格大战是竞争的主要形式。在2002年5月1日实行浮动佣金制之前,我国证券交易佣金管理制度是固定佣金制,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标准是3.5‰。所有券商都十分重视核心价值客户,即那些资金规模大,交易频率高,股票周转率高的客户,认定这20%的客户为他们创造了80%的交易量。由于各券商提供的服务没有较大的区别,除了通道服务外,都是通用信息传递,咨询无特色。因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手续费打折,大客户的资金和股票在各证券营业部之间反复搬家,每搬一次,佣金水平降低一次。由于当时的价格管制,佣金水平是不公开的,称之为“暗折”。虽然证券营业部可以到监管部门投诉竞争对手违规,是不正当竞争。但管理规定的约束力较弱,绝大多数营业部不去投诉而选择降价跟进。“暗折”在发达地区从九折、八折,逐步打到五折,最低的打到四折、三折。因有价格管制的存在,佣金的总体水平还是稳定在券商的保本点之上,平均价格还在2.0‰之上。浮动佣金制的出台,对价格大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制度规定券商收费的标准不超过3‰,有上限无下限,实际上是自由佣金制。有的中小券商希望以此为契机,抢占市场占有率,从大券商处挖走客户,通过牺牲佣金取得资金存款利息差,于是出现了不少券商打出了“零佣金”口号,价格大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深圳市全国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当前的价格平均水平达到1.48‰。据某大券商测算,去年营业部的平均保本点是2.2‰,所以深圳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当前的价格大战还有区域分布的特点,即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价格低,东部比西部低,大城市比小城市低。因此,价格大战是由争夺大客户引起的。由于当前证券营业部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价格水平似乎稳定下来了,有停战的迹象,但这是短暂的。
  第二、免费午餐。为了留住客户,各营业部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以免费午餐为主的一系列生活服务,包括代停车,擦皮鞋,送生日蛋糕,送子女上学等与交易没有直接联系的服务,客户有被宠坏的趋势。在大城市,一个营业部每月免费午餐的费用在三至五万元之间,这笔开支,在暴利时代或行情火爆的时期,对营业部来说是一笔小数,但到了行情清淡时期,占到了营业部经营费用的5%~10%,是营业部的沉重负担。现在不少营业部已经停止了免费盒饭的服务,转而探讨其他服务形式。
  第三、装修攀比。以豪华装修为主的硬件比拼,也是同步进行的。不少营业部都打出了星级服务的旗号,装修花费在100~300万元不等,使用周期也有逐步缩短的趋势,一般三五年翻新一次。电脑设施紧跟技术潮流,两年就要淘汰一批机型,一般营业部都有50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每年的摊销压力非常大,占到营业费用的20%左右,加上每月的房租水电费,占到了30%以上,这都是刚性成本,行情低迷时,自然要亏本。
  第四、政策法规上走钢丝。有关法规明确规定营业部不准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不准自行受理客户资产托管业务。但还是有不少营业部铤而走险,通过三方协议的形式变通进行。这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往往一家营业部出问题,整个公司出问题。
  导致这种竞争不断升级的原因有:
  第一、券商无系统和明晰的市场竞争目标,利润不是公司唯一的经济目标,不能在利润平衡点达成妥协。券商往往是利润和市场占有率两项指标都要,时而重视前者,时而重视后者。
  第二、企业数量过多。全国120多家券商,都想扩张,都想分切已经饱和的大蛋糕,虽然每年经纪业务前十名很少出现新面孔,但第一名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前30名市场占有率之和不超过30%,在市场占有率上并没有形成垄断地位。大券商有资本和管理资产规模的优势,但在品牌认同度上没有优势,提供的咨询服务也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过多的竞争者在同一市场上,竞争无法达成妥协。
  第三、客户的需求同一性太强。客户的投资主要不依赖于券商的个别研究产品,而是对消息和政策的把握。券商用品牌竞争代替价格竞争的难度很大。
  产业选择的达尔文主义批判
  一个新兴产业诞生后,许多进入者便开始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市场地位或市场影响力,便开始了彼此之间的自由竞争。这有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生物世界,适者生存是第一原则。产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这些竞争者的竞争。根据达尔文主义的原则,那些留下来的企业是选中者,通常是那些财务状况好,规模大或市场影响力大的企业。产业发展选中竞争者(选中者)还有下列原则:其一,成本越低退出越晚;其二,效率越高,留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优秀的企业,优秀的券商应该留下来。
  但是,人们现在开始怀疑,自然界的达尔文主义有缺陷吗?恐龙、老虎和熊猫、金丝猴都可能被自然界淘汰,而那些令人讨厌的蟑螂、老鼠和蚂蚁却与人类如影随形,怎么灭杀却都存在。那么,在产业的自由竞争中能确保优秀的企业都会永远被选中吗?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那些有创新精神,效率高,为广大客户所喜欢的企业,但很多都消失了,而那些保守,低效率,高成本的企业却因种种原因生存下来了。
  因此,没有节制的恶性竞争对产业的发展是有害的,过度竞争就会使券商没有实力来进行创新。首先,这是对该行业成长的危害;其次,价格战到一定的程度,券商只能以牺牲服务质量来求生存,重新使券商的服务沦为纯粹的通道租用服务,这也是对投资者自身利益的限制。过度竞争还可能诱使券商在政策法规上进行博奕。因而竞争需要管理部门和竞争参与者共同修订规则,以求得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暴利是怎样消失的
  在中国证券经纪业发展的初期确实存在暴利,使暴利消失的力量除了业内的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外,还有行业之间的资本及经营者转移,研究经纪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必须研究行业之间相互影响。
  1、证券经纪业的门槛与壁垒
  暴利或超额利润的存在是因为对于新的进入者有门槛和壁垒存在。根据经济学的贝恩定义:在某些行业,必然存在某种类型的进入限制,使得其他企业不能利用有利的市场状况,结果是系统性的利润大于其他行业,进入壁垒是企业获得超正常利润,不受进入威胁的因素。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乃至现在,这种限制和壁垒由以下几个方面形成:
  第一、政府导入的壁垒
  根据现行管理规则,企业从事证券经纪业务必须首先取得“金融许可证”,必须获得证券业务经营资格。我国的资格审批者是中国证监会。证监会根据市场状况给予新的进入者资格。但近几年已经基本冻结了新的审批。非证券公司包括银行和IT企业、网站都不能经营证券经纪业务。
  第二、自律性保护
  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都可通过限制交易席位等手段限制其它进入者。
  第三、资本规模
  证券法明确规定。经纪类的经纪公司必须有5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金,一般性的小企业或小业主无法进入。
  第四、经营规模限制
  随着先期进入的券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固定投入不断增加,管理的客户资产不断膨胀,将门槛进一步提高,新的进入者要想有能力与先入者进行竞争,必须筹措大规模的资金。
  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存在,现阶段我国证券经纪业进入的门槛还相当高,这也是为什么当前许多券商处境维艰,但还能潇洒地生存的原因。
  2、壁垒破裂与暴利的消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证券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这种壁垒也在慢慢冰释,社会环境又在从另一个方面对证券经纪业的超常利润进行浸蚀。
  这种超常利润的消失过程规律,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之为租金耗散假说,许可证制度使先入者或在位者获得了一种租金,竞争使得租金趋于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把这一过程描述为产业利润的平均化过程。资本的属性是追逐利润,行业间的资本转移会使利润在行业间趋于平均化,即社会资本得到水平大体相同的利润。行业间的不同资本或资本代表人进行反复的较量,最后或合作或替代,分享了这些超额利润。
  我国现阶段经纪业务利润与其他行业的平均化过程通过以下方式展开:
  第一、证券公司的股份化改造。一方面,原有的大券商通过增资扩股,将股本金扩大到几十亿元,另一方面,原有的不规范的地方性小券商通过改制,增资扩股,也将资本扩充到几个亿或几十个亿,在资本的扩充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新股东。因此,虽然证券公司的数量在近几年没有增加,但单个规模在扩大,从另一个方面加快了其他产业内资本的转入,也加据了经纪业务的竞争。2002年实现增资扩股的证券公司有25家,新增资本总额250亿元。
  第二、取消对民营资本的限制。起初,政策只允许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入股证券公司,把许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拒之于门外,这一规定限制了竞争。2001年11月2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允许民营企业入股证券公司,于是一批原来的地方性小券商成了民营企业注资的主要对象。
  第三、逐步放松对外商的限制。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承诺逐步放开对外商进入 证券领域的限制。2002年6月4日颁布,200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这就为外资参与证券业务的竞争打开了缺口。
  第四、银证通业务的普遍开展揭开了银行银证混业经营的序幕。银行曾经经营过证券业务,经过一轮清理整顿实现了银证分离,目前银证是否应在我国混业,还有争论,但银证通业务已实实在在地展开了银行介入经纪业务的序幕。
  银证通业务将银行的储蓄资金通道和券商的证券交易通道联连在一起,首先是方便了投资者。银证通是把双刃剑,银行利用得好,可以把股民的保证金余额吸引到银行;券商利用得好,可以将银行的储蓄吸收到证券交易中来,增加交易量。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有弊。目前银行似乎乐此不疲,很有信心和积极性。在深圳、北京的某些证券营业部,银证通业务产生的证券交易量占到总交易量的20-50%。
  业外的资本和其他市场参与者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证券经纪业务的竞争,必将使该行业的利润水平降至行业平均水平。因此,传统的券商必须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和赢利模式。
  阵痛之后暂归平静
  当超额利润消失后,市场的各方参与者必然要达成妥协,实现市场的均衡,使产业趋于阶段性稳定。
  1、均衡的主要实现方式
  第一、投资者(客户)与券商达成妥协。投资者或股民不再提出更多降佣要求,或者不太在意价格水平,而更多地关注投资收益水平,而券商则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一短暂的平衡,开展其他方面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咨询业务的含金量,将客户的注意力从价格战上引开。
  第二、诱导退出机制与门槛相对固化。由于大量券商或其他经纪业务经营机构大面积亏损,部分机构破产倒闭,使得新的进入者不再进入,在位者规模缩小或数量减少。由于利润趋薄,证券商的规模起点进一步提高,虽然政策放宽了,但市场内在门槛提高了,会抑制进一步竞争。
  第三、损人利已时代的结束,倡导协作性竞争。价格大战无赢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因此券商在各自寻找自己的细分市场,然后进行适当分工,相互补充,成果相互利用, 建立新的秩序。
  第四、适度行政干预的指引。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制订指引性意见修订竞争的规则,比如在某一阶段制定最低保护价格,或限制网点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揭示市场参与者的竞争信息和透明度,使竞争者了解别人的成本等,以此来影响资本和机构的扩张速度。
  经纪业务竞争后走向
  券商的经纪业务面临着新的环境,投资者更加理性,交易频率降低,股票周转率也随之下降;投资者人数不会大幅增加,甚至会减少,更多地向机构投资者集中,或向专业人士集中。在这种情况下,经纪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定型:
  第一、寻找定位,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趋势。现有的证券公司数量过多,产品结构相同,服务对象相同。竞争的趋势将使券商不断地认识和开发自身的特殊资源,有的为高端客户服务,取得高价格收益;有的为低端客户服务,实现低价格与大规模的结合。总之,多个产品完全雷同的券商,将会被他们中的强者兼并重组,一方面消灭竞争者,一方面提高集中度。
  第二、选择低成本趋势。原有的拼成本讲豪华的场面将趋于少见,券商将要普遍重视低成本的非现场交易方式,网上交易的水平逐年提高,2002年网上交易量5230亿元,占总交易量的8.99%,2003年月1-2月份,网上交易量达到926亿元,占总交易量的9.8%,今后还有扩大趋势。银证通还会使银行网点发挥作用,现有的营业部有些会退出,而由银行的网点取而代之。
  第三、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与组织松散化趋势。投资者亲自操刀的情况将趋于减少,而向更加专业的人士集中,但不是向证券公司所谓组织化程度高的员工队伍集中,而是向经纪人集中。证券公司通过通道服务,向经纪人提供培训和资格保障,提供咨询支持,把大批经纪人稳定在自己旗下,而将公司管理成本转嫁给经纪人,将办公室分散于街道和经纪的私人空间,从而以高度的灵活性、高辐射面和低成本实现经纪业务的总成。
15
发表于 2003-6-9 22:06: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脱离外界环境的分析,而对国内券商一味指责是不公平的,券商目前的处境很大程度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媒体的分析更多于表象而不是内在深层次分析,如果一直在这个行业作,就能理解券商的许多行为。事实上国内证券公司的人才还是很多,大部分公司都想作百年老店,但为什么还是成了这个样子?
16
发表于 2009-9-24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啊!!!!!!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