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情况对我们这些所谓的“管理人”来说确实是个很好的案例,而且,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大力支持像楼主这样的人,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断努力才有了国家经济的厚实发展。 朋友们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不过,正如像楼上几位说的,有些东西过于专业化或者说过于理论化,比方说,给老员工以股票,请咨询师,建立规范的制度。。。。等等。这些,对于楼主现在状态来说,估计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说不定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而且,成本比较高,不现实。 个人认为,对于楼主的情况,在短期以内可以考虑以下的方法,等情况稳定下来,大家慢慢适应后可以逐步考虑规范的问题。 1。管理形式的选择问题
楼主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从一个小小的豆腐作坊发展成有一定规模的豆制品公司,确实不容易。尽管如此,这样的公司仍然只是一个小公司,里面的员工应该在50人左右,学历普遍在高中以下程度。对于这样规模的公司,在管理上仍然可以采取老板核心制的集权管理方式,同时辅之以几个骨干来进行具体的执行,这也是成本相对较低,效率相对较高的选择。在岗位设置方面,不要考虑什么全面性,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和工作量,能够合并的岗位尽量合并,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利用资源。
2。老板的核心作用问题
尽管发展到了公司的阶段,但老板还是要掌握核心的东西--如技术,生产工艺等。楼主在豆制品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对于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诀窍应该是非常的熟悉,同样,楼主也要花点心思了解自动化设备的生产问题,毕竟,原理都差不多,只是转换了形式而已。只有牢牢地把握关键东西,才不会让公司受制于人的。当然,老板的核心作用还表现在榜样的体现上,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去破坏等等。 3。新的生产技术没有形成有效的生产力
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根据楼主的说法“由于经验不足和以往的生产模式严重冲突,。。。亏损”那么,可能的原因最起码有两个方面:
第一,没有完全掌握新设备的操作和控制;
第二,在生产管理上,没有为自动化生产和传统生产之间进行良好的协调与准备;
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请求设备供应商的支持,如果不是设备本身或原材料的问题,那么可以请他们来进行设备调试和操作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下来整个操作一共有多少个步骤,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经过调试和培训,楼主公司能自己用设备稳定合格地进行生产。
对于第二种情况,楼主可以根据前段时间的情况进行调整,避免两方面的冲突。以楼主的多年经验,这方面的问题稍加注意肯定会解决的。 4。建立简单的制度。
首先,建立工资制度,这个可能就要楼主稍微动点脑筋了。最起码,要区分计件制与非计件制两类。在非计件制类型里,要能体现出不同的职务,工龄,不同的岗位等的影响,另外,在工资里可以拿出一块作为浮动部分,由老板对员工的当月表现进行打分然后发放(如:办公室主任月薪标准为2000,那么该浮动部分为20%,而该岗位当月的成绩为80分,则当月该岗位的实际工资为2000X0.8+2000X0.2X0.8=1920);
计件制相对来说要简单一点,但是由于楼主公司里以前的计件标准是相对于手工加工的,所以,要重新确定自动化设备下的计件工资标准,这个,可以参考行业内别的公司的标准然后根据本公司的实际进行制定。在制定计件制工资标准的时候要注意:在传统和自动化设备并存的情况下,两者工资的平衡;其次,要考虑不同工龄的影响。
其次,是要建立简单的劳动纪律制度和奖惩制度,以经济利益的手段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公司鼓励的,什么是公司禁止的。 5。工艺流程的调整和岗位的兼任
楼主在文章中提到了“有些人工作量大的吓人有些人工作量很少只干几个小时就回家休息”,这里固然有不同岗位的因素,但是否也存在工艺流程需要再调整以及没有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老板可以重新审视公司的工艺流程,看哪些是需要加强的,哪些是需要减弱的,哪些是需要去除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考虑岗位的合并和岗位的兼任,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可以让员工在收入上有所提高。 6。老板的意识调整
现代社会里,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应该是双方通过提供一定的资源或服务来获取收益的平等关系。老板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精神鼓励来刺激员工更多地工作,但是老板一定要尽量减少“员工多干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的观念。善待员工,给予他们应得的薪资,尊重他们,给他们以鼓励和帮助。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毕竟,自己不是老板,很多东西都无法考虑到,而且,因为个人思维习惯的问题,也会存在很多不好的东西。其次,由于管理的问题的产生是个长期的积累,而解决也需要长期而系统地坚持。很多东西说能说个大概,具体的操作就没法在这里展开。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和分析。 毕竟,在家园里学习和成长不正是每个家人来这里的目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