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发商看来,消费者买走的是一套房子,而在消费者看来,他们需要的是城市生活平台,一个呈网状交织,兼有软件和硬件的寄居空间。
一个供人寄居的城市平台,包括了工作、交际、交流、学习、休闲、娱乐、休憩、繁殖、情感补充等内容。这个平台装下他们的精神,并在群体间形成精神生活的循环体系;这个平台,可以让他们交易交流,贸易赚钱,获得生活的物质保障;这个平台,可以让他们有一个修整身心的安全外壳,除了睡觉吃饭,还可以养儿育女,繁殖后代。
人是群体动物,离开平台,人将非人。那些发出“天下之大,竞无供我立足的寸土”感叹之人,倒不是没有土地让他们立足,而是没有一个平台接纳他。一个城市人生必须要获得的平台包括:一个让他施展才华、获得认同、赚取物质的工作平台;一个相互帮助、信息互通、协同作战的交际平台;一个真情付出、相依相携、苦乐共享的生活平台;人生再往走一点,还需要一个捍卫权力、发表观点、体现责任的 政治平台;再走细一点,还需要一个喜好相同、互相体量、互不干扰的良好邻里平台。根据个人情况,每个人还具有一些个性的私人平台,譬如由玩家、场地等组成的爱好平台;由情人、朋友等组成的私密情感平台;由学友、老师组成的学习平台。所有的平台交织在一起,就形成城市生活平台。城市生活平台交织复杂,但和乡村生活不同的是,他们更重视“场地”,也就是建筑体,再精神的平台交流,也必须在家、图书馆、写字间、茶楼、广场、咖啡厅、电影院等物化外壳里进行。房子,可以看做是城市生活的物化焦点。
以实效自创的“平台论”,现今房地产现状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1 、关于楼盘开发的商业、住宅问题:一些开发商号称只做住宅, 一些开发商号称只做商业,这是两种偏颇的取向,在城市平台里的生活,住宅和商业必须保持合适的比例。只有住宅的地方,那是农村,买一包盐,要走30 分钟,可惜,我们的一些城市大盘里还存在这种现象。只有商业的地方,那是写字楼或者城市商业区,利来利往、嘈杂喧嚣,生活于此,必然上火生疮,圣瓶净水也不能治。
一个真正的城市生活平台,必须兼有商业和住宅。
2 、购房者到底要购买什么?那些眼里只有户型、景观、物管,或者张扬室内高尔夫等制造概念的开发商可以停手了,这些东西一定程度可以促进销售,但是,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楼盘是否有利于维护他现有生活平台,比如子女上学是否方便,周围配套设施价格指数是否合理,切换于工作、生活两个空间的时间以及方式等代价;或者是否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想要的新平台,譬如说厌恶城市生活的人,想获得郊区的山水生活;比如说,原本从草根阶层赚了钱的人,急于想和社会精英住在一起,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3 、郊区盘与城市平台。房子是人城市生活的平台,那么远离城市的郊区盘,又如何解释?郊区盘其实只是人城市生活的补充,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久了,自然想亲近山水,修身养性的目的,不是为了和自然相伴一生,而是为了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城市生活中。因此,郊区盘,除了长者置业外,只能以第二居所或者第三居所的身份出现。
4 、如何让消费者下单。消费者判断买不买一个楼盘的理由只有两个,一个是这里提供的城市生活平台是否适合他,另一个是,获得这个平台的代价以及方式,他能否承受。只要两者符合他的心里预期,立马下单。房地产和其他产品不同,其他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比如去头屑的产品,我们可以选择海飞丝或者采乐;而在以往以房地产政治为导向的开发行为中,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残缺,别说选择了,只要有符合生活要求的平台出现,立刻蜂拥而至。 城市生活平台的三个空间:
过往的楼盘开发,只能看到建筑规划设计的空间。而支持一个人 寄居的城市平台,只能看到这个平台是行不通的。偏激一点说,如果 好的建筑空间就能摆平市场,那么,把这些建筑移植到农村去,看 它是否能卖掉。一个运营生活的开发商,必须重视购房者城市平台的 全部空间需求,包括:建筑空间、环境空间、群落空间。
建筑空间需求:
不同的人城市生活需求不同(这一点将在下章祥述),建筑空间 的设计必须从需求出发。好的建筑空间,并非是实现设计师在学院里 受到的理想教育,修出堪称时代典范的杰作。而是必须符合购房者的 需求。
譬如说,富豪需要别墅,是体现身份和威严感,建筑的形式感和 宗教意义就非常重要,你不用过多的为他考虑成本,就像买500万 车的人对550万的价格不敏感,所以,那些别墅独栋者占地以亩计 算,门口摆着吓不倒贼也吓不倒鬼的石狮子,能吓住人就好。
千万别对城市平民销售楼盘的艺术性,那些本可以挂在博物馆的 惊世之作,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增加成本的华而不实,他们以实用 性为原则,而成本,则越低越好。 |
|